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小说鉴赏有妙招课堂实录完美版

高考复习小说鉴赏有妙招课堂实录完美版

高考复习小说鉴赏有妙招课堂实录完美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复习小说鉴赏有妙招课堂实录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多年来,散文在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中占据老大哥的位置,但是随着高考命题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小说也开始来分得一杯羹。

生:没有。

师:但是山东省并非按兵不动,它也有动作。

请看大屏幕:08年的山东考试说明:“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09年的山东考试说明:“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

师:大家看出门道了吗?生:把小说放到了最前面。

师:这说明什么?生:可能要考小说。

师:英雄所见略同。

我也有同感。

再加上09年山东省并没有考小说,这样看来明年似乎是非考不行了。

但是我们不怕!我们今天的历史使命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今天我要教给大家两个鉴赏小说的妙招。

等你掌握了这两个妙招,你肯定会这样想:真怕他明年不考小说!那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小说三要素是什么?生:人物、情节、环境。

师:我这两个妙招就是针对三要素设置的,请看教学目标:1、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学会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广阔的大舞台。

我们先看环境。

请大家看学案第一部分,为大家设置了三段环境描写,先请大家齐读前两段祝福的开头和结尾,要求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师生共同研讨祝福的开头和结尾:《祝福》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勾勒出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篇小说写于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最后一句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

表明辛亥革命后农村封建习俗依旧,封建思想也依旧。

)(2)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

(3)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祝福》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作用: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

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揭露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结尾又提到因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而生的祝福场景,自然是深化主旨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早下得密了,……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

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

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

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

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

关于风雪的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

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

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

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

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师:好,作用基本上都被大家列在黑板上了。

下面我把时间交给大家。

大家的任务是根据黑板提示,归纳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五种作用,并完成表格。

要求前面三道横线只填各自独有的作用。

可以小组讨论,时间是三分钟。

生回答。

师:简直是太默契了!我的总结和大家差不多。

总结:环境描写位于小说开头时,作用一般是暗示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结尾时,作用一般是深化作品主旨;环境描写位于小说中间时,作用一般是推动情节发展;但是无论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的何种位置,它们共有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半分钟整理。

师:如果遇到环境描写的题目,我们直接写上这六个字行不行?生:不行。

师:的确,太概括了。

如果是三分的题,这样做最多的一分。

还应该怎么样?生:扩充一下,回答具体。

师:对,请看答题模式,需要我们把省略号补充完整:暗示……的社会环境。

渲染……的气氛。

烘托……的形象\烘托人物……的心情。

深化作品……的主题。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提示大家,这些方法只是一般性的规律,我们具体解题时还要扣住文本,具体分析,而不要生搬硬套。

请大家完成小试牛刀第一题。

师:这个妙招管用吧?生:管用。

师:关键是我们配合的默契。

为了祝贺这种默契,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大家看过《我的丑娘》吗丑娘是一个相貌丑陋内心善良的形象。

因为嫌母亲丑陋,儿子大春在漂亮的媳妇儿面前不肯认她;因为思念孙子,丑娘隐瞒身份充当保姆给工作忙碌的儿子儿媳看孩子。

这时候,儿媳的邻居梅大姐提醒儿媳:多买几把锁把家里东西都锁起来,免得让这乡下老太太给偷去。

在儿媳买锁的过程中,丑娘做了一道特殊的菜,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一道怎样的菜生:想!师:有一个要求,看完后说出丑娘做菜过程中最令你难忘的一个镜头。

播放视频:《我的丑娘》生:伸手拿起酱油瓶子刚要倒,在空气中静止了片刻,又放回原处,转而拿起盐洒上。

又通过儿媳的表现,反衬出丑娘对这个家庭的那种无私的爱,她一心为这个家庭着想,宁肯委屈自己也不肯为这个家庭增加一点点负担。

师:我们发现,丑娘做菜的过程中没有讲一句话,只有一连串动作,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同样的镜头,就是因为这些镜头最具有表现力。

回到小说,那些最具有表现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环节或者情节叫做——生:细节。

师放大屏幕: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小的环节或者情节就是细节。

那么,除了刚才我们谈到的动作细节外,还有哪些细节?生: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

这就是我要交给大家的第二个妙招,我们不单独讲情节和人物,而将它们合在一起即:抓细节,析人物。

为什么要这样?请一位同学读:师放幻灯片。

高考中所选的小说限于篇幅,情节不可能太复杂,要想塑造人物形象,最经常使用的手段就是典型细节。

也就是往往通过人物的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和心理细节等等来“闪现”人物性格,给读者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

那么,我要问,做这类的题,我们应该套用怎样的答题模式?生:通过……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烘托出人物……的心情\塑造了……的人物形象。

当然,小说塑造人物一般不仅仅运用一种细节,而将各种细节融合为一体,这就需要我们多个侧面分析后概括出人物形象。

完成牛刀小试第二题。

牛刀小试: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

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

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

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

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

“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

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

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

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

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

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

“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真的!”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

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