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分析欣
赏素材鲁教版06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它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结构,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因此本文深受师生的喜爱。
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宝库。
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思路写的。
本文思路清晰是第一个特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的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树多。
先讲品种多,再讲范围大,因为树多,所以这里像“绿色的海洋”。
这是小兴安岭景色的总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诱人”进行具体介绍。
春天,作者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反映了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夏天,树木茂盛,枝叶“密密层层,”野花盛开,晨雾很浓,一片旺盛的景象。
秋天,“落叶飞舞”,森林献出丰富的山货和珍贵的药材,一派丰收的景象。
冬天,林中雪花飞舞,到处是厚厚的积雪,各种动物准备过冬,一派北国风光。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
指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以此结尾,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语言生动、准确。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这里用“抽出”就把春天植物变化迅速的特点描写得准确、形象。
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既生动又贴切。
第三个特点是修辞方法运用得体、恰当。
如:“它们有的俯下身来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这里恰当地运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小动物熬过冬天,欢快地迎接春天来到的情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