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客观题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客观题知识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客观题知识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33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出处和人物:(单选)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一书中。

孟子——最早把“教”和“育”连用的人2、教育的概念:构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部分——广义教育(单选)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辨析)3、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教育者(主导地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教育影响(桥梁、中介)——内容和手段。

最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4、教育的属性:(单选、辨析高频考点)(口诀:社会永历立)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对立面:偶然习得的,动物,本能行为都不是教育)社会属性:(1)永恒性:永远存在,人在教育在(2)历史性:古今不同(3)相对独立性:概念——受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但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表现——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前可后)5、教育功能:(单选、辨析)对象不同:个体功能(本体功能)——培养人,社会功能(派生功能)——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影响性质不同:正向功能(好、积极)负向功能(坏、消极)呈现形式:显性功能(计划内)隐形功能(计划外)6、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单选高频考点)教育的起源7、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发展(单选)原始社会:总体特点——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与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古代社会:时间:奴隶社会早期——夏朝——出现学校特点:政教合一,学在官府中国奴隶社会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时期,私学兴起(1(2(3(1(2(3(48萌芽期:东方:一本书一个人(《学记》和孔子)《学记》中国古代、人类历史、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教育著作。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的重要性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4.“学不躐等”—循序渐进5.“教学相长”—教与学的关系孔子《论语》1.关于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性相近,习相远也”——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2.关于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3.关于教育的目标:“学而优则仕”4.关于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5.关于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早启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西方:一个人一本书(苏格拉底、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1.苏格拉底: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产婆术(问答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首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地位: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创立期:1.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提出班级授课制、提倡泛智教育。

(级智夸大独立)3.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传统教育代表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进一步规范(科学)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旧三中心)四阶段:明了(清楚)、联想(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5.杜威:现代教育代表人进步教育代表人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四个即: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6.卢梭:《爱弥尔》、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接受顺其自然的教育,反对人的过多干预)、最早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卢的爱儿很自然)7.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话))8.裴斯泰洛奇: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9.斯宾塞: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将课程作专门术语提出、教育预备生活说发展期:1.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2.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3.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5.布鲁纳:《教育过程》发现学习结构主义教学理论6.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活的教育学”)全面和谐教育思想8.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学习理论9.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口诀:姆有掌握目标,纳来发现结构,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巴班最优化,全面和谐好斯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单选)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够防守)(1)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2)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机构、(3)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1)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宗旨与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2)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机制(3)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接班、主要途径)3、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文化功能(单选、简答)(两传选新促文化)(1)时间上——传递、保存(2)空间上——传播、交流(3)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产生新文化、培养创造性的人才)4、校园文化(单选)地位: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核心:(物质、精神、制度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

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数量、结构、质量的影响教育与人的发展(单选)1、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单选、简答)(1)顺序性:从低到高、从简到繁、从量到质、整体方向不可逆启示:循序渐进(2)阶段性:某一阶段、年龄特征和任务。

启示:分阶段,少年期(11、12—14、15岁)“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3)不平衡性:发展速度不同,启示:抓关键期——劳伦斯提出(如狼孩)同一方面不同速(身高),不同方面不同速(身心发展)(4)互补性:生心互补(身残志坚)、生生互补(眼盲耳聪)启示:扬长避短(5)个别差异性:群群(男女差异)、个个(早慧晚熟)启示:因材施教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单选)内发论:来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弗洛伊德(本能)、威尔逊(基因)、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成熟机制)、霍尔(遗传胜过教育)、高尔登(遗传)外铄论:依靠外在力量——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因+外因,辩证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单选、简答、辨析、材料分析)(1)遗传:(前提、可能、可塑)——龙生龙、种瓜得瓜(2)环境:(现实、外部动力)——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内在动力)——出淤泥而不染教育制度(单选)1、教育制度概念: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地位:核心和主体)(简称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2、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社会、个人、国内外)(1)社会依据:生产力、政治、人口、文化(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3)学制本身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3、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教育形态趋于稳定(2)制度化教育:我国产生标志(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正规教育,学校系统(学制)的出现,开启了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3)非制度化教育:不再限制于学校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4、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欧洲——双轨制美国——单轨制前苏联、我国——分支型、Y型义务教育(单选)1、起源于:德国2、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学杂费)3、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是多种形式并存的。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2006年修订终身教育(单选)1、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耶克斯利《终身教育》2、概念化和体系化—保罗·朗格朗的《论终身教育》3、最终形成—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4、这4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单选)1、壬寅学制——1902年首次颁布2、癸卯学制——首次实施——男女不同校3、壬子癸丑学制——首次规定男女同校,资本主义性质4、壬戌学制——美国为蓝本,又称六三三学制口诀:人(壬)颁布,鬼(癸)实施丑男女有资本,长期嘘(戌)美国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机构(单选)层次结构: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目的1、概念:广义——人民的期望,狭义——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2、地位: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单选、辨析)(1)国家教育目的:全国各级各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学校培养目标:某类学校、某个学校(3)教师教学目标:最具有操作价值的目标(4)学校和教师的目标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5)国家和学校的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4、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评价5、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选择)(1)社会本位论:社会发展需要、公民(那社会恐吓图涂)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2)个人本位论:个体需要出发、自然人(啰嗦人福禄齐)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

代表人物:杜威(4)辩证统一论:代表人物:马克思6、我国教育目的:表述在变精神实质不变: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单选、简答)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8、马克思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9、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单选、简答)(1)德育——灵魂和统帅(2)智育——前提和支持(3)体育——物质基础(4)美育——动力(5)劳育——综合作用素质教育(单选)1、根本宗旨为提高国民素质2、重点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素质教育的核心为创新教育4、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为创新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单选)1、观察法:自然条件下,最基本2、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3、历史法:发生、发展、演变规律4、实验法:控制或创设条件研究因果关系5、行动研究:一线教师边教学边研究6、教育叙事研究:讲故事、叙事第二章中学课程课程的概述(单选)1、课程的概念: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最早把“课程”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术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