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临床诊断思路
主要表现
慢性高氯性酸中毒 电解质代谢紊乱(血K,Na,Ca减少;
尿K,Na,Ca 排出增多) 周麻及肌无力 骨病 肾石病
16
肾小管酸中毒Ⅱ型(近端)
病因: 原发性(家族性,散发性) (如Fanconi syndrome) 药物 异常蛋白血症(如骨髓瘤) 肾移植反应 自身免疫疾病 其他
17
肾小管酸中毒Ⅱ型(近端)
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肌无力、软瘫等 循环系统:心律失常 心电图:心动过速、U波 泌尿系统:口渴、多饮,夜尿多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厌食等 中枢神经:倦怠、精神不振等
临床表现与低钾的程度和速度有关
6
低钾血症
一、摄入不足(胃肠道) 二、排除过多:
胃肠道(吐、泻) 肾脏 其他途径损失:烧伤、腹腔引流、透析 三、钾向细胞内转移: 周期性麻痹(低钾型) 胰岛素治疗(DKA) 碱中毒
钾的排泄:
肾脏 消化道 汗液 浆膜腔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3
钾的代谢
代谢平衡: 体内外平衡:尿排泄20-30mmol 摄入补充
细胞内外平衡:细胞膜钠-钾泵 受缺氧、酸中毒等影响 恢复慢-15小时
4
低钾血症
钾缺乏:机体内总钾量的减少 低钾血症:
定义:血清钾低于3.5mmol/L
5
低钾血症
钾的代谢
来源
食物:蔬菜、肉类 摄入量:2-3克/日
体内分布
细胞内 98% 细胞外 2%
150mmol/L 5mmol/L
1
钾的代谢
作用: 参与细胞内代谢
1克蛋白
0.15mmol/L
1克糖原
0.45mmol/L
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细胞膜的应激性
维持心肌的功能
2
钾的代谢
2、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特醛症,IHA,id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
3、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症(GSHA, glucocorticoid supprassible hyperaldosteronism )
4、原发性肾上腺增生症(PAH,primary adrenal hyperplasia)
3、肾素高
① 肾素瘤 ② 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动脉硬化) ③ 肾实质病变(肾小动脉硬化,肾炎等) ④ 恶性高血压
22
2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点
高血压 高醛固酮、低肾素活性——不受体位调
节 肾上腺病变——腺瘤或增生 低血钾——不必备
24
原醛分类
1、肾上腺皮质腺瘤(APA,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
7
肾脏排钾过多
定义: 血钾<3.5mmol/L,尿钾>25mmol/d 血钾<3.0mmol/L,尿钾>20mmol/d
8
肾脏排钾过多
血压正常或偏低:? 1.利尿剂:噻嗪类,速尿 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葡萄糖) 吲达帕胺(寿比山) 2.肾小管酸中毒(Ⅰ型和Ⅱ型),棉酚中毒 3.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 4.巴特(Barter)综合征 5.低钾伴缺镁,高钙血症伴低血钾,DKA治疗中 6.其他: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
1、补碱 2、补钠,减少K-Na交换 3、血钠补充,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减轻 4、枸橼酸增加肠道酸度,有利于Ca吸收,继发
性甲旁亢减轻
21
肾脏排钾过多
血压升高:?
1、肾素低
① 原醛 ② Liddle综合症 ③ 17α羟化酶缺乏症
2、肾素正常
① 库欣综合征(ACTH瘤,异位ACTH) ② 11-β羟化酶缺陷(DOC过多) ③ 摄入甘草过多(甘草次酸)
5、对肾素有反应的醛固酮分泌腺瘤(AP-RA, aldosterone-producing-renin responsible adenoma)
6、肾上腺皮质癌(aldosterone producing carcinoma) 7、异位醛固酮分泌(少数卵巢恶性肿瘤)
25
APA(including renin-responsible adenoma) 65% IHA(including primary adrenal hyperplasia)30-40% GRA(Glucocorticoid-remediable aldosteronism)1-3%
9
肾脏排钾过多
血压升高:?
1、肾素低
① 原醛 ② Liddle综合症 ③ 17α羟化酶缺乏症
2、肾素正常
① 库欣综合征(ACTH瘤,异位ACTH) ② 11-β羟化酶缺陷(DOC过多) ③ 摄入甘草过多(甘草次酸)
3、肾素高
① 肾素瘤 ② 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动脉硬化) ③ 肾实质病变(肾小动脉硬化,肾炎等) ④ 恶性高血压
原发性 继发性
完全性 不完全性
婴儿型 成人型
暂时性 持续性
失钾型 软骨型 混合型
14
肾小管酸中毒Ⅰ型(远端)
病因: 原发性(家族性,散发性) 自身免疫疾病 肾脏疾病 药物 肾钙沉着疾病 肝硬化 其他
15
肾小管酸中毒Ⅰ型(远端)
主要缺陷
远曲小管及集合小管主动分泌H+能力下降,尿pH不能下降 到最大限度,人体产生的固定酸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产生酸中毒。
11
肾小管酸中毒 (renal tubular acidosis)
12
定义
肾小管分泌H+和/或重吸收HCO3-障碍, 尿液酸化功能失常,发生慢性酸中毒及 盐类调节失常,出现各种症状
13
分类
肾小管酸中毒Ⅰ型(远端)
肾小管酸中毒Ⅱ;远端)
肾小管酸中毒 Ⅳ型(轻度肾功能不全)
主要缺陷
近曲小管及重吸收HCO3-能力下降,丢失HCO3过多,导致酸中毒。
主要表现
慢性高氯性酸中毒 Fanconi syndrome:糖尿,磷酸盐尿,
氨基酸尿,高尿酸排出。 低血磷,低尿酸。 骨病和肾石病 少见
18
氯化铵试验
血HCO3- <20 尿pH>5.5
19
RTAⅠ与Ⅱ型的鉴别
临床表现 尿pH:
Ⅰ型pH>5.5 Ⅱ型pH>5.5(血HCO3- >15)
pH<5.5(血HCO3- <15),补碱后上升
HCO3-排出分数= HCO3- (尿)/ HCO3-(血) 肌酐(尿)/肌酐(血)
>15 Ⅱ 型;<5 Ⅰ型
20
枸橼酸钠溶液
枸橼酸 140g 枸橼酸钠 98g
加水至1000ml(1mmol钠/ml) 20-30ml,3/d
10
肾脏排钾过多
血压正常或偏低:? 1.利尿剂:噻嗪类,速尿 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葡萄糖) 吲达帕胺(寿比山) 2.肾小管酸中毒(Ⅰ型和Ⅱ型),棉酚中毒 3.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 4.巴特(Barter)综合征 5.低钾伴缺镁,高钙血症伴低血钾,DKA治疗中 6.其他: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