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受危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保护.

受危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保护.


●362种常用植物类中药材:野生植物类药材中总蕴藏量在10万 吨以上的种类有甘草、麻黄、刺五加、罗布麻、黄芩、地榆、苍 术、苦参、狼毒、赤芍、贯众、仙鹤草。 栽培药材约为35万吨,其中年产量在5千吨以上的种类有地黄、 山药、茯苓、党参、当归、干姜、薏苡仁、桂枝、板蓝根、黄 芪、穿心莲、白术、菊花、金银花、山楂、大青叶等。 正常年份,植物类药材的全国年收购总量(包括野生和栽培的) 约为47万吨。 ●在调查的29种动物药材中,27种野生资源的总蕴藏量为23万 吨,人工饲养的2种药用动物的药材(鹿茸和珍珠)年产量约为 800吨。动物类药材的收购量中,约20%来自人工培育。 ●在调查的13种矿物药中,全国总储量约为1112亿吨,其中储量 最大的是滑石(1110亿吨),其次是朱砂(7000万吨),石膏、 赭石各3200万吨,花蕊石1000万吨。
②我国颁布的与中药资源保护有关的主要文件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年10月30日) 这是我国将中药资源保护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第一部 专业性法规,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分为三级;一级 为濒临灭绝状态度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二级为分布 区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三级 为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药材物种。 同时规定,一级保护的物种严禁采猎,二、三级保护物 种必须经县以上医药管理部门会同同级野生动植物主管 部门提出计划,报上一级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并取得采 药证和采伐证后方能进行采猎。
②濒危药用动物的保护等级 目前,我国主要划分为一级保护和二级保护两个等级。 ●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药用动 物18种,其中一级保护的4种,虎、豹、赛加羚羊、梅 花鹿。二级保护的14种,马鹿、林麝、原麝、马麝、黑 熊、乌梢蛇、银环蛇、棕熊、穿山甲、中华大蟾蜍、黑 眶蟾蜍、中国林蛙、五步蛇、蛤蚧。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收载257种,一级保 护的96种(其中药用动物48种,如虎、豹、赛加羚 羊、亚洲象、梅花鹿、白唇鹿),二级保护的161种 (其中药用动物113种,如穿山甲、玳瑁、麝类等)。
⑶开发利用无序危及可持续发展
森林砍伐、农田垦殖、草地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填 湖建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等,破坏了自然 环境和天然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很多药 用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场所。
⑷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尚存诸多问题
种质不清,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残超标,药材 质量可溯性不强等。
2、受危中药资源
近几十年来,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和产量大幅 下降的种类有100多种,主要有甘草、羌活、银柴胡、 肉苁蓉、紫草、新疆阿魏、麻黄、黄芩、苍术、大黄、 细辛、锁阳、龙胆等。 例如,甘草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三北地区,内蒙古是甘草 主产区,其伊克昭盟中20世纪50年代分布面积为1800万 亩,至1981年已减少至500万亩。目前,全国甘草野生 资源的面积较50年代减少了50~60%,资源蕴藏量约减少 60~70%。 马麝,甘肃祁连山地区80年代比70年代下降了近70%。
3、中药资源保护的措施
⑴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我国的政策法规 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第六讲 中药资源的保护
1、中药资源的现状 2、受危中药资源 3、中药资源保护的措施
1、中药资源现状
⑴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结果,我国中药资源种 类达12772种,其中药用植物11118种,占87%,药用动 物1574种,占12%,药用矿物80种,约占1%。 在12772种中药资源中,中药材约为1200种,约占10%, 其余为民间药(草药)和民族药。在1200余种中药材 中,常用药材约500~600种,较常用药材约200余种,不 常用药材约400余种。
⑵需求量不断增加,蕴藏量迅速减少
医疗保健、化工、出口创汇 每年出口的中药材大约有500种左右,主要销往香港、澳 门、台湾、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 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种主要有人参、甘草、黄芪、桔梗、龙胆、柴胡、防 风、当归、党参、丹参、玄参、地黄、三七、大黄、贝 母、黄连、杜仲、厚朴、五味子、金银花、麻黄、枸杞 子、冬虫夏草、茯苓、鹿茸、阿胶、麝香、蜈蚣、全 蝎、朱砂、龙骨等。
①受危药用植物的保护等级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10-30) 一级:为濒临绝灭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 二级:为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 生药材物种。 三级:为资源严重减少和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的国家重点保护的 药材物种,收载药材76种,其中药用动物18种,药用植 物58种(二级保护13种,三级保护45种)。 对于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禁止采猎,二、三级保护野生物 种必须持有采药证,按照批准的计划进行采猎和收购。
1973年在美国华盛顿签订,所以又称华盛顿公约。该公 约限制了二万种临危野生动植物的贸易。我国于1980年6 月25日正式加入,成为该公约的成员国之一。
Hale Waihona Puke ●《生物多样性公约》 该公约由联合国环境署主持谈判制定,于1992年5月22日 在内罗毕讨论通过,继而150多个国家的首脑在巴西里约 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这份文件。 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其他公约和协定 《保护野生动物中迁徙物种公约》(1979年,德国波恩)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1971年,伊朗拉姆萨) 《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联合国)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4-10-9) 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 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 二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 或濒危种类; 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 或稀有种类。 该目录共收载珍稀濒危植物398种,其中药用植物168 种,如人参、肉苁蓉、海南粗榧、皱叶乌头、银杏、 杜仲、明党参、刺五加、雪莲、黄芪、平贝母、厚 朴、黄连、巴戟天、黄檗、新疆阿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