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染色的几点体会
李瑞祥熊灏靳敏
巴氏(Papanicolaou)染色法是脱落细胞染色中最好的染色方法。
其适用于上皮细胞及间皮组织的标本。
是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该染色法不但具有显示细胞核结构清晰,分色明显,透明度好,胞浆受色鲜艳等特点,而且所染标本不易脱色,可长久保存。
对如何染好巴氏染色,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1 EA 36 染液pH值的测试
EA 36 染液的酸碱度对巴氏染色的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EA 36 染液由伊红、亮绿、桔黄及俾麦棕等染料配成。
伊红、亮绿、桔黄及俾麦棕等属于酸性染料。
在溶媒中其发色团是负离子部分。
发色团可与蛋白质中带正电的氨基结合,从而使胞浆显蓝色、绿色、桔黄色或红色。
但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的多少是随溶液的pH值而改变的。
在偏碱环境中,蛋白质的羧基游离增多(带负电)。
在偏酸环境中蛋白质氨基游离增多(带正电)。
所以必须把染液pH 值调至5.2为宜[1]。
EA 36 染液pH的调节,可用石蕊试纸法,也可用酸度计测试。
当然用酸度计法最为准确。
但以上方法均比较麻烦,同时还要受到仪器设备的限制,不方便。
本文采用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
即用10%磷钨酸及饱和碳酸锂溶液直接测试。
具体做法是,拿一张滤纸先滴少量染液于纸上,若滴染液处呈紫色,说明染液偏碱,则滴加少量10%磷钨酸。
若显绿色,说明染液偏酸,则滴加少量饱和碳酸锂。
并充分混匀。
直至染液滴在纸上既显绿色又有红色,颜色鲜艳为宜。
用此法测试染液pH同用石蕊试纸法测试一样,同样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磷钨酸在染色过程中,不但作为媒染剂可增加染料的着色力。
同时磷钨酸与碳酸锂还是一对弱酸弱碱,实际上是一对缓冲剂。
可中和分色及蓝化时可能留下的少量酸或碱。
保证染色达到理想效果。
2 分色
分色或酸化,对染色效果也很重要。
分色目的是去掉胞浆中染上的多余的苏木素,使胞核着色显示特异性。
因此,经分色后的胞浆在镜下观察应无色为佳。
若胞浆中还残留有苏木素染料,会影响EA 36 染液的着色。
结果会出现该红的胞浆不红,该绿的胞浆不绿,或不红不绿的现象。
看不到红蓝相间现象。
因此,掌握好分色是关键。
分色时间不能过短或过长。
太短胞浆中苏木素除不尽,太长会把核上的苏木素也退掉。
每次应在数秒内完成。
盐酸浓度应偏低(0.5%为好)。
这样便于掌握分色的时间。
3 蓝化或碱化
蓝化的目的是使胞核着色更具有特异性。
经蓝化后的胞核紫中带蓝。
这与红色的胞浆对比更鲜明。
蓝化所用的碳酸锂是一种弱碱。
因此,蓝化过程中碳酸锂还可中和分色时可能残留下的少量盐酸。
为EA 36 的着色创造良好条件。
所以蓝化时间可适当长些,以肉眼观察涂片变蓝为好[2]。
若涂片经EA 36 染色后,镜下观察效果不理想时。
根据涂片着色情况,可于EA 36 染液中滴加少量10%磷钨酸或饱和碳酸锂后重染EA 36 3~5min而补救。
比如:角化细胞浆不红,就滴加10%磷钨酸。
若角化前细胞浆也变红,就滴加饱和碳酸锂如此边复染边镜下观察,直至获得最佳染色效果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