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的早茶文化的来源及习俗

广东的早茶文化的来源及习俗

广东的早茶文化的来源及习俗
其中广东的首府广州更是以喝早茶著称,而广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是一种传统,无论是家人或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一盅两件",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
横生。

广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
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
吃早茶。

广州茶馆的“富贵气派”较重,他们称茶馆为茶楼,一般高3层,底层有六七米高,二三层各高5米左右,舒适清雅。

有单间,有雅座,有辉煌的大厅,有雅致的中厅;有中式的、西式的、日式的及东
南亚式的。

茶楼的点心讲究精、美、新、巧,种类繁多。

值得注意的是:“吃早茶”并非是饮茶,其实质是上酒楼“吃早餐”而已。

而茶点在广东早茶中的地位就更为重要了。

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包子、酥点等,湿点则有粥类、肉类、龟苓膏、豆腐花等。

其中又以干点做得最为精致,卖相甚佳。

如每家茶楼必
制的招牌虾饺,以半透明的水晶饺皮包裹两三只鲜嫩虾仁,举箸之
前已可略略窥见晶莹中透出一点微红,待入口以后轻轻一咬,水晶
饺皮特有的柔韧与虾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鲜美的口感,教人回味无穷。

又如某些高级茶楼特制的燕窝酥皮蛋挞,几层金黄酥脆的蛋挞
壳内盛着嫩黄色、丝丝通透的燕窝,甫见之下已叫人食欲大动,更
不用说入口以后燕窝的甜蜜柔软与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结合,美味
得让人欲罢不能。

而各色粥点,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滚鱼片
粥等,皆以绵软顺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鱼蛋类,再以香脆虾片、
青嫩葱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来绵糯爽甜,鲜味浓郁。

广东早茶是一种独特的习俗,是广东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啊?一起吖,行咯。

”(意思是:“你
喝茶了吗?没有的话,一起去吧,走!”)饮早茶,广东人又爱称之为“叹”早茶,“叹”是广东人发明的,意为享受的意思。

广东饮早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只是在形式上,与现今广东人饮早茶的茶楼相接近的是“茶馆”。

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它是一个被称“二厘馆”的地方,这种馆子
只提供木桌板凳、一些茶水和简单的糕点,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
面写着“茶话”二字,客人可以在那里休息、聊天、吃东西,顾客
群体多是劳苦大众。

据说,当时广东的“二厘馆”遍布大街小巷,还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去二厘馆饮餐茶,茶银二厘不多花。

糕饼样样都抵食,最能
顶肚冇花假。

”再后来,清末出现的茶居则是较高档次的“茶馆”,外形类似于西关大屋;之后还有了三层楼高的茶居,始称“茶楼”,
于是有了闲句:“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粤语,“踎”即蹲),有时,人们还拿着心爱的小鸟一起到茶楼,跟别人比一比自己的鸟
如何的好,耍一耍阔少爷脾气,饮茶只是助兴而已。

茶点在广东早茶中的地位就更为重要了。

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包子、酥点等,湿点则有粥类、肉类、龟苓膏、
豆腐花等。

其中又以干点做得最为精致,卖相甚佳。

如每家茶楼必
制的招牌虾饺,以半透明的水晶饺皮包裹两三只鲜嫩虾仁,举箸之
前已可略略窥见晶莹中透出一点微红,待入口以后轻轻一咬,水晶
饺皮特有的柔韧与虾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鲜美的口感,教人回味无穷。

又如某些高级茶楼特制的燕窝酥皮蛋挞,几层金黄酥脆的蛋挞壳内盛着嫩黄色、丝丝通透的燕窝,甫见之下已叫人食欲大动,更不
用说入口以后燕窝的甜蜜柔软与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结合,美味得
让人欲罢不能。

而各色粥点,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滚鱼片粥等,皆以绵软顺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鱼蛋类,再以香脆虾片、青
嫩葱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来绵糯爽甜,鲜味浓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