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易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解答方法2.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探究时产生的疑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答探究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预习作业: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碱颜色会发生改变。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结论
2.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N2 B.CH4 C.H2 D.NH3
3.请说出初中阶段所学到的黑色物质有;
红色物质有。
4.小红从饼干拿到了一包干燥剂,看了一下,发现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她把生石灰倒在桌子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白色固体粘到了一起,于是小红猜想,这白色固体中除了有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5.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实验室收集的一瓶无色气体,试猜想该气体是何种气体,
课堂复习:
【例1】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
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
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溶液。
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实验验证】
【思路点拨】对Na2SO4的猜想,从溶解度和标签上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入手,验证H2SO4或MgSO4溶液不能从相同离子SO42-入手,要从H+和Mg2+入手。
一试身手:
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药品柜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溶液,但这瓶试剂标签已经残缺,无法辨认,只知道可能是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硝酸钾中的某一种。
小明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钾。
小刚认为可能是硫酸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
(2)你认为该瓶试剂还可能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例2】化学课上,李芹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发现
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你认为黑色颗粒是,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小华认为是氢氧化钠。
你认为白色物质还可能是。
李芹同学认为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氧化钠为白色粉末,Na2O+H2O=2NaOH
[实验探究]李芹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1: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为氧化钠。
实验方案2: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滤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
结论:白色物质为。
[反思评价]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试身手:
1.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没有盖瓶塞的NaOH固体。
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瓶NaOH固体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瓶固体的成分作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③可能是混合物。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
由此小刚认为该固体中含有。
(2)小军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由此小军认为该固体是NaOH。
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3)小红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如产生
现象,证明该固体中含有Na2CO3。
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
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如果产生现象,证明含有NaOH。
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CaCl2溶液换成C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当堂测试:
1.小刚把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结束后的溶液倒入了废液缸,小刚想这废液中会
含有哪些溶质呢?小刚认为,只有NaCl你认为他的猜想正确吗?。
除了这种情况外,还可能有哪些组合?
1.的混合物、2.的混合物。
2.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
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
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人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三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猜想②: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处理的方法是。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
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A.氨水B.食醋C.肥皂水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只写一种)。
小结:根据物质的性质、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等有关知识,解答相关的探究题。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