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目录“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適*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抒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乱中寄怀白居易天上谣李贺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竹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幾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幾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姜夔“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致同学同学们,我们在选修了《〈史记〉选读》之后,又迎来了《唐诗宋词选读》。
选修教材一共16本,也称16个模块,一般学校有四门选修课是必选的:《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或《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和《写作》。
其余的一般只作为“校本选修”,供一部分有兴趣的同学选修。
考虑到高考的现实情况,其它的12个模块我们将在大部分同学的意愿下利用假期的时间自修一至两个模块,并以提交论文的形式完成自选成绩的评定。
苏教版选修5个系列16个模块书名如下:⑴诗歌与散文系列:①现代诗歌选读②唐诗宋词选读③现代散文选读④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⑵小说与戏剧系列:①短篇小说选读;②《红楼梦》选读;③中外戏剧名著选读。
⑶新闻与传记:①新闻阅读与写作;②传记选读。
⑷语言文字应用:①实用阅读;②写作;③语言规范与创新;④当代语言生活。
⑸文化论著研读:①论孟选读;②《史记》选读;③鲁迅作品选读。
因为这16个模块中有的明显与现行的高考要求关系不大,所以全省基本确定了选读《史记》以提高阅读简易文言文的能力,选读唐诗宋词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选读现代散文以提高文学作品欣赏能力,选修写作以提升写作能力。
至于其它的选修内容,与高考有关的则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渗透,这样能保证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来复习,准备高考,以体现教学方式改革的渐进原则。
《唐诗宋词选读》的基本目标是:1.培养鉴赏诗词的浓厚兴趣,丰富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积累背诵60首古典诗词(全书共66首诗词),理解作品的内涵,探索作品的意蕴,领悟作品的魅力,拓展文化视野。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古典诗词名篇,学习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增加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词的特性,能独力地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解读作品,完成唐诗宋词检测评价2次。
5.学习古典诗词的诵读、吟唱,写读书札记、感悟类鉴赏文章2篇,完成研究性小论文1篇,编辑成册,展示成果。
《唐诗宋词选读》的考核要求是:1.分析综合 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预祝同学们能实现学习的目标,以高分通过考核!诗歌鉴赏导论顾建华同学们,诗歌鉴赏重在形象的理解,语言的品味,表达技巧的揣摩。
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全面理解,认真领悟,具体分析。
为此,我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读懂诗歌。
诗歌的文字本来就不多。
短短的几十个字倒有好几个字的意思不懂,你还怎么鉴赏?什么叫懂?不会读的字查字典知道了它的读音,不会解的字查资料反复推敲,知道了它的意思,这可以算懂了,但只是懂的浅层含义;探究诗人用这些字所传达的情感,这才是懂的最终要求。
杜甫有一首诗叫《曲江对酒》: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这首诗不懂的地方应该比较多,比如“菲微”“判”“懒朝”“吏情”“拂衣”等,还有诗中出现的地名,不弄清楚也不好。
下面试作注解:①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的第一胜地。
②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
③水精宫殿:即苑中宫殿。
④霏微:迷蒙的样子。
⑤判:判定,裁决。
⑥懒朝:懒于参朝。
⑦吏情:做官的情形。
⑧沧洲:水中绿洲,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不是什么真正的地名。
⑨老大:年老。
⑩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
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才有了鉴赏的基础。
二、要追问想像。
读懂诗歌是第一步,如何去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如何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则离不开我们的追问和想像。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通常叫意象。
意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语文必修三p30页)。
外在物象诗歌中写得很清楚,很容易找到,但这些物象表达了怎样的主观情意则需要我们追问和想像,在表达主观情意时采取了哪些手段,即表达技巧,也需要我们追问和想像。
像《曲江对酒》中有两句诗:“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诗人写这些是干什么的?据宋朝作者不知为何人的《漫叟诗话》说: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这两句诗,原作为“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改了三个字,诗人的情感就明显了,久坐江畔,一种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
这种追问和读者的想像密不可分,想一想这个场景,是不是寂寞无聊呢?至于杜甫倦意官场,有归隐之心又是为什么呢?这么一追问,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
原来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杜甫最后留居长安时的作品。
一年之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李享,受职左拾遗。
由于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
此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
杜甫无所作为,空怀报国之心,不免心中不平。
这首《曲江对酒》就是诗人这种心境的反映。
三、要融会贯通。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要参合多方面的认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这就要在古文的阅读上下功夫,在知识的探求上孜孜不倦。
听取别人的意见,但又不盲从别人的想法,要有自己的主见。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2006年山东卷)晓上空泠峡①王闿运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⑴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⑵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这是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中最难的一道题。
难就难在诗歌理解上。
第一句话还可以,下面的三句话就很讨厌了。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驿站,哪里的驿站?联系到注解①的文字,可以作出判断,大概是江边的驿站。
“缆”是缆索?还是要联系到注解①的文字,既然在长江上,不应该是缆索,而可能是船夫的纤绳。
“上”是什么意思?再次联系注解①,江里行船,古汉语中“上”往往是“溯流而上”,逆水行船的意思。
解答第⑴小题。
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
拂晓时分,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惯行,什么意思?联系注解②,恐怕是惯于常年旅途奔波。
不解,不能理解?愁风水,为风和水发愁?瀑布滩雷只卧听,能躺着听瀑布滩雷,潇洒得很!下面读第⑵小题。
关键词是“傲岸”。
傲岸体现在哪里?前两句通过字词的揣摩,能让人感觉到艰难。
下面两句却潇洒得很,第三句到底是愁还是不愁?联系第四句,恐怕说的是反话,不再理会风和水中透露的愁意,表现出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只卧听”,诗人怎么就不害怕的呢?无所畏惧就出来了。
答案对照: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
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⑵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途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在高中语文必修四的诗歌学习中,我已经归纳了诗歌鉴赏的方法,这次进入诗歌选修专题的学习,有必要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希望大家把握方法,切实提升自己鉴赏诗歌的水平。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隋唐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南北文化的交融为诗歌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他们的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
陈子昂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为代表的诗人们则确立了律诗的新形式。
“风神初振”([明]高叔嗣《苏门集》陈束序)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了基础。
本专题所选五首诗歌并没有沈佺期和宋之问的,同学们学习时不必从文学史的角度切入。
从诗歌本身出发,是我们学习这本选修教材的最基本的选择。
风骨:(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