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2018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醉翁亭记

人教部编版2018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醉翁亭记

人教部编版2018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 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日出而林霏开而山不加增B. 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邪C. 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D. 杂然而前陈者然后能改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

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 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4.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 (朝代)文学家,和、苏洵、苏辙、韩愈、、、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作者用“,”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5.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3)日出而林霏开霏:(4)云归而岩穴暝暝:(5)野芳发而幽香芳:(6)伛偻提携伛偻:(7)泉香而酒洌洌:(8)山肴野蔌蔌:(9)杂然而前陈者陈:(10)宴酣之乐酣:(11)弈者胜弈:(12)觥筹交错觥:6.辨析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

(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2)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3)乐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5)之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7.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2)翼然临于泉上(3)名之者谁(4)自号曰醉翁也8.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临溪而渔(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2)至于负者歌于途10.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欧阳修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13.【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标两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峰回路转回:(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斯:(4)掇幽芳而荫乔木荫: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乙】文中和(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

【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

【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14.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环滁( )琅琊( )( )饮少辄醉( )林霏开( )岩穴暝( ) 晦明( )伛偻提携( )(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 )弈者胜( )觥筹交错( )树林阴翳(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做到分类辨析,理解记忆。

本题,A.动词,称呼,命名/为,是;B.秀丽/茂盛;C.开放/从……出发;D.离开。

故选D。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却;B.代词,代指百姓/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真的;C.结构助词,的;D.……的样子,这样。

故选C。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写作技巧、重点词句和作者情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结合写作背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情感。

做题时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逐项分析判断。

本题中, B.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

故选B。

4.【答案】(1)六一居士宋代苏轼柳宗元王安石(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对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掌握能力。

同时考查“唐宋八大家”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及基本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本题中,要注意“阴、霏、暝”的书写。

5.【答案】(1)茂盛的样子(2)意趣,情趣(3)弥漫的云气(4)昏暗(5)花(6)这里指老人(7)清(8)菜蔬(9)陈列,摆开(10)尽兴地喝酒(11)下棋(12)酒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使用“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本题需要特别注意:芳,花;蔌,菜蔬。

6.【答案】(1)秀丽;茂盛。

(2)聚拢;返回;投靠,依附。

(3)乐趣;欢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4)命名;为,是。

(5)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醉翁亭;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文言词语一般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如(2):归,前者是聚拢;中间是返回;后者是投靠,依附。

7.【答案】(1)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使用“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本题重点是词类活用现象。

根据不同的语境,名词可活用为动词,可作状语。

如: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命名。

8.【答案】(1)连词,表并列;(2)连词,表顺承;(3)连词,表修饰;(4)连词,表转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在解释虚词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中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而,一般作连词,有表并列,表顺承,表修饰,表转折几种情况,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区别。

9.【答案】(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2)至于/负者歌于途【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

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

据此分析,该句应断为:(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2)至于/负者歌于途。

10.【答案】【示例】欧阳修: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

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词的能力。

写颁奖词注意以下几点:(1)高度概括,简洁精炼。

颁奖词以极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高度地概括每一个当选者的崇高精神和闪光点,予以浓墨重彩地展示,既有高度也有深度。

(2)词吻意合,富有特色。

颁奖词根据获奖者事迹的不同,或明快,或凝重,或平和,或庄严,于人于事于情于理要显得和谐得体。

(3)言志寓义,饱含深情。

根据欧阳修的事迹和精神撰写即可。

【示例】欧阳修: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

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