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语言知识,学生需要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课程任务的首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有效教学”,也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看作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惟一标准。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任务的主阵地。

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方位精心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创建学生自主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课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应简单陈述自己打算做什么,而应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学习兴趣的激发,语言知识的领会、掌握、运用、分析与评价,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媒体,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例如,课文《SportsandRecreation》的教学,通过课前诊断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已了解有关“sports”的词汇和相关句子,而运动和娱乐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教学的知识目标便定位在学生掌握本课词汇、句型并适当扩展运动项目名称;能力目标则是学生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听说能力;情意目标为鼓励学生课堂上勇于开口,课后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在团体活动中发挥团体协作精神。

因此,教师正确定位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既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更要研究学生,诊断评价学生已有的英语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特长,科学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二、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树立学生自我概念(一)以鼓励支持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

教师所关心热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因为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而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保证自主地投入其中。

因此,教师要乐于给予学生“额外”帮助,以富于激励的方式与学生交谈,鼓励学生设定符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使学生获得被关心的体验和学习成功的体验。

例如,微笑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解答;热情地引导学生清楚表达问题;优秀作业的评定或测验成绩进步奖的颁发等。

抓住一切机会肯定学生,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他们永远的支持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友好的同学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树立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不会因担心同学的嘲笑而羞于开口,他们能够在平等互助的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

同样,教师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和蔼公平而不急躁,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喜爱和信任,也会喜爱和信任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

(三)正确对待学生错误,创设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可避免,而错误的出现有时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也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挫伤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而应多注意学生表达的内容,容忍不完整或有错的句子。

即使在纠正学生错误时,也应讲究策略,不中断学生的谈话,建议性地解释学生的错误,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使学生自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清楚应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更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

以“p ay”的用法为例,当学生出现“Hepaid the book for five yuan.”的错误时,教师可提示“He b ought the book for five yuan,but he paid for the book?”学生便能很自然地说出句子“Hepaid five yuan for the book.”并意识到“pay”表示“付钱买……”,后面紧跟所付的钱。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表示“花费”的“take”“spend”“cost”等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解释,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学习印象。

三、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一)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教师要成功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必须竭尽全力满足学生需求。

若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会使课堂趣味盎然,学生也能主动积极参与其中。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文化”——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时尚的话题、“玩笑”等。

例如,姚明这位让世人瞩目、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篮球巨星,已是少男少女们心中的偶像。

在学习课文《Sports and Recreation》时,加入有关篮球及姚明的话题,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即便平常不善言辞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又如,讲授“fig ht against”短语时,以“SARS”和“Bird Flu”举例;讲授语法“不定式作定语”时,选用例句“Chi na is the third country to send the manned spacecraft into outer space.”教学内容往往因学生的主动关注,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活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拓展运用的能力。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处理,使教材内容“活”起来,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课文《Our English Evening》时,在学习课文词汇、句型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同学们以小组形式编排节目表,以英语晚会的形式“你点我演”,展示各类英语节目。

学习内容激活了,学习积极性也激活了。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知识也在运用中不断拓展。

四、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一)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针对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初三的《牛津英语》教材的编排,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交际写作能力,但篇幅较长的课文加上大量的生词,有时会让学生望而生畏。

于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以提高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9B/Chapter 3《A Su ccess Story》课文前,设计这样几个问题:Who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succes sful people in China or in the world? Why do you think he or she is successful? How c an ordinary people become successful?大家便展开了对姚明、比尔盖茨、成龙等中外名人成功事例的话题的讨论。

针对课文图片和小标题“The Girl from the Street”提出问题:How did the girl from the street become successful? Can we find the answer in the text? 带着问题和寻求答案的强烈愿望,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积极地搜寻信息。

又如,在《Do You Know about Edis on?》的课文教学之后,问同学们“Ediso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vent ors. What are his inventions? Do you know any other famous people in the world?”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名人探究活动”。

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学生不仅增加了大容量的语言知识摄入,而且同时感受到了名人精神,深化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提高学习责任感。

《牛津英语》9B/Chapter1中有这样一个句子“We do not kn ow what to do with the rubbish.”教师请学生进行改写,学生对用“how to deal with” 还是“what to deal with”拿不定时,教师把句子“We do no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rubbi sh.”写在了黑板上。

学生便提出“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使用不同的连接词?”通过质疑、分析、解答,学生对两个短语的用法有了清楚的认识。

没有教师的提问就没有学生的思考答疑,没有教师的启发诱导就没有学生的积极探究。

教师应使问题成为学生不断探究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英语语言学习不是为了练习语言而练习语言,而是真正使用语言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一位英国心理学家说过,“Tellme and I'll forget. Sho 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并将活动“任务化”,体现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这一宗旨,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课堂主人翁精神。

课堂教学活动包括学生间对子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如A、B两位同学交流信息活动,完成画图、表格或听、说、写任务,学生几人小组合作完成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观点讨论和辩论、采访报道等。

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和资料提供者的角色,设置语言情景,组织安排活动内容,还可与学生一道参与。

在活动中,学生听、说、演、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语言。

例如,学习课文《Clearing the Street》时,开展课本剧编排竞赛,学生安排角色、准备道具。

为了使自己的课本剧更具特色,有些同学增加收音机天气预报的内容,增加角色及对话内容,把少先队员雪天帮助打扫街道的场景充分表现出来。

又如,《牛津英语》7B《Traveling Guide》的课文学习之后,请学生围绕“Shanghai Is a n Inte r esting City”的话题,从“shopping”“eating”“sightseeing”三个方面让学生扮演“导游”,向“来访者”介绍上海,学生津津乐道。

语言情景的真实有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他们不断体验成功,乐学而善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