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宾县第四中学冀光玲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物理现象的探索和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新的理念,更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为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我制作了一个学习站点,搜集储存了有关压强的教学资源,以备学生学习之用。

因此,这节课的定位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其中主要依据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的相关内容,将信息技术整合于物理课程的教学之中。

二、教材分析
压强是教科版第九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的起始课,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是学习流体压强和流体的力现象的基础,所以压强这一节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的体系看比较完整,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流体压强,为以后的教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但从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来看,学生对压力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我在教学中补充了压力的概念和它与重力的区别等相关知识。

由于压强这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因此我把本节课分成两课时。

第一课时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实验中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建立压强的概念。

第二课时从生活事例和压强的概念去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从实验中让学生了解流体也存在着压强。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经初步的形成,而且学生对网络都很感兴趣,所以本节课教师提供一个网络平台,把本节课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学生的自学、
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样既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又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的发展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运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加深对压强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帕斯卡的介绍,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努力。

4、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学生学会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会使用网络查找资料,
会用Word编辑文档,会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汇报。

五、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本节核心内容是压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以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压强及压强的应用是本节的难点。

六、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本节课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更多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从问题引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利用身边的器材对猜想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合作交流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七、教学媒体:网络教室、教师站点、气球、锥子、铅笔、海绵、毛巾、水、矿泉水瓶(瓶底的面积为30cm2、平盖的面积为5 cm2)、圆柱体的铝块(重为0.27N、面积为2.5 cm2)、蒙有纸的木盒、火柴盒、一块小木板。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
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1、引入新课
打开教师网站进入
《走进生活》让学生观察
图1和图2中的情景。

(见
附注网页)同学会想到什
么?引出课题。

图(1)中两个人的体重
相差不多为什么一个陷
了下去而另一个却没陷
下去呢?
图(2)中躺在钉床上的
人为什么不受伤?
创设活动
情景和问
题情景,
激发学生
提出问
题,开展
实验探究
2
、认识
压力
在前几章我们学习
的重力、弹力、摩擦力是
根据力的性质来命名的;
拉力、支持力、阻力是根
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压力
也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
来命名的。

让学生参考教师网站《压
力》自学压力。

(见网页
中内容如下)
1 压力
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的几种作用形式
压力跟重力的区别有如下几点
(1)压力和重力是完全不同(产生的原因)的两
类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压
力是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挤压形变而产生的
力。

压力是垂直于受力面,重力是竖直向下(方向不同)。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2)压力的大小有时跟重力有关,但有时跟重力
无关
如图所示,茶杯搁在水平桌面静止时,对桌面的压
力就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跟重力有关)
图乙中手按图钉时,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就跟图钉的重
力完全无关。

图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重力的分力产生
的。

(3)压力大小分类分析
1)物体静置于水平面上且处于自由状态:压力大
小:F=G;压力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压力作用点在支
承面,重力作用点在物体重心.如图(a)所示.
2)物体置于水平面上且有外力作用:F1=G十F0,
F2=G—F0,(F0<G=,F3=G(与水平外力F0无关),
F4=G+G0。

如上图(b)所示。

3)物体置于竖直面上静止,物体对竖直面压力等于
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外力,方向也相同.F=F0(与G无
关),如图(a)所示.
4)物体置于斜面上静止,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大小
是小于物体重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如上图(b)所示.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并相互交流
理解压力
的概念,
让学生知
道压力的
方向和作
用点,及
压力和重
力的区
别。

教师再利用教师网
站《观察与实验》的动画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1)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被压物体的材料不变时,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在被压物体材料不变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即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加深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的理解和恰当的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压强的
4、小结(1)说一说本节课有哪
些收获和体会。

(2)在学习过程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
决的?
(3)对本节课还有哪些
疑惑?
(4)对自己在课堂上的
表现是如何评价的?充分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情感。

5、巩固练习见教师网站《看动画说原
理》摆砖的游戏
由于不可
能把太多
的砖都搬
到教室
内,所以
利用网络
资源中的
摆砖动
画,学生
点击鼠标
就可以以
不同的方
式摆放砖
达到目
的,从而
拉近课堂
与生活实
际的距
离。

6、作业学生回家做实验:利用方
格纸测出自己站在地面
上时一只脚的面积,利用
体重计测出自己的体重。

利用压强公式计算自己
站立和行走时的压强分
别是多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充分地体现情感目标。

既是一个正确使用公式计算的示范,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一、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2、压强
1)、物理意义: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定义式:P=F/S
4)、单位:帕斯卡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