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公开课

1.3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入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日月星辰会东升西落吗?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昼夜现象呢?
思考为什么日月星辰会东升西落吗?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昼夜现象呢?
什么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转?
什么是公转?
预习讨论
如何判断方向?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思考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如何判断?
总结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材分析
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本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较难,学生基础较差,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降低学习难度。
什么是区时?
新课讲授: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
(1)方向:
侧视图:
北极上空俯视:
南极上空俯视:
如何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2)周期: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
(3)速度: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
(4)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绘制经纬网图:
侧视图
俯视图
整理笔记
什么是线速度?
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一天是24小时?
板书设计
1.3地球的自转
一、经纬网二、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
1、纬线与纬度1、方向
2、经线与经度2、周期
3、速度
教学反思
探究活动
探究一今晚20时,某人观测到某恒星位于天顶(天顶位于观察者正上方处),明晚该恒星仍位于天顶的时刻是多少?
探究二影响线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三毛泽东在他的诗词《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地球什么地点能做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呢?为什么?其线速度约为多少?
分组讨论展示。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地球的自转
授课时间
2019.9.6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一
课型课时
1课时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了解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会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纲分析
1.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的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学会利用地转偏向力来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变化
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初步学会比较法的运用
重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难点
昼夜交替、地方时与区时、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的理解
评价任务2:叙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评价任务3:理解线速度的两个影响因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