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文科地理学案

高二文科地理学案

使用导读本书属于学法类课程辅导读物,全书各个栏目三设置贯穿华附在线独特的“CTPR”理念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按照“设立合理阶段性学习目标——制定可操作的学习计划——按照计划自主选课学习—--反思调整计划和目标”四个环节达成高效学习的设想。

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充分利用在线学习的优势,预设学习过程中反复播放和快进播放学习内容。

根据教师实际【课堂精讲】环节中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通过【随堂检测】和【课后巩固】环节发现学习中的漏洞,重新审视学习目标制定过程中的问题。

对于不明白的内容进行重新播放听讲等学习行为的纠正反思,进而填写【目标反思】栏目的表格。

希望每一位同学们都可以拥有一个非常愉悦的30分钟爱学之旅!30分钟【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与之对应。

数量以3-4个为宜,可将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尽可能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后面,老师要预先设定讲解时长(例如“三角函数的概念”3分钟)。

30分钟【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学目标来填写自己的预期学习目标。

在预习时,根据老师的教学目标,划分自己学习时的最大困难、最重要的、不用看的和最可能有疑问的几种目标或知识点,以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精准的进行理解和分析。

这个目标将在课后进行梳理和总结。

【课堂精讲】根据学法课的要求,按照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将学法或思维能力分别作为精讲要点,一一讲解。

以图让孩子在思维方法、学习技巧上得到提高。

涉及相关知识,可以作为讲解思维或学法的载体。

1、学法精讲:衔接课程特点,注重学习方法、思维策略引导描述,引导学生领会理解。

2、例题精讲:精选相关例题解读,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建议围绕学海导航经典文案/例题等解读、练习,注明出处及标注视频内容名称。

【随堂检测】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缺少的环节。

因此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有针对性,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新颖。

学习能力检测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通过完成练习和解决具体问题去反馈检测,也可通过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表述去检查和了解,还可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去了解。

学习能力检测题的设计一般分为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延伸拓展三个层次。

视频课堂上演练的习题或活动环节,试题后呼应视频内容名称。

【课后巩固】结合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学生通过巩固性的练习,进一步消化视频课程的内容,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目标反思】学生通过听课(看视频),反思自己的预期学习目标,区分达到和未达到,并分析未达到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目录第一讲…………………………………………………………3-9 第二讲…………………………………………………………10-16 第三讲…………………………………………………………17-23 第四讲…………………………………………………………24-33 第五讲…………………………………………………………34-41 第六讲…………………………………………………………42-51 第七讲…………………………………………………………52-59 第八讲…………………………………………………………60-67第一讲地理三大模块剖析3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高中地理课程特色( 3分钟)2、熟悉高中地理课程结构(3分钟)3、掌握高中地理教材特点(6分钟)4、理解高中地理基本理念(10分钟)5、理解高中地理最终目标( 8分钟)30分钟【学习目标】1、我的困难可能是:(反复播放)2、我计划最重要听讲的内容是:(反复播放)3、我已经掌握的内容是:(跳播)4、我可能有疑问的是:①(在线答疑)②(在线答疑)③(在线答疑)【课堂精讲】1、学法精讲:高中地理课程特色:高中的必修课程大体上是学习系统地理,而高中选修课程除了个别一些模块以外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

高中地理课程结构: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 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学时)三个模块组成。

这三个模块是递进关系,即必须先学“地理1”,再学“地理2”,后学“地理3”。

三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地理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四大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等传统内容,但又不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而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总结,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

“地理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包括人口与城市、工农业区位因素等经典内容,但也不拘泥于纯人文地理结构,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尾,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缘由、基本内涵和任务。

“地理3”则以区域作为载体,介绍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等,同样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

当然“地理3”介绍的区域的内涵等内容,和初中阶段介绍的区域地理是完全不同的。

“地理3”同样不拘泥于学科体系的严密,有一块内容介绍体现时代气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紧跟地理科学的时代步伐、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并且注意其结构的相对统一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高中地理教材特点: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因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突出自主学习。

高中地理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高中地理最终目标:(1)明白地理科学知识的本质;(2)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理论;(3)采用地理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增进其对世界的了解;(4)能够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恰当归类,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5)明白并接受地理学、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地理和社会之间的相关性;(6)对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更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7)具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2、例题精讲:(2010年湖南联考)右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A.橡胶种植北界B.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解析: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温度为指标。

答案:D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A.不确定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解析: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具有过渡性。

答案:C(2008年高考海南地理卷)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

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下图所示),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

完成3-5题。

3.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A.海运方便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D.生产成本低4.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地B.接近市场C.接近研发中心D.接近国际航空港5.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A.化工厂B.食品厂C.电子元件厂D.家具厂解析:第3题,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是跨国公司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

第4题,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主要是考虑为M公司天津生产基地提供原料和配件,符合接近市场的原则。

第5题,从图中M公司天津生产基地的产品(手机、GPS接收机等)可以看出M公司天津生产基地需要电子元件作为配件。

答案:3.D 4.B 5.C【随堂检测】不同区域的形成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1-3题。

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3.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比重小D.第三产业比重小解析:第1题,松嫩平原作物生长期较短,长江三角洲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强,所以海洋性较强,松嫩平原的降水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少且温度也较低。

第2题,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比较肥沃。

第3题,丁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答案:1.B 2.A 3.D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

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4-6题。

4.从区域分布来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A.北美、亚洲B.欧洲、亚洲C.北美、其他地区D.欧洲、其他地区解析:从图中看出北美是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亚洲是增长最快的地区。

答案:A5.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市场广阔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丰富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D. 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科技水平高解析: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是中国吸引日本投资的主要因素。

答案:A6.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③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④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日本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是生产加工环节,而研发主要集中在本国,生产加工环节的转移会造成国内产业的“空心化”,客观上能提高接收地的管理与技术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