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游戏化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游戏化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游戏化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作者:王凤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26期
摘要:儿童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非常重,经常会被新鲜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在体育活动中难以集中注意力。

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体育课程,举办体育活动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让儿童积极踊跃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在玩乐中锻炼身体,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
游戏化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游戏化体育教学的作用,对于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和培养其基本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笔者就自身的实际教学经历,对幼儿游戏化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可行性的方法论述
一、组织学生活动,创新玩法
幼儿园体育材料常常会遇到素材单一、玩法固定、幼儿兴趣不高的问题,而弹性安排体育活动,就要求教师把握好体育材料的玩法,只有合理选择并恰当使用材料,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促进幼儿动作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尝试和探索单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如拔河(即把横幅拧成绳子)、跨跳(即把横幅围起来做小池塘)、顶风跑(即把横幅顶在胸前)、舞龙(即把横幅顶在头上)、划小船(即骑坐在横幅上)、老鼠钻(即把横幅抛起)等等;另一方教师可以提供组合不同器材的机会,让幼儿进行组合器材的玩法创新,如把轮胎、横幅提供给孩子,孩子们玩起了“遮风挡雨”(即几人合作,把横幅顶在头顶,走过轮胎)的游戏,可以是两位幼儿一起合作,也可以是三位、四位幼儿一起合作。

创新玩法需要教师材料的有效支持,需要教師给与幼儿创想的机会和时间。

幼儿生成的游戏,是他们喜欢并适合他们的,同时,幼儿也在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和调整游戏的玩法。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体育器械
在体育活动中,体育器械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那些制作精良、使用有趣的运动器械更加容易引发幼儿的运动欲望,使其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活动中去。

这样,对于体育器械的选择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

”具有挑战性的小凳子、小椅子、长梯子,色彩斑斓的大布袋、长布条、小彩带,弹性十足的废旧轮胎和大小不一的饮料瓶、奶粉罐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求异思维,有效地探究“一物多玩”,在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等各项基本动作技能的同时,对幼儿的兴趣与培养创造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这些现成的体育器械往往满足不了幼儿的活动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用废旧物品自制体育器械。

我们让
家长、幼儿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参与设计并自制体育器械。

比如用彩布做成沙包、飞碟让幼儿进行投掷、抛接练习;用易拉罐做成梅花桩让幼儿进行平衡练习;用塑料管和饮料瓶做成的具有民族特色“舞龙”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和合作意识……不同的材料以各种不同的新面目出现,充分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幼儿的游戏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的时候,应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行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体育器械,保证每个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并维持他们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如:在“小熊过桥”这个平衡游戏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高度、宽度和长度都各不相同的平衡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游戏材料,从最容易的开始,逐渐加大难度;也可以从中等难度开始,允许幼儿在尝试后自己调整活动。

在这样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中,孩子们不再害怕失败,都积极主动、按自己的进程开展活动。

为了保持他们的这份兴致,我在组织幼儿练习走平衡木的过程中,继续鼓励他们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走一走,或直线走、或曲线走、或侧身走、或蹲着走,各种各样的走。

同时我又考虑到可能有的幼儿会感到“吃不饱”,提不起兴趣,便又在平衡木上投放了积木、木板、轮胎等辅助材料,加大幼儿走平衡木的难度。

整个活动,幼儿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趣。

由此可见,适宜地使用体育器械,能充分调动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科学设计游戏,培养儿童锻炼身体的习惯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本质上是为了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状况以及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游戏,引导儿童通过体育活动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激发儿童对体育的热爱,最终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设计游戏内容。

例如,在对小班的儿童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需要选择动作难度小的体育活动内容,以走和爬为主要动作设计游戏,如竞走游戏、匍匐前进、投掷沙包等,顺应儿童的身体发展需要,使得儿童能够较为简单地完成体育活动,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体育技能,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信心,从而使儿童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创设游戏,以游戏开展体育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由自在的玩耍、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玲玲. 走进亲子苑[M] . 上海:中国福利出版社,2008.
[2] 向海英. 课程创生: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J]. 学前教育研究,2007,(6):36-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