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国内外发展情况
心灵( mind )事实上 是大脑与想法、物质的
与抽象的,科学与哲学
的交汇处。
32
物质的
Brain 大脑 Mind 心灵
抽象的
Knowledge 知识
心灵事实上是大脑与想法、物质的与抽象的,科学与哲学的 交汇处。
33
Physical
Philosophical
物理的
哲学的
实验认识论
Experimental Epistemology
制论也即是自动控制理论。
24
♣
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自动控制系统是动态系统的一个代表。“系统”本身是“系 统科学” 这个科学技术部门的研究和应用的对象。其中直接 用于改造客观的工程方法和技术,称为系统工程。而其中用
于揭示系统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的基础科学,称为“系统
论” 。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一起俗称 “三论”,以“三论”为代表的新兴学科及其所孕育的科学 方法论,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科学研究理论成果之一。它 的崛起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武器。
过程模型化的工作。
图6-6 生物神经元示意图
5
科学的发展使专业领域(行业)分工非常细,各学者只
关心自己的领域,不侵入别人的“领地”,以至于同一概 念在不同领域重复着,有着不同的名称。一个领域里的有
些新概念,在另一领域已经成为‘古典’的了。
专业化成为了一种必需,也是一种枷锁.
6
1941年起,维纳受美国政府的委托研究高射炮自动瞄准
控制论(Cybernetics)是研究动 物、机器和社会等系统中控制、 反馈和通讯的共同规律的科学。
没多久“动物”二字就被“生命体”
所替代。
德国生物控制论学者Drischel,
H. 说过,到1973年一共提出过
17
超过100个“控制论”的定义。
目前“控制论”的定义适宜更新表述为:利用经
典和现代控制理论以及智能控制和 人工智能的技术对复杂系统的通信 和控制进行研究的科学;复杂系统 包括工程系统、生物系统(包括大
理论等同起来。发生这类情况较多。有的论著宣称控制论就
是‘控制的理论’;更有部队新战士入伍,按条例要将头发剃 短,这当然有一番道理,形成论文“头发控制论”发表。
对于控制论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失误:
(1)控制论=控制理论=控制的理论
=需要进行控制的道理和议论; (2)控制论是…一种“方法论”…。
16
首先,按照控制论的创始人纳维的定义:
25
♣
控制论的 历史遭遇
然而,控制论的整个或部分观点,一开始在前社会 主义阵营多数国家受到官方支持的某些学者的抵制
和批判。1956年的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称控制论 为“反动的伪科学”
26
♣
一本前苏联1954年再版的著名的自
动调整(控制)教科书的绪论(中
译本)称:“控制论者的主要目的 是要用机器来代替人,而在思想活 动方面要建立一支能服从帝国主义 需要的思维的机器。…”。幸好出
22
控制论学者的“工具箱”:
1 经典控制原理与方法
反馈控制和扰动补偿 系统模型与时域分析法 传递函数与频域分析法 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
2 非线性系统控制方法
相平面法 描述函数法 分叉与混沌 现代频域分析法
3 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
状态空间模型 能控性与能观性 状态估计 系统辨识 最优控制 自适应控制与预测控制 大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
析和研究信息的处理、加工内容及过程,确定输入、输出;对系统
进行闭环和反馈及其因果性质的分析;通过‘黑箱’和功能模拟方 法建立系统的模型,探讨系统的特性等;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采
用类比的方法引进其他部门系统中有用的思想,如进化、适应、自
繁殖、自组织、最优化、特别是智能等来控制该系统以制造、培育、 创建出能满足人们目的、更好的新机器(人造系统)。
一百多年来以调节和反馈为核心的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发展为控制论的发展, 提供了工程对象(即维纳所称的‘机器’)的控制理论和大量实用成果。用
逻辑语言(逻辑代数)来研究开关电路系统的专著也已经在六十多年
前问世了。
4
神经生理学家早已发现神经元和神经系统
的“全或无”法则。而神经元的这种特性,
类似于电路中的替续(继电器)式特性、 计算机中的触发器特性。这推动了思维
甚至没有一个称呼这个领域的简单名称。这不适宜于这个领域未
来的发展。
12
1947年维纳将反复讨论的学科命名为
Cybernetics,他是从希腊字ή(相当
于英文字 “governor” 原意为“掌舵人”、 “驾驭者”)引用来的,汉译为‘控制论’。 并于1948年出版了他的震动世界学术界的题为 《控制论:或在动物和机器中的通讯和控制的
9Hale Waihona Puke 二次大战结束后1946~1953年间由梅西基金会 (Macy Foundation)发起的一系列关于反馈问题
的讨论会,对控制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中1946年春在纽约举行了一个规模适度的“生物
和社会系统中循环因果和反馈机制”问题的
专题讨论会。
与会者发现认识到人的行动和目的: 从神经系 统出发进入肌肉,然后通过感觉再进入神经系 统的环形过程; 《行动、目的和目的论》论文 (1943) 首次用反馈和闭环回路来代替目的论的 神经生理行为。
人物。
30
神经生理学
Neurophysiology
+
数学
哲学
Mathematics
+
Philosophy
W. 麦卡洛克 作为一位经过训练的精神病专家,他将自己在 神经生 理学、数学与物理的知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理解非常复杂 系统。
31
…而知识通常被认为是不可见的,是抽象的,麦卡 洛克 认识到知识是在人体的一个物理器官中形成的,即大脑。
飞机,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维纳控制系统统计动力学和滤
波及预测方法。依此来设计由雷达控制的各种高射火炮 的俯仰角和方位角控制,以自动跟踪高空的高速飞机进 行命中射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
7
与会者发现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里,
有些概念是相同的:譬如生物体
内的稳态(homeostasis)。机器
的稳态(steady-state),电气工程
脑活动)、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
统等。
18
罗森勃吕特和维纳共同认为: “在科学的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
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正是这些科学
的边缘区域,给有教养的研究者提供了最丰富的机会”。
图1-8 哲学家眼中的控制论科学体系
19
控制论的发展
控制论在世界范围内 推动了有关学科的发 展,并孵化了一批新 的学科,即控制论
已成为人们观察和出处理问题的重要
思维和方法之一。无论什么科学都用 到它。
15
什么是控制论?
例如,一本控制论的教科书自称“重点在‘现代控制理论’”; 国外著作《The control of Perception》被译为《认知控制论》, “量子控制论”论文的英文标题被译为“quantum control theory”,译著者可能有其理由,但很易使人将控制论与控制
科学》(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 的著作。 这宣告控制论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
13
Cybernetics这个词是从
希腊语的舵手steersman 或
helmsman(相当于
英文字“governor”)。
控制论国内外发展情况
1
控制论的创立和发展
上世纪30年代末起以哈佛大学医学院教 授、墨西哥生理学家 A.罗森勃吕特(
Rosenblueth)和美国马省理工学院数学
教授 N. 维纳(Wiener) 为首、不同领域的 ‘一群科学家来’,每月一次举办的关 于科学方法论的讨论会。
A.罗森勃吕特
N.维纳
2
个新的“控制论分支”。哪些够得上新的分支是较为慎重的
事情,应由广大控制论学者、专家在大型专业会议上讨论来
得出大多数人认同的结论。
21
控制论的方法论
控制论和其他独立的学科一样,有它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方法论从
学科中提炼、升华出来,但它又不是学科本身,两者不能混同。本书
认为, 控制论的方法论可以归纳为:它强调对不同部门的系统进行信息分
这是1950年维纳在出版的小 册子,其中,着重论述了通
信、法律、社会政策等等与
控制论的联系。进一步认为 控制论在社会系统中应用的 可能性已经出现。
28
控制论的其他概念
认知控制
必需变异度定律 自组织系统
二阶控制论
29
认知控制
Macy基金会支持的这些会议的主席、MIT教授 沃伦•麦卡
洛克(Warren McCulloch)是扩大控制论范畴上的一位重要
和高等数学中的特别积分---稳态
解, 都是一个概念。
生物体的内分泌
动物体内这个稳态恰可以与工程控制系统中的稳态相类比。
这个概念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对生命活动的认识进入一
个新阶段。
8
上世纪1943年冬1944年初之间由维纳和博弈论及二进
制计算机创始人J.冯.诺依曼(von Neumann)发起在
普林斯顿召开了对信息与控制(控制论)的全面讨论 会。其中包括数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 家和经济学家、工程师等;
会议的讨论非常激烈,以至于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 (Marga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