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抛丸作业指导书

抛丸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支持性文件
文件编号:WI-JS-01
版本:A/0
生效日期:20பைடு நூலகம்4.03.12
文件名称
抛丸机操作作业指导书
页码:1/2
1.0. 目的:
产品在抛丸作业处理时对员工进行技术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规范和指导,保证作业安全,提高产品品质。
2.0. 适用范围:
(4)旋转抛丸架输送到位后会触碰自动行程开关,启动抛丸机的自动操作:关门---吊钩旋转---提升机工作---抛丸机工作---规定时间后提升机停止---抛丸机停止---吊钩停止---自动开门;
(5)手动将吊钩旋转架退出抛丸室,下降旋转抛丸架,取件;
(6)取件过程中必须戴上干净的医用白手套,保护好产品表面质量。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之
支持性文件
文件编号:WI-JS-01
版本:A/0
生效日期:2014.03.12
文件名称
抛丸机操作作业指导书
页码:2/2
抛丸机工作参数设定表
设备
抛丸器工作电流(A)
抛丸器工作频率(Hz)
产品抛丸时间(min)
抛丸机
20±2
35-38
7-8
5.2.2.抛丸机操作步骤
6.4.设备维护和保养参照《抛丸设备维修和保养规定》
修改审批说明:本页修改时,在此处增加拟制、审核和审批项目,便于对本页文件进行审批。
拟制
张普芝
审核
批准
3.5.2. 雨天、潮湿(湿度>80%)的气候条件下,零件在完成抛丸后必须在2小时内做好包装防护处理;
3.5.3. 超过规定时间后,就应重新进行抛丸处理(实际工作中应避免)。
4.0. 主要设备
输送系统、除尘系统、料丸循环系统、电控系统、检修平台、空压机、双臂吊车等。
5.0. 作业规程
5.1. 抛丸前零件外观检查及清理
5.1.1.检查零件外观质量,要求零件表面质量符合3.1.1条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零件应返回相应工序作返修处理;
5.1.2. 必要时需用高压气体、清洗剂、毛刷等清理产品表面铝屑或油污。
5.2. 抛丸机操作步骤
5.2.1.BK1017/BK1018两款产品抛丸机工作参数设定如下表:
修改审批说明:本页修改时,在此处增加拟制、审核和审批项目,便于对本页文件进行审批。
6.0.注意事项
6.1.操作工人在实施抛丸作业时,必须佩戴好防护眼镜、手套和穿劳保用品,在操作过程中,严禁蹲座或站立在悬挂零件的下方;
6.2.正常生产中应每班清理机台周边钢丸,以免滑倒伤人,并将漏出的钢丸从加料处倒入机台内(倒入前需清理掉灰尘),供设备循环使用;
6.3.抛丸机运行过程中,禁止对设备进行任何的检修动作;
此作业指导书仅适应于全德BK1017及BK1018两款产品的抛丸作业指导。
3.0.技术要求:
3.1.零件抛丸处理前表面技术要求:
3.1.1.零件抛丸前表面质量应符合客人在检验基准书中所约定的品质要求。
3.2. 零件抛丸处理后表面技术要求:
3.2.1.通过目测零件无需加工表面无可见油脂、污垢、氧化皮及其他任何可见残留痕迹,处理过的表面呈现均匀一致的金属色泽,即表面清洁度达到Sa2.5级要求
3.3. 表面粗糙度
3.3.1.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z25um-35um。
3.4. 钢丸粒径要求及添加频率
3.4.1.使用钢丸粒径Φ0.3-Φ0.5mm钢丸;
3.4.2.抛丸机每工作50小时需补加新钢丸100kg.
3.5. 零件抛丸后存放时间要求
3.5.1. 晴天或湿度不大(≤80%)的气候条件下,零件在完成抛丸后必须在4小时内做好包装防护处理;
5.3.抛丸后的处理
5.3.1.零件经过抛丸处理后,需用高压气体清理零件表面或某些间隙内残留的钢丸和沙尘,在零件未作包装防护处理前,应避免汗渍、水和油渍污染经过抛丸处理的部位或表面;
5.3.2.100%全检,对于抛丸效果达不到要求的零件,应重新进行抛丸处理;
5.3.3.抛丸处理合格的工作用客人提供的专用包装箱进行包装并防护。
(1)开启空压机和抛丸清理设备的电源,使气压能满足清理室的闸门顺顺利打开,并检查清理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并将控制开关打到“自动”的位置上;
(2)将产品依次挂在旋转抛丸架上,注意产品间不能相互紧挨,尽量隔开一定的距离,以防产品在抛丸过程中相互碰撞或相互遮掩面使产品表面抛丸不良;
(3)手动将旋转抛丸架提升至一定的高度,并将其输送至抛丸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