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宗教——基督教
经常在电影和新闻里,看到关于宗教冲突,穆斯林被袭击的,消息,甚至电影中十字军东征的题材电影,又或者关于神圣罗马皇帝的典故,不免心中总是疑惑,仿佛中国没有宗教的遗迹。
便一直想弄个明白,今天有心,终于查了一堆资料,大致明白了宗教的历史。
综合之后,写下来,给大家也看看,至少了解了一部分的历史,看看地球上千万年的信仰为何物。
首先,认识世界上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很难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唯一续存的东方文明古国,实际上,到了现代,给世人的感觉,是世界上最不信教的国家之一。
西方人眼中,中国人很务实,比起精神信仰上的依附,人们愿意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人际生活和人文追求上。
历史的眼光来看,穷人更需要宗教,原因是穷人的生活比较的苦难,在穷困和疾病,奴役和压榨的背景下,没有文化的穷人们便需要一个精神上的信仰来支撑自己的人生苦旅。
而宗教发展又往往跟政治有着必然联系,政局为了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政教合一,来愚昧大众,以实现更稳固的统治(实际上基督教一直与政局争夺领导地位)。
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便最早起源于公元纪年前后的罗马国犹太省,即现在的巴基斯坦,以色列地区。
并且最初的教训思想是以犹太人的犹太教为基础的,在耶稣的传播和影响力下,逐渐发展壮大,并迅速传播到地中海周边地区,乃至整个欧洲,美洲。
耶稣的基督教,改变了犹太教只限于犹太人的局限性,打破一般教规的阶级之分,努力传播身边的所有种族,认为人天性有罪,而相信天主,多行善事,便能赎罪,便能得救,来世便可上天堂,否则便要下地狱。
耶稣30岁的时候开始传播基督教,宣称自己就是天主的儿子,信他的人可以得到救赎,不信的人,要下地狱。
最开始,耶稣的精神并没有因为他的说教而得多太多的人们相应,而是因为耶稣的死。
当时的犹太教,对这个异类很是讨厌,对当局施压,要处死耶稣。
因为新的基督教,宣扬的是人人平等,关爱,施舍。
与依靠罗马帝国的犹太教贵族产生了深深的矛盾。
后来由于门徒犹大的出卖,耶稣被罗马驻犹太总督逮捕并凌辱。
最后钉在十字架上死去。
不过3天后,给耶稣抹香的女教徒们发现耶稣的墓中没有人,耶稣已经复活离去。
耶稣的复活,让人将信将疑,但随后的40天,耶稣多次在门徒中现身说教,声称自己的死,是为尘世间的人们赎罪,死后复生的耶稣,即将回到天主的身边,并在世界末日的时候重新回来人间,做最后的审判,跟随耶稣的人得上天堂,有罪的人下地狱。
40天后,耶稣在众人的眼前,飞升上天,成为圣子,临走时,耶稣派遣圣灵下凡,藏在每个人的心间,圣灵无影无形,保护的人们。
相比较而言,后来最为不同阶级的人所广泛接受的基督教,确实产生了一种,没有阶级区别,人人平等的引导人向善的精神产物。
不过就其本质而言,又似乎有太多的狭隘性,基督教早期对非基督教的教派采取十分坚决的排斥,对异教徒的辱骂以及攻击,使得基督教的形象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基督教后来本身分裂出的多个分教,也有众多不合。
基督教三大分支: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权力集中于教宗身上,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分支教会,为最早西罗马帝国拥护的“公教”,以只奉行“天主”一词为特征,而弃用“上帝”、“神”这样的词语。
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范围曾经被称为教宗国,直到现在,教宗仍然是梵蒂冈的元首,“梵蒂冈”虽然是世界上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并且是罗马城中国,但梵蒂冈在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在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会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
东西罗马分裂后,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东正教为立国基础,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新国家。
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这个帝国被称为“东罗马帝国”。
直到1453年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后,教会中心分散到希腊、俄罗斯、君士坦丁堡等地,已经不像天主教那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各教会之间相互承认共存,但并没有直接联系。
东西教的分裂,有很多因素,随着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两地的政局分别对宗教产生影响,已经为分裂埋下伏笔。
天主教(意大利西罗马帝国),始终与西罗马皇帝争取着最高统治权,认为教高于政,教权高于俗权,而不是附庸品,并希望得到东方基督教的帮助,而西方基督教则一直与西罗马皇帝友好相处,和谐共存,实际上,遭受到西方基督教庭的鄙视和强烈不满。
(注意到西方的教宗,经常会开除欧洲某国王的教籍,这样的惩罚在当时是非常的严重,当时的教徒,被开除教藉等于没有了社会地位,和尊严。
)
有名的例子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生冲突,亨利宣布废黜教皇格列高利,但响应者寥寥,最后,教皇下令对亨利四世处以破门律:开除,废黜,放逐。
结果国内诸侯马上针对亨利四世,准备选举新的国王。
而亨利的国王合法性也随之失去,国民大众也拒绝帮助他,可见教会的可怕。
著名的“卡诺莎悔罪”事件便在当时出现了。
亨利四世为了重新获得教藉,在卡诺莎城堡外赤脚站了三天三夜,恳求教皇原谅他的过错。
最后教皇终于解除了破门律。
从而使亨利重新获得了国王的应有地位,扫除了诸侯。
(后来亨利确实牢记耻辱,带兵进军罗马,并占领罗马,赶走了教皇。
此后虽然再失去,但作为当时敢于挑战教廷的国王,值得为后世人称颂。
)
基督新教:
基督新教是于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新宗派,由马丁路德领导的改革派们,否认了天主教的释经权,否认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删减了所有关于圣经的补充和宗教条例,认为只有圣经旧约中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神的旨意,才是神的直接传达者。
教徒每个人都可以直接通过圣灵与神交流,并且新教各派都注重用民族语言诵经,取消了拉丁语圣经的垄断地位。
后来,基督新教成为近代不断分化出的所有改革派系的统称。
在礼仪圣事上,新教各派反对天主教的繁文缛节,摒弃了弥撒仪式,将天主教的七项圣事缩减为两项,即圣餐和洗礼。
多数教会推崇简朴,有的教堂只有一个十字架。
可以说通过改革后,近现代新教的传播变的更积极,更容易被东方人接受。
现在中国大众一般都只接受过新教,但各基督新教在中国,为了方便传播,而仍然自称为“基督教”,所以,我们日常所接触并谈论到的基督教,基本都指基督新教。
中国近代19世纪以来,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的新教传道士,在国内积极传教,并兴建大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众也迅速增加,不过,由于中国晚清遭受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凌辱,使得西方传教士受到严厉的排斥,甚至迫害,传道士迅速减少或被驱逐。
而就算一些在新中国成立后幸存下来的基督教会,也因为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严酷迫害,基本销声匿迹了。
现代中国,越来越被西方人接受,在中国生活的西方人也在不断增多,自然教堂也在逐渐增多,在北京,周末给老外做礼拜的教廷就有几千人同时聚集。
不过总的来说,虽然基督教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但在中国,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所谓的耶稣,在国内,更多也只是一个起装饰作用的文化符号而已。
(带十字架项链的人可能很多,但真正了解基督教历史的人可能寥寥。
)
相对而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算是比较成功的。
而从自古以来的中国人身上找规律,发现中国的阶级是很不同的,文人墨客,自古以来中国的文考制度,培养了大批的儒家官员,稳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而这样的特点,却培养了中国文人的一股风气,文人崇拜孔夫子,崇拜官僚制度,崇拜皇权。
而生活在底层的黎民百姓,则只能崇拜祖先,崇拜各种虚无的财神,灶神,门神等与生活似乎息息相关有不成体统的各种各样的神。
却往往没有一个先驱,能传播出更有力量,更具有主导思想,能引导人们的行为,主导人们的品德,身教的信仰崇拜。
自然也没有像圣经这样,能诠释人们的行为,善恶,好坏,赏惩的伟大神学著作。
当然中国有道家,儒家,法家。
也算有所成,不过,是好是坏,留待后人以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