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国内外发展情况讲解
甚至没有一个称呼这个领域的简单名称。这不适宜于这个领域未
来的发展。
12
1947年维纳将反复讨论的学科命名为
Cybernetics,他是从希腊字ή(相当
于英文字 “governor” 原意为“掌舵人”、 “驾驭者”)引用来的,汉译为‘控制论’。 并于1948年出版了他的震动世界学术界的题为 《控制论:或在动物和机器中的通讯和控制的
(以纪念J. Maxwell的“On Governors”论文 “关于调节器”---1868年)
“控制论”被认为是综合性、边缘性、基础性的科学。
14
反馈方法
反馈概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反馈方法。其含义是
将系统结果(输出)的一部分,经过处理后再送到输入端,
以调整系统的再输出。用维纳的话来说,就是根据过去的操作情 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反馈方法
这是1950年维纳在出版的小 册子,其中,着重论述了通
信、法律、社会政策等等与
控制论的联系。进一步认为 控制论在社会系统中应用的 可能性已经出现。
28
控制论的其他概念
认知控制
必需变异度定律 自组织系统
二阶控制论
29
认知控制
Macy 基金会支持的这些会议的主席、 MIT 教授 沃伦 • 麦卡
洛克(Warren McCulloch)是扩大控制论范畴上的一位重要
控制论国内外发展情况
1
控制论的创立和发展
上世纪30年代末起以哈佛大学医学院教 授、墨西哥生理学家 A.罗森勃吕特(
Rosenblueth)和美国马省理工学院数学
教授 N. 维纳(Wiener) 为首、不同领域的 ‘一群科学家来’,每月一次举办的关 于科学方法论的讨论会。
A.罗森勃吕特
N.维纳
2
和高等数学中的特别积分---稳态
解, 都是一个概念。
生物体的内分泌
动物体内这个稳态恰可以与工程控制系统中的稳态相类比。
这个概念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对生命活动的认识进入一
个新阶段。
8
上世纪1943年冬1944年初之间由维纳和博弈论及二进
制计算机创始人J.冯.诺依曼(von Neumann)发起在
普林斯顿召开了对信息与控制(控制论)的全面讨论 会。其中包括数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 家和经济学家、工程师等;
心灵( mind )事实上 是大脑与想法、物质的
与抽象的,科学与哲学
的交汇处。
32
物质的
Brain 大脑 Mind 心灵
抽象的
Knowledge 知识
心灵事实上是大脑与想法、物质的与抽象的,科学与哲学的 交汇处。
33
Physical
Philosophical
物理的
哲学的
实验认识论
Experimental Epistemology
10
۞
反馈基本概念 的推广
人手从地上拾起一枝铅笔 手的震颠(目的震颠),
不能拾 起铅笔, 是由 于小脑受伤;这种情况与 自动控制系统的自振荡很相似。
手不能拾起铅笔还可由于所谓“运动共济失调”病,由于梅
毒
引起的脊髓痨)
心跳、血压、体温等自动调节系统
11
早在1944年以前,围绕维纳和罗森勃吕特的一群 科学家就已经认识到有关通信、控制和统计力学 的一系列核心问题的统一,不管这些问题是机器 中的还是活的机体中的。他们发现关于这些问题 的文献缺乏统一,没有任何共同的术语,
飞机,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维纳控制系统统计动力学和滤
波及预测方法。依此来设计由雷达控制的各种高射火炮 的俯仰角和方位角控制,以自动跟踪高空的高速飞机进 行命中射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
7
与会者发现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里,
有些概念是相同的:譬如生物体
内的稳态(homeostasis)。机器
的稳态(steady-state),电气工程
20
目前在管理控制论的范畴内,就有财务、金融、会计、通货、成本、产
品质量等二十几种控制论的论著发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只有够得上 分支或亚分支的才冠以“某某控制论”。对较小问题的控制论成果的
表述方式为“基于(或应用)控制论对….的研究”(…Cybernetic
approach to…)。因此,国内“某某控制论”的‘提法’似乎太多, 已经成为国内有关学术界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学者们应用控制论的观 点、方法试图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有一定的新见解,不等于已创立一
控制论
(1948,1961)
生物控制论、医学控制论、 神经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
(1954)
发展出各分支:
经济控制论
管理控制轮
(1975)
社会控制论
(1978)
人口系统控制
(1979)
军事控制论
(上世纪60年代)
自然控制论?
(上世纪90年代)
图1-4 作出突出贡献的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
生态控制 环境控制 资源系统 气候系统
个新的“控制论分支”。哪些够得上新的分支是较为慎重的
事情,应由广大控制论学者、专家在大型专业会议上讨论来
得出大多数人认同的结论。
21
控制论的方法论
控制论和其他独立的学科一样,有它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方法论从
学科中提炼、升华出来,但它又不是学科本身,两者不能混同。本书
认为, 控制论的方法论可以归纳为:它强调对不同部门的系统进行信息分
过程模型化的工作。
图6-6 生物神经元示意图
5
科学的发展使专业领域(行业)分工非常细,各学者只
关心自己的领域,不侵入别人的“领地”,以至于同一概 念在不同领域重复着,有着不同的名称。一个领域里的有
些新概念,在另一领域已经成为‘古典’的了。
专业化成为了一种必需,也是一种枷锁.
6
1941年起,维纳受美国政府的委托研究高射炮自动瞄准
一百多年来以调节和反馈为核心的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发展为控制论的发展, 提供了工程对象(即维纳所称的‘机器’)的控制理论和大量实用成果。用
逻辑语言(逻辑代数)来研究开关电路系统的专著也已经在六十多年
前问世了。
4
神经生理学家早已发现神经元和神经系统
的“全或无”法则。而神经元的这种特性,
类似于电路中的替续(继电器)式特性、 计算机中的触发器特性。这推动了思维
人物。
30
神经生理学
Neurophysiology
+
数学
哲学
Mathematics
+
Philosophy
W. 麦卡洛克 作为一位经过训练的精神病专家,他将自己在 神经生 理学、数学与物理的知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理解非常复杂 系统。
31
…而知识通常被认为是不可见的,是抽象的,麦卡 洛克 认识到知识是在人体的一个物理器官中形成的,即大脑。
控制论(Cybernetics)是研究动 物、机器和社会等系统中控制、 反馈和通讯的共同规律的科学。
没多久“动物”二字就被“生命体”
所替代。
德国生物控制论学者Drischel,
H. 说过,到1973年一共提出过
17
超过100个“控制论”的定义。
目前“控制论”的定义适宜更新表述为:利用经
典和现代控制理论以及智能控制和 人工智能的技术对复杂系统的通信 和控制进行研究的科学;复杂系统 包括工程系统、生物系统(包括大
制论也即是自动控制理论。
24
♣
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自动控制系统是动态系统的一个代表。“系统”本身是“系 统科学” 这个科学技术部门的研究和应用的对象。其中直接 用于改造客观的工程方法和技术,称为系统工程。而其中用
于揭示系统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的基础科学,称为“系统
论” 。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一起俗称 “三论”,以“三论”为代表的新兴学科及其所孕育的科学 方法论,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科学研究理论成果之一。它 的崛起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武器。
会议的讨论非常激烈,以至于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 (Margaret
Mead) 在一次会议之后才发现她在会上把自己的一颗牙咬坏了。
后来的会议就较为平和了,因
为大家有了一系列共同的
经验,语言趋向一致
,可以互相理解了。
3
上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这些技术的各自领域里分别提出了一些理论,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5
♣
控制论的 历史遭遇
然而,控制论的整个或部分观点,一开始在前社会 主义阵营多数国家受到官方支持的某些学者的抵制
和批判。1956年的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称控制论 为“反动的伪科学”
26
♣
一本前苏联1954年再版的著名的自
动调整(控制)教科书的绪论(中
译本)称:“控制论者的主要目的 是要用机器来代替人,而在思想活 动方面要建立一支能服从帝国主义 需要的思维的机器。…”。幸好出
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和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水火不容’的这种教条在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通过学术讨论
逐步被克服。
后期前苏联则企图用控制论改进其中央计划经济体制。
27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 Cybernetics and Society)
理论等同起来。发生这类情况较多。有的论著宣称控制论就
是‘控制的理论’;更有部队新战士入伍,按条例要将头发剃 短,这当然有一番道理,形成论文“头发控制论”发表。
对于论
=需要进行控制的道理和议论; (2)控制论是…一种“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