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
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它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多学科、跨学科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
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资源,发现并累积了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防病治病的知识,并逐渐形成体系,著成多部本草学。
随着人口增加,社会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从而使中药原料供求矛盾突出。
近年来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 ,为中药资源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实验手段。
一、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资源大国,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
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
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
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药材被人工栽培。
中药资源中近80%的种类来源于野生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得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过度采收、捕猎;又由于违反自然规律的垦殖等原因,使一些药用动、植物丧失了适宜的环境,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中药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加之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年需求量已高达6000万公斤,出口约3000万公斤,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导致近10年野生
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蕴藏量大为减少,中药资源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经锐减至6000余种,400种常用药材中有20%以上已经处于短缺状态,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少数物种濒临灭绝,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近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濒危。
因此, 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化栽培和保护,对野生药材的盲目开发利用将使药用动植物资源很快被挖光采绝,从而影响到天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利用。
同时,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如不加以保护,随着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许多药材资源会逐渐枯竭,天然药物生产将难以为继。
因此,如何对中药资源进行保护,如何维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中药资源的保护措施
中药资源保护是指保护药用动物、药用植物和药用矿物及其密切相关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物种。
那么如何对中药资源进行保护呢?
首先,应该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
虽然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并且公布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保护品种名录。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药用资源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是各级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野生药用资源保护的法律还不是很健全,缺乏大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及实施的细则,另外也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加强执法的力度,做到执法必严。
第二,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大量被破坏和浪费,一方面资源又严重不足。
多年的实践证明,限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将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单纯的保护代价又太大,只有从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着手,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更好的保护
资源,满足需求。
第三,建立和完善药用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利用及改造自然综合体及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重要基地。
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是对药用植物资源尤其是珍惜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对策。
近几十年来,我国已先后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的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也存在管理不严,只是摆设的现象。
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保护区和植物园进行科学的综合管理,要有计划的组织多学科队伍,对保护区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综合考察,进行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管理制度,以更好的发挥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区保存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创新及再生。
并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对中药资源状态进行系统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构建中药资源专题数据库,并初步形成珍稀、濒危中药资源预警系统,针对药材市场对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需求状况,从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角度指导药材的流向,为国家合理管理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还可以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注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全民保护中药资源的意识等,来促进并保持中药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确定中药资源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中药资源能够不断的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医疗保健的需求。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是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的关键及核心问题。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了两方面含义:一方面要保证质优的中药原料能够源源不断、持续供应,既要防止短缺或断挡,又要防止过多或过剩;另一方面要保证中药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证人们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如何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主要是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科学工作者的任务。
而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自
于生态学,是一种资源管理战略,即将全部资源的一部分加以合理收获,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新生长的资源数量又足以弥补所收获的数量。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通过人工种植、饲养或以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减少野生资源消耗;以保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前提,确保当代人及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只有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措施,形成合理、切实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药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才能使中药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保护中药资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且意义重大,它也是中药现代化系统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中药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更好的为人民安全合理的用药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