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学-【中学科二】急救(4)3.5
中学-【中学科二】急救(4)3.5
27.简述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1)动作的定向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技能形成阶段(知识点28、29)
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简述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阶段 (3)原型内化阶段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名称
正强化 强化
负强化
惩罚
消退
条件 √愉快S ×厌恶S √厌恶S
----
行为发生概率 积极行为概率增加↑ 消极行为概率降低↓
例子 奖励 撤销处分 体罚、批评 不予理睬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重要概念: ①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通过观察 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②替代性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受 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学习材料位置: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比较
【模拟题】 3.过度学习就是指学习的越多越好。(辨析题)
11.再认、再现(回忆)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回忆(再现)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可以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哪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
问题1:英语中的水池是______。(填空)
2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 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是促进者。
2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观:教师教学生学习知识观】 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1)知识观: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习观:情境性、社会互动、主动建构性 (3)学生观: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 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4)教学观:强调情景式教学、支架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①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材料逻辑、个人心向、认知结构】 客观条件: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 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 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 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 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1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口诀:个人酝酿情绪发思宫(功)表】
(1)问题的表征; (2)功能固着;
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3)思维定势;
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4)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8.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 ILOVEYOUFOREVER
9.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0.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材料+学习者】
(1)时间因素;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3)学习的程度;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5)识记者的态度与方法。 在识记材料时,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150%效果最好), 称之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低度学习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记忆效果要好一些。
17.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激发兴趣)
(1)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概括的、科学的知识有助于发展思维,因而要使人在更大范围内掌握知识、运用 知识,从而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 (2)改进教学方法【口诀:万能的思维方法、策略、言语表达】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第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思维方法来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第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第五,提高元认知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如:头脑风暴法策略;直觉思维训练策略;发散思维训练策略; 推测与假设训练 策略; 自我设计训练策略。
2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年龄
前运算阶段 2-7岁
特征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三山实验: 布娃娃看到了几座山?
2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年龄
具体运算阶 段
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12岁~
特征
“内在的”的东西 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内部状态
【模拟题】 3.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辨析题))
2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尝试一错误说——桑代克。学习三大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经典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重要概念: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刺激 分化。 (3)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重要概念:强化、惩罚。 ①正强化:对于期望出现的积极行为给予一种正向刺激。 ②负强化:对于期望出现的积极行为去掉一个负向刺激。 (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重要概念:替代性学习、替代性强化。
(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饿猫逃出迷笼实验”
①基本观点: 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 错误的过程 ②学习定律: 准备律——预习、动机 练习律——做题、正确重复 效果律——反馈、最重要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狗分泌唾液实验”
重要概念: ①获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
4.错觉
错觉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现象。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 错觉有时给生活和实践带来麻烦,造成损失,但也可以根据错觉发生的规律,运 用错觉为实践服务。
【模拟题】 1.错觉是人在主观上可以克服的感觉。(辨析题)ຫໍສະໝຸດ 5.注意的分类种类
特点
(1)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2)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 最重要特征); (3)去自我中心; (4)具体逻辑推理。 (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一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思维的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20.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水平
第一水平
(1)“最近发展区”思想;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最佳期限问题; (4)支架式教学
15.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
数量多
变通性
角度不同
独创性
16.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模拟题】 1.高智商的人,创造性一定也高。(辨析题)
【模拟题】 1.一般而言,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效果。(辨析题)
13.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14.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凭借物不同
①直觉动作思维 ②具体形象思维 ③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活动指向性不同
①集中性思维—聚合思维 ②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
(3)根据思维活动创新程度不同 ①常规性思维 ②创造性思维
(1)操作的定向阶段 (2)操作的模仿阶段 (3) 操作的整合阶段 (4)操作的熟练阶段
30.操作技能的保持和练习
操作技能一旦形成,就不易遗忘,比知识的保持更牢固。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 势: (1)练习成绩随练习进程而逐步提高; (2)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高原现象,即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3)练习成绩会出现起伏,练习成绩会出现时高时低,时快时慢的现象; (4)练习成绩到了动作发展的最后阶段,会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 提高的现象; (5)练习具有个别差异。
【模拟题】 3.注意的动摇就是注意的分散。(辨析题)
7.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述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防止外部干扰;②讲究教学艺术 (2)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增强学习自觉性 ②培养学生意志力 ③调动多种分析器 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不随意注意)
突然的、被动的
例子
雷电、外国人、流星、 红笔批改、指令语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
积极的、主动的
背英语单词、阅读
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特殊形式
熟练骑车、熟练打毛衣
6.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范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动摇)VS 注意的分散(走神) (3)注意的分配:“一心二用”、“一心多用” (4)注意的转移:(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
(6)情绪动机; (7)个体智力水平
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之后)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
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2~7岁)
感前具形爱奇艺
2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年龄
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获得了客体永恒性(9-12个月)
强调背景与 对象的选择
恒常性
强调条件变化, 主体稳定
3.社会知觉的种类
(1)第一印象 它是指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晕轮效应 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 、“一坏百坏” (3)刻板印象 这是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 (4)近因效应 它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 (5)投射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4.认知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和发现学习【口诀:纳来发现结构】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② 同化的心理机制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如:苹果到水果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如:水果到苹果 并列结合学习 如:苹果到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