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F 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以及随之而来的“非基运动”再一 次使基督教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以往不同,这次的挑 战主要来自知识界和文化领域。
1807~1949年件基督教的发展的总结
1924年开始了“收回教 育权运动”不仅使教会 大学出现了重要的“中 国化”的转变,中国教 会也开始走向自主化。 到了1927年以后中国教 会本色化已经是比较普 遍的现象。
D 1900年危机之后新的变化:基督徒的人数迅速上升,开 始有了自己的领袖,更多的中国信徒开始关注教会和中国 社会的联系,投身于教会和基督教机构的不同工作中…… 中国教会的这些变化表明其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更加成熟。
E 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积 极的影响。1912年3月颁布的约法中,明确规定“人民有 信教之自由”,这为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个宗教的发展奠 定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环境。
—第三期中国基督教的开创者
利马窦,意大利人,出生于 沙勿略逝世那年—1552年 。 1582年,由罗明坚带到广 东肇庆,开始中国内地传教 事业。 1610年,利玛窦因劳累而 死。
利玛窦与徐光启
利玛窦在华传教最初得本土化尝 试
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 举行弥撒时,信徒可不脱帽 注重培养中国本地神职人员 将弥撒书、礼仪和祷告译成中文 神父使用汉语举行弥撒和施行圣礼 ……
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基督教 一发展
•
• •
•
1949年进入社会变革之中 1950年签名运动标志“三自革新运动”开始 三自革新筹委会 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1957年极左路线冲击 1966年文化大革命
二衰落
•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
一发展
信徒人数不断增加 社会作用不断增大
二存在问题 法制建设方面 与政府之间 教会人员 信徒
——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带来一个"黄金时代"
通过南怀仁多年努力,康熙九年,清廷决定推行南怀 仁的九十六刻历日之法,并得到康熙的信任和重用. 南怀仁为清军监造西洋大炮,推荐有能力,有学识的 传教士为康熙进讲各类学术,绘制较精确的中国地图. 此外,南怀仁所制在西洋大炮在收复台湾和雅克萨战 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基督教简介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 史 中国基督教现状及展 望
基督教的历史: 自耶稣出生至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为止的大约500年,是早期基督教时 期。 其后,自500—1500年,基督教逐渐传播给罗曼、凯尔特、日耳曼和斯 拉夫等民族,在欧洲建立起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但是,也是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受 到严酷的考验。它早期的势力范围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乃至西班牙 部分地区已经伊斯兰化,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胁。俄罗斯沦于蒙古可汗及 突厥金帐汗的统治之下,随之安瓦尔人、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也先后侵入西 方。 1054年,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派。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教又产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义宗、归正宗 和其他各派。 19世纪是基督教传播史上的“伟大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基督教被传到世 界各地。
基督新教
1807~1949年件基督教的发展
传教士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基督教的传统对传统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基督新教在中国传播的
基督教第一次来华传播为唐朝时“景教”的传入。 基督教第二次来华传播为元朝的“也里可温”的 发展 基督宗教第三次来华传播指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 入。 基督教会第四次来华传教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其 取得的在华真正立足则是凭借着鸦片战争后签定 的不平等条约。
-近代基督教传教运动以其来华为始
1807年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西方宗教改革及启 蒙运动以来所兴起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随着向中国传播。 经过马礼逊6年的不懈努力,以及传教士米怜的协助,《圣 经》新旧约的中译本终于在1823年出版,取名《神天圣书》。 另外,马礼逊独自编撰的《英华字典》也在这一年全部完工出 版,成为中国历史上出版的第一部中英大字典。这两项工作的 完成,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及日后的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不可 忽视的贡献。
明朝传教背景
元朝倾覆后基督教陷入沉寂 欧洲文艺复兴的鼓动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是16世纪东方传教事 业的先锋 明朝海禁严厉
清朝天主教的坎坷发展
天主教安然度过明清交际的动乱 天主教事业的功臣—汤若望 传教活动的空前发展 陷入困局:遭遇禁教,废除新历 天主教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康熙末年限禁对华传教
代表传教士:天主教教士约翰-蒙高维诺
一劝化了高唐王阔里吉思信教 二高唐王儿子约翰被委任为北平总教
传教陷入僵局
一后任教士少人到任,天主教传教无形中止 二景教由于异教的压迫及自身腐化等原因也陷入僵局
灭亡
元朝灭亡后,丝绸之路被堵,也里可温教也随之灭亡了.
明朝时期的天主教
背景 第一位尝试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 第三期中国基督教的开创 入华传教的本土化尝试 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次重大教难-南京教难
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设立了 印刷所,培训并使用中国的印刷工 人。 同时,他们也在马六甲创立了 英华学院,招收中国孩子入学接受 交育。另外,马礼逊还在澳门建立 了中西医结合的诊所。 马 礼 逊 教 堂
-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
裨治文于1830年来到中国 他与美国的两位牧师克陛存,文惠廉翻译的《新约全 书》于1857年出版,《旧约全书》于1862年出版。其 次,裨治文于马礼逊等人联合发起了“广州基督徒联 合会”,并开办了《中国丛报》-----一份英文报纸, 也是在中国最早开办的最早的报纸之一。
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次重大教难
南京教难—利玛窦去世后,仇教人士便参劾教士。
最终万历帝下谕放逐教士出国。
自南京教难后,基督教陷于停顿。 明朝后期,教士们因精通历算,终得以重回中国, 恢复地位。
至 1664 年
全国天主教徒达15万人,耶稣会医院有20 余所, 耶稣会士有25-30人, 刻印天主教宗教书籍131种, 历算类书籍100种, 学术伦理物理类5 5种, 卓有成效地推进中西文化,宗教,哲学之间的沟 通和了解
这些都促使了康熙帝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天主教的政策并 决定弛禁.由于宽教敕令的颁布,天主教在17职世纪 末又得到长足发展.
康熙末年,因天主教会内部发生的可否允许中国内地教 徒敬祭祖,祭礼的“礼仪之争”相持日久,逐步升级为 罗马教廷与中国朝廷的政治冲突,康熙帝断然对在华传 教采取限禁措施,这使再度复兴起来的基督传教事业被 迫从公开转入地下. 但教会却一直没有收起“上帝之手”,而尤以在后一地 区的活动为主,其规模和影响已远不如明末清初. 这种旷日持久,苟且偷生的僵局自然是仰仗着坚船利炮 硬闯进中国大门的列强各国及其传教会所不能满足的.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
唐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
代
汤若望
唐朝时期
•景教 •传入:传教士阿本罗
•兴盛:一 受帝王优待 二兴建景寺
•灭亡:一影响了道教的发展,武宗发出灭佛令 二黄巢的大屠杀使景教发展无法继续 三剩余小部分传教士退入蒙古
元朝时期
也里可温教: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
一景教在元朝的复兴; 二 罗马天主教首次到华来传教。
缓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教徒在日常生 活中的道德选择起了积极的作用; 对教徒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起了积极的调节作 用;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社会新秩序的构建和社会 的重新整合。
法制建设方面登记教会与非登记教会之间存在着矛 盾; 宗教界与政府之间在立法程序等方面的分歧; 基督神学的教育方面,在农村真正受过比较系统神 学教育的教会人员非常少,信徒带有迷信和实用功 利的色彩……
对基督教的展望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基督教应 该继续发扬它的长处并正视自身存在的问 题并加以改进。 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我们也要 正视这股影响力,积极引导它的发展,使 其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By Group 2
基督教的传统对传统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直接的冲突: 主要是以乡绅为代表的宗法制度及传统观念的冲突
例如: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女授受不亲,而牧师却为妇女洗礼; 儒家倡导三纲五常而基督教却遵奉共同的天父上帝,彼此互 称兄弟姐妹……
在传教方式上,中国的教会有明确的原则,要求传教 士穿中国服饰留中国发式,与民众发生纠纷时,尽量 不向中国政府申诉。
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上帝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上帝是有位格的独一真神; 2、上帝是天地万有的创造者; 3、上帝是历史的主宰; 4、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他们的罪孽,令他们作他的儿 女; 5、上帝将于世界末日审判世人。
关于魔鬼,基督教教义认为,魔鬼撒旦本来是上帝所造, 他是上帝的对手和敌手,对抗上帝的救世计划。
基督新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A 在1900年到1920年的20年间,传教士不仅仅试图转 变中国人个人的信仰,而且将更多的工作重点放在使 整个中国社会基督教化上。 B 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矛盾被再度激化。义和团 运动使中国基督教以及外国传教士们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这个运动中,大概有上万名中国基督徒以及180多 名基督教传教士被杀。 C基督教对中国出版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医疗现代 化,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带来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