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6-01T11:47:34.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郭荣华[导读] 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

郭荣华(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林业局职工医院兼社区服务中心黑龙江伊春 15302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3-0181-02
【摘要】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另一个是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的反应,并常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有时使我们难以理解,护理术后疼痛病人,必须掌握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特征,行为反应才能进行相应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外科择期手术。

男性55例,女性55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种,急性阑尾炎9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11例,胆囊切除术,胆管取石术15例,胃大部切除术10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急性胰腺炎17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5例,此组患者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70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其他20例患者通过应用解痉镇痛药后疼痛缓解。

2 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
2.1心理因素疼痛不仅有着性别、性格差异,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男性比女性疼痛的高,性格外向者比性格内向者更易表现对疼痛的反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象征,故对痛觉较为敏感,而文化程度低者,对一般疾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而受疼痛的能力较强,悲伤可致疼痛加重,快乐可减轻疼痛。

2.2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清洁,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提高痛阈。

2.3引流管影响各种手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减少,不能有效地对抗疼痛。

3 病人术后疼痛的特征
疼痛是机体对有害侵袭的防御反应。

根据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可分为慢性痛和急性痛。

术后疼痛一般是反射反应的急性痛。

疼痛的程度分锐痛和钝痛,锐痛时间短,病人比较能耐受,钝痛时间长,范围广,病人难以忍受。

4 行为反应
轻度疼痛,病人能忍受,一般行为上不表现;中度疼痛,病人出现呻吟,面部表情痛苦,重度疼痛可出现辗转不安,出汗,甚至休克,随着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的行为反应可以减弱或消失。

5 护理措施
5.1 心理护理术前给病人做好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法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但在和病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语调柔和,亲切,绝不能对病人冷若冰霜地解说,致使病人产生恐惧,失去信心。

术后注意病人情绪,争取病人的注意力,可减轻疼痛。

此外,为了提高语言的效果,护士在说话时可把自己的手放在病人的被子上或握住病人的手,使其感到温暖,并给以增强疾病的耐受力。

5.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疼痛患者应安置在比较安静,光线柔和的病室,护士动作轻,说话小声,保护环境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减轻疼痛。

5.3保持引流管清洁并固定好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要固定好引流管及引流瓶。

引流管长短要适宜,利于病人反翻身引流管过长,易扭曲,受压,致使引流管不畅引流管过短,翻身时会牵拉伤口,引起疼痛,甚至拖出。

5.4对症处理针对病人发生疼痛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止痛。

对术后有轻度疼痛的病人,能够进食可给予口服去痛片或颠茄合剂等药物,一般疼痛者在排除腹部并发症后给予解痉类及度冷丁等药物,以镇痛解痉,对呼吸抑制也较小。

疼痛剧烈时可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增加药量。

当病人因咳潄,咳痰引起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当肠蠕动引起腹部牵拉痛时不要使强烈的镇痛剂,可给肠蠕动剂促进排气。

5.5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的刺激。

如更换床单、导尿、尿道口抹洗时护理技术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帮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