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XX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序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XX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增强开发区对全市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1、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增强。
“十二五”时期,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开发区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综合经济实力与“十五”时期相比明显得到增强,继续保持了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支撑作用。
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3.06 亿元,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计划120 亿元的目标,完成“十二五”计划预期目标的135.88%。
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15.89 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计划380 亿元的目标,高于“十二五”计划预期目标62.08 个百分点。
累计实现出口总额12.10 亿美元,超额完成“十二五”计划3 亿美元目标,高于“十二五”计划预期目标303.33个百分点。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1 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计划100 亿元的预期目标,高于“十二五”计划预期目标160.01 个百分点。
累计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42 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计划3 亿元目标。
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5.08 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计划10 亿元的目标。
2、项目投资规模不断增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十二五”时期,全区累计新批准招商引资项目185 个;累计投资总额225 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6 倍和12 倍。
投资项目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由“十五”时期的2500 万元提高到6000 万元。
5 年当中,全区引进5000 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56 个,1 亿元以上的大项目88 个。
先后引进利诚、科倍、杰盛等33 家外资企业,面向欧美的服装加工出口基地建设已见雏形。
全区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67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 亿美元。
苏化集团、晋煤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国内知名大公司相继落户开发区或与区内企业合资、合作发展,成为“十二五”时期拉动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投资5 亿元的蓝丰搬迁技改项目、投资5 亿元的嘉泰PVC 树脂项目、投资3 亿元的金瑞汽车城项目等开工项目正加快推进,投资超100 亿元的煤基清洁能源、15 亿元的30 万吨离子膜氯碱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积极实施企业上市“531”计划,培育企业发展壮大,蓝丰生化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县(市)区第一家上市企业,利民化工公司、斯尔克集团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
“十二五”时期,开发区依托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快了产业集聚程度。
目前区内已初步形成了以恒盛、蓝丰、利民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群;以鲁花、花厅、明-帝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群;以斯尔克、科倍、柏盛等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群;以八达、伟业、华宏等为代表的机械冶金产业群。
“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促使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逐步上升,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已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5%。
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涌现出花厅酒业、恒盛化肥等一大批省级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园区规划科学引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十二五”以来,开发区不断完善发展空间和发展功能,加快资源优化组合,提升产业组合层次,推进城市化进程。
从2008 年下半年起,着手开展了城市西部新城的“二次规划”,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区、科技创新区、商贸商业区、生活居住区等四大功能区域规划。
“二次规划”中转型定位思路清晰,功能特色鲜明,符合开发区发展实际,全面展示了城市西部新城的雏形。
目前,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省农化产品质检中心、4 万平方米希望广场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市公安消防指挥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开发区城市化进程有序推进。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 多亿元。
建成“一级道路”标准的主次干道85 公里,目前建成区主次干道总里程达97 公里;绿化总面积达165 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38 平方公里,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300%; 新增2 座每小时供汽能力达500 蒸吨的热电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7 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3 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10 万吨工业地表水厂,3 座110KV A 变电所和1 座供电开闭所保持不间断平稳供电。
区内水、电、电信、宽带等设施进一步配套齐全,污水管网、供热管网、天然气管道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
4、综合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十二五”以来,牢固树立“环境立区”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尊商、亲商、爱商、安商、扶商”的服务环境。
ISO9001、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连续五年运行良好,2009年又成功建立了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成为苏北第一家建立ISO9001\14001、GB28001三项管理体系的园区。
建立了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和投产企业终身化服务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同时,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区内企业已与国内外40多家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关系,斯尔克差别化纤维、凯达石英2 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华信和八达4家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站以及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挂牌成立,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工作中不断深化完善土地补偿金发放办法,及时足额兑现农民土地补偿款;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和新农保工作,实现开发区农民应保尽保,社会保险覆盖率持续提高;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做好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让开发区农民实现充分就业;全面实行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一岗双责”,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保持平稳态势。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
宣传、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健康发展。
(二)主要问题“十二五”时期,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土地资源约束,产业发展空间相对受到限制; 二是动迁安置和土地征用等费用加大,使土地开发成本逐年攀升;三是产业规模和集聚度不高;四是项目用地不足和土地利用粗放现象并存,土地集约化经营亟待加强;五是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不够。
上述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时期深入研究,落实措施,通过发展和改革予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加快发展,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切实抓住有利条件,充分调动一切力量积极推进开发和建设。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1、国家鼓励与支持七大新兴产业发展。
2010 年9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提出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国家将在市场培育、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专项扶持、税收扶持、资金融通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国家支持七大新兴产业支持计划的颁布,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为我区“十三五”期间打造以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装备为主的新兴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为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机遇。
2、东陇海产业带、沿海大开发及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
2005 年###省政府正式提出实施《###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并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定位为###省新兴的产业密集带及构筑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板块,2010 年国家发改委已明确把东陇海地区作为全国重点开发的12 个区域之一。
2009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将成为###和国家的重要增长极,并成为长三角的“延长线”。
2008 年###省正式发布《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意见》(苏发…2008‟19 号),指导加快苏北振兴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大战略的实施为我区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区可以在东陇海产业带上发挥更大的发展作用,充分利用连云港的港口优势,发展基础工业;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区成为沿海大开发内陆纵向延伸的重要节点,对于我区更快的融入到沿海发开发以及长三角区域合作中提供可能;同时,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及沿海开发战略实施,我区交通优势很明显,全区将通过有效地整合来提升综合功能,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引进大项目、全力培育大企业、努力构建大产业,切实用足用好政策,主动加强同省、市各部门的政策对接,有政策的要尽快争取实施,努力放大振兴效应,做大做强基础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
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努力早日建成国家级开发区。
3、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减速发展。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经济均处在低轨运行、百业待兴的状态,世界经济环境和秩序正经历重组和洗牌,新一轮的经济上升新周期即将开启。
2010 年开始,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一个投资热点。
“十三五”期间,我区可以抢抓国际产业结构重大调整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央企项目,重点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构筑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 抢抓兼并重组机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促进我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4、经济全球化给开发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世界经济中期增长前景乐观,增强了国际资本继续加快向中国,特别是开放度最大、投资环境最好的开发区投入的信心;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开发区提供了更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平台;国际产业转移、科技研发及服务贸易全球化的速度加快,为开发区根据自己发展实际有选择地承接转移和加快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与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开发区成为全球科技研发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和人才的全球化,为开发区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创造了有力条件。
(二)面临的发展挑战“十三五”时期,开发区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更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挑战。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吸引国际资本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使国际产业转移对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将继续加强土地、信贷等方面的宏观调控,使开发区在土地资源和信贷投资方面仍受到制约;开发区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