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数学【提纲】专业:小学教育学号: 1553001200034 姓名:蔡恩珍【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深化知识,引发多向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关键词】:上好;农村;小学数学【引言】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三、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四、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五、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六、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七、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八、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九、通过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十、“细心”、“耐心”、“爱心”是成就学生的良药总结【参考文献】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数学专业:小学教育学号: 1553001200034 姓名:蔡恩珍【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深化知识,引发多向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关键词】:上好;农村;小学数学【引言】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对于昭通市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和城里的学生比起来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就落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每天都有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家长每天都会监督自己的孩子完成作业,并且指导自己的孩子学习。

而农村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以后不是父母指导完成作业,而是去干农活,家长直接没有时间监督和辅导,甚至有的家长直接不管,理由就是农活太忙,农村家长的思想根本没有放在学生身上;其次在课外活动方面也是很落后的,相比较城里的孩子而言,城市里的孩子课外活动很多,不仅家长会陪同孩子一起玩耍和成长,老师也会组织很多有趣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共同的发展,而农村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放学回家的活动就是干农活,除了干农活就是干家务,在学校里面呢老师组织的活动也基本上没有,因为对于山村教师来说根本没有时间来组织课外活动,一个学校六个班级,也就五六个老师,一个老师要负责好几个科目的教学,所以没有空闲的时间来搞课外活动。

再次是学生习惯的养成,农村孩子和城市里的比较,农村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都是很差的,不是说在学校老师不教育,而是山村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去教育多少,而在家的话家长就更不会去教育了,家长整天忙着干农活,哪里会有时间和心思去教育孩子,家长就只会撂下一句话:“你要好好读书,以后长大了不要向我们一样去打工或者种地,是很辛苦的。

”家长们是有这份心,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本来就没多少文化,甚至有的家长连字都不认识。

这就是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区别,以至于导致了农村小学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难度和艰辛。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

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如果平时你就是一副要杀人的样子,就像谁欠你多少似的,整天板着个脸,学生也不会喜欢你这个老师,自然他也不会喜欢学习你教的数学。

另外老师说的话要言而有信,比如说,这次考试如果你们平均分考到了50分,我就教你们唱一首歌,如果真的考到了,却因为你忙不教他们,那他们的心里就会对你这个老师产生了负面情绪,这样对于以后的教学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的。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

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说在三年级下册有个内容是估计火柴盒的面积,再亲自测量一下,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火柴盒是什么东西他们都不知道,有的同学见都没见过,你要他怎么做这个题目,所以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实际生活,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

所以,老师应该事先准备好几个火柴盒,先老师在讲台上讲解一下火柴盒,因为在这个年代的学生火柴盒他们并不知道,然后再把自己准备的其他的火柴盒发放到各个小组,让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什么是火柴盒,再来进行让学生们讨论这个火柴盒的面积该怎么估计,又该如何计算出这个火柴盒的面积。

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

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

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

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又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是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让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谁来和老师一起玩个游戏,规则是从1数到30,一次能数一个数字,也可以数两个数字,看谁先数到30就是谁胜利,规则懂了以后,再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这个游戏,最后老师总结,要有什么秘诀才能保证我能数到30呢?是谁先数1吗?还是该怎么办?其实只要我在数的时候能保证我倒数第二次数的数字是27,那30就一定是我数到,但是为什么呢?这就是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入3的倍数的概念,通过这样一个游戏,不但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还让他体会到了游戏中的数学,甚至在课余时间他们都会互相玩这个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四、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

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

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中,老师在教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时候,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两个不同的图形,然后发放到每个小组,让这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各提各的意见,自己觉得应该怎么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没有学习面积的计算的时候做的,有的同学会把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来比较,但是比不出来,有的同学又会用笔来画,有的同学会把这个图形撕成小块小块的,有的同学会用其他学具(如橡皮擦、小正方形等)来填一填,看谁占的多。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体现民主性的一点。

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