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枫景项目井点降水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简介 (4)1、工程概况 (4)2、水文地质概况 (4)三.施工部署 (5)四.降水设计情况 (6)五.降水量估算与降水井点施工 (7)六.施工进度计划 (16)七.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16)八.抽水监测与管理 (21)九.文明环保施工措施 (22)十.应急措施 (22)一.编制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8、本工程施工图纸9、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岩土勘查报告二.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开封市兰考县幸福枫景住宅小区项目,位于兰考县中州路黄河路西南角。
本项目共11栋楼,其中2、5、7、9、11#楼基础施工过程需要降水,针对该工程2/5/7/9/11#楼编制本降水施工方案,该方案涉及楼号户型完全相同,共用一套图纸。
场区离河岸较近,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场区东侧小河沟和降水补给。
单体建筑面积5710m2,基底面积470m2。
2、水文地质概况本工程地形相对平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地区岩土自上至下划分为8个层次,各层地质特征分述如下:层①粉砂:黄褐色-灰褐色,湿-饱和,松散-稍密。
地表为填土或耕植土,厚度一般不超过1米,向下较纯净。
层②粉质粘土:灰褐色-黄褐色,软塑,含铁锰质斑纹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
层③粉土:黄褐色-灰褐色,湿-很湿,局部夹软塑粉质黏土薄层,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层④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分布有粉土夹层。
层⑤粉土:黄褐色-灰褐色,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
干强度低,韧性低。
层⑥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分布有粉土夹层。
层○7细砂:黄褐色,密实,饱和。
较纯净,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颗粒级配一般。
层○8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分布有粉土夹层。
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约0.8m~1.4m,相应标高-1.87m~-2.53m;地下水年变幅越2米。
近5年最高水位埋深0米,高程-1.2米。
设计基准期最高水位按-1米考虑。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受大气降雨及场区东侧小河沟补给。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人体无碍,工人只要配备一般的劳动防护用品即可下基坑作业。
三.施工部署1、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设计、水文地质报告,做好管井及观测井的平面定位、降水深度等设计工作;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做好渣土外运申报和天气预报资料收集工作,保障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3、排水所使用的电气元件,设备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排水施工;4、落实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基坑内降水深度符合设计要求,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5、土方开挖及基础结构施工阶段,组织人员对基坑的变形进行检测,若遇紧急状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四.降水设计情况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小,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条件,可采取放坡开挖。
勘察期间查明场地内稳定水位埋深1.2~1.5m,基坑施工中应采取降水措施。
本基坑可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案,施工时配合明排疏干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降水设计所需的各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值如下:层①的渗透系数可取4米/天,层②的渗透系数可取0.08米/天,层③的渗透系数可取0.68米/天。
基坑降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井点管长度为4.5米,管径为32mm,间距1.2-1.5米,集水总管径为100mm;井点管成孔后安装井点管,后回灌50Kg粗砂,离地面以下1米范围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
地下水位通过降水后,坑内水位距基坑底最低点应保证500mm以上。
每个基坑内设置水位观察孔2个,以观察坑内水位的下降情况。
基坑东侧因离河沟较近,为保证降水效果在东侧安装双排降水井点。
2、5、7、9、11#楼井点平面布置图(每栋楼设5套降水设备)五.降水量估算与降水井点施工1、基本参数据邻近场地抽水试验结果,降水深度范围内土层综合渗透系数k=4.0m/d。
基坑设计水位降深S为2.8m(即地下水降至基坑底以下2.0m),含水层厚度H取20.0m。
2、基坑涌水量(Q)估算根据等代大井法估算了该基坑的涌水量,估算时采用下式:Q=1.366[K(2H-s)s]/lg(R/r o)o式中R=R+ r o o R=2s√KH=216.5mr=√(F/3.14),F——基坑面积(基坑面积为470m)2o计算结果:Q=804.34(m/d),总涌水量4022m3/d 33、设备选用、主要材料用量选用ZY-7.5型离心泵25台(每栋楼5台),每台设备连接井点管20根;JS-45型泵5台,扬程36m,流量45m/h。
每天抽水18小3时则可满足要求:45 m×18小时×5台=4050m。
334、施工准备(1)施工机具a、滤管:¢32 ,长0.8m左右,在管壁上钻¢8 mm的小圆孔,孔距为50 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部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10号铅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连接。
b、井点管:¢32,壁厚为3.0mm的UPVC管。
C、连接管: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8号铅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
d、总管:¢100MM钢管,壁厚为4.0mm,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
e、抽水设备:根据设计配备离心泵、真空泵或射流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
f、移动机具:自制移动式井架(采用旧设备振冲机架)、牵引力为6t 的绞车。
g、凿孔冲击管:¢150×5的钢管,其长度为8m。
成孔孔径150-200mmh、水枪:¢50×5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16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
i、蛇形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
j、高压水泵:100TSM-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
(2)、材料粗砂与碎石,不宜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滤管网眼。
(3)技术准备a、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b、组织人员、机械设备有序进场,进行机械组装和调试、报验等工作。
c、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由专业人员负责,保证施工过程按时完成。
d、技术员在图纸会审后向测量员做技术交底,测量员接收与本工程有关的坐标、水准点,按图纸布置的间距进行测量放线,定出降水点位置,并经甲方、监理有关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4)、平整场地为了节省机械施工费用,不使用履带式吊车,采用碎石桩振冲设备自制简易井架,因此场地平整度要高一些,设备进场前进行场地平整,以便于井架在场地内移动。
(5)、轻型井点水管及排水明沟的布设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基坑开挖、地下室底板施工顺利进行,基坑开挖前需先进行基坑降水,地下水位通过降水后,坑内地下水位距基坑最低点应保证500以上。
根据我公司的施工经验,为达到降水效果确保后续工程施工,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是沿基坑支护周边的内侧以一定间距埋入井点管,井点管上端通过弯联管与铺设在基坑边缘的集水总管相连,集水总管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原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最低点。
这种对于以排水.疏干降低淤泥含水量达到淤泥固结为目的;使边坡稳定.基坑开挖会更有利。
井点管沿基坑四周埋设,井点管管径32mm,间距1.2m,埋深4.5m。
在轻型井点降水系统中,各井点是布置在基坑周围,根据基坑水位降落坡度环状井点为1/10的原理。
由于许多井点同时抽水,使各个单井的水位降落漏斗相互干扰。
因此,必须考虑群井作用,其总涌水量不等于单个井涌水量的总和,各单井的涌水量计算要小,但总的水位降低值是大于单个井点抽水时的水位降低值,这种现象对于以疏干为主要目的的基坑施工更有利。
沿基坑顶四周设砖砌排水明沟200×300~500mm,于转角处设集水井400×600mm,深800mm;基坑内沿承台外围设排水明沟300×200mm,每隔40~50米设集水井¢500,深800mm,遇拐角处另增加集水井,规格于上述相同。
做法:采用标砖砌筑120墙,内侧用1:2水泥砂浆抹灰。
基坑内共设降水观测孔4个。
5、井点安装(1)、安装程序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压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2)井点管埋设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大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排泄多余水。
2)、用绞车将简易井架移到井点位置,将套管水枪对准井点位置,启动高压水泵,水压控制在0.4~0.8Mpa,在水枪高压水射流冲击下套管开始下沉,并不断地升降套管与水枪。
一般含砂的粘土,按经验,套管落距在1000mm之内,在射水与套管冲切作用下,大约在10~15min时间之内,井点管可下沉10m左右,若遇到较厚的纯粘土时,沉管时间要延长,此时可增加高压水泵的压力,以达到加速沉管的速度。
冲击孔的成孔直径应达到300~500mm,保证管壁与井点管之间有一定间隙,以便于填充砂石,冲孔深度应比滤管设计安置深度低500mm以上,以防止冲击套管提升拔出时部分土塌落,并使滤管底部存有足够的砂石。
凿孔冲击管上下移动时应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使井点降水井壁保持垂直,若在凿孔时遇到较大的石块和砖块,会出现倾斜现象,此时的直径也应尽量保持上下一致。
井孔冲击成型后,应拔出冲击管,通过单滑轮,用绳索提起井点管插入井孔,井点管的上端应用木塞塞住,以防砂石或其他杂物进入,井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石滤层。
该砂石滤层的填充质量直接影响轻型井点降水的效果,应注意一下几点:A、砂必须采用粗砂,以防止堵塞滤管的网眼。
若没有现成的粗砂,可拉回几车砂,用筛子筛选出来,剩下的可作为砌筑砂浆用,也不浪费。
B、滤管应放置在井孔的中间,砂石滤层的厚度应在60~100mm之间,以提高透水性,并防止土粒渗入滤管堵塞滤管的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