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包装材料发展趋势及特点(一)世界塑料包装材料发展展望1.塑料在包装工业中仍成为需求增长量最快的材料之一从国际上看,尽管塑料包装材料一直经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但从近年来发表的数据看,塑料在包装工业中仍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材料之一。
据美国Freedonia集团的统计分析和预测,美国包装领域中纸和塑料1996-2001年间平均增长率为2.4%,其中纸板为1.6%,塑料为3.4%。
据日本《包装技术》统计资料,日本塑料包装材料销售量在各类包装总销售量中所战友比例为15.4%,仍位于纸和纸板(57.5%)之后居第2位,木制品为5.2%,其它为0.7%。
根据上述美、日的发展和预测,可以明显看出,21世纪塑料包装材料将持续稳步增长,在包装材料领域中仍然充满勃勃生机,在保护商品、提高商品价值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2.高阻隔、多功能塑料包装材料成为许多国家的开发热点高阻隔、多功能性塑料包装材料成为许多国家热点开发的包装材料,并已有部分产品投入了工业生产。
这类材料包括高阴渗性、多功能保鲜性,选择透气性、耐热性、无菌(抗菌)性以及防锈、除臭、形状记忆、能再封、易开封性等塑料包装材料,其中以高阻渗性多功能保鲜、无菌包装材料等发展更为迅速,将成为21世纪初发展的重点。
21世纪初,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增长,高科技不断发展,产品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更趋向方便、休闲。
无论是日用品包装、食品包装、工业包装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环保呼声日烈,在满足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从而呈现包装薄膜、容器、片材向轻量化、薄壁化发展趋势。
其关键技术是积极采用具有超韧性、能加工较薄、较易加工的新型原料,如双峰高分子HDPE、茂金属催化剂的聚乙烯、聚丙稀和聚苯乙烯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软包装结构的许多性能,如韧度、透明性、阻渗性、耐热性和抗穿刺性等,并可降低热封温度、改进加工性、提高包装生产线速度等。
聚乙烯食品包装膜的特点之一是可以控制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的渗透率,可用于可控气调包装,大大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用于超市色拉、胡萝卜片、椰菜花及肉类等半成品包装以及农产品保鲜袋、阻渗性收缩包装袋等。
美国2000年,此类半成品货架容量将由90年代中期的3%增加到25%,农产品以新鲜采摘形式出售将达25%,农产品以新鲜采摘形式出售将达25%,以MPE可控气调包装薄膜的需求量将随之大大增长。
3.节能、环保、易回收利用成为技术开发的出发点21世纪是环保世纪,环境问题日显重要,资源、能源更赵紧张,塑料包装材料将迎来新的机遇,也将经受严峻的挑战。
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塑料包装材料除要求能满足市场包装质量和效益等日益提高的要求外,还进一步要求其节省能源、节省资源、用后易回收利用或易被环境降解为技术开发的出发点。
为此,塑料包装材料正向高阻隔、多功能性、环保适应性、采用新型原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及拓宽应用领域等方向发展。
4.开发防静电、导电的软塑包装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已是信息化时代,各种频率、波长的电磁波充满整个地球空间。
这些电磁波对电子元件、电路板、计算机通讯设备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造成数据失真,通讯紊乱。
而电磁感应和摩擦产生的静电对电子元件、仪器、仪表因静电积累生产的高压电将有破坏性。
因此,开发防静电、导电的软塑包装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塑料共混物、塑料合金、无机材料填充增强的复合材料(ABC)是明日塑料之星被喻为明日塑料之星的塑料共混物、塑料合金、无机材料填充增强的复合材料(ABC)在20世纪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基础研究和工业发展两方面共同努力,生产和加工技术将获得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产品性能改进和系列化、功能化方面也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对提高塑料包装质量、附加值和环保适应性以及开发新产品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随着塑料包装产品质量的提高,功能性增加及新品种的不断开发,其用途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高阻隔塑料包装材料由食品包装为主逐步更多地拓宽到非食品包装领域,其中工业包装、医药包装、农副产品包装、建材包装、航海用品包装等都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大调整,继续深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转变是世界产业变革的总背景,也是塑料工业环境变化的背景,塑料包装材料与传统包装材料比较,节省能量、节约资源、废弃物产生量减少、环境负荷也较轻,因此在对世纪初发展仍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但塑料包装材料相当一部分为一次性消费品,用后在自然环境中较难降解,也不可忽视。
(二)国内塑料包装材料发展趋势1.复合基材--双向拉伸薄膜迅速发展除了BOPP薄膜近几年发展过热并没有降温的趋势,BOPET的引进热在2002年至2003年又成为新的热点。
2003年国产BOPET薄膜产量为14万多吨,其消费结构为包装材料(复合印刷膜、烫金膜、真空镀铝膜)占57%,绝缘及电气专用膜占15%、感光材料占13%、音像占5%、扩卡膜占6%、制图及装饰膜占4%。
国内聚酯薄膜自70年代开始少量生产,80年代引进设备,从生产感光材料、绝缘材料、音像带逐步向包装基材发展,到1995年已引进14条生产线,产量约4万吨。
自1999年以来,BOPET市场形势很好,生产和市场营销非常活跃。
到2000年产量比1995年增长1倍,达到8万吨;2002年底生产能力达到16万吨,产量为12万吨。
根据预测,市场需求量到2005年为30万吨。
但自2003年以来,又有新的生产线投产或新的装置签约,预计2003-2005年将增加引进24条生产线。
其中山东新立克第二条生产线、四川申达包装材料公司、上海邦凯塑胶公司、苍南中大包装公司、江阴申达公司、绍兴无名薄膜公司、仪征化纤公司、天津万华公司、佛山杜邦公司、绍兴无名薄膜公司、温州金田公司、宿迁彩印包装公司、绍兴赐富集团、浙江大东南公司、成都双良工业园等都在去年年底或2004年投产。
2003年产量达到14-15万吨,生产能力增加到22万吨,2004年将增加到27万吨,到2005年生产能力将达到50万吨,大大超过市场需求。
届时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竞争更加激烈,值得引起重视。
引进建设的项目应搞好市场定位,集中力量开发应用市场,以占60%的包装薄膜市场为主,努力开发盐业包装、感光材料、扩卡级建筑装饰、药片包装和特种聚酯薄膜。
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开发特种聚脂薄膜,如高透明薄膜、低雾度、高透光率,可广泛用于防伪、真空镀铝、彩印、金拉线等;通过多层共挤工艺技术,生产热封薄膜,占领保鲜食品、冷冻食品包装市场引进适应生产热收缩薄膜技术,开发聚酯瓶标签用膜等。
同时,BOPA薄膜2003年已签约的山西制辊公司、河北沧州东塑集团,预计于2004年投产,新增能力为8000吨,再加上原有已投产的两条生产线6000吨,生产能力为14000吨,而预测国内市场需求量到2005年为2万吨。
而2003年已签约的广东湛江、厦门景华、湖北中基、温州金田、德州东力、广州宏铭共11条线,值得引起关注。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世界上BOPA的总产量仅为11万吨,而日本占了一半。
为什么BOPA的产量不大,其原因是随着多层共挤技术的发展,多层共挤尼龙膜部分替代了BOPA膜,而BOPA包装还要与超级市场发展相适应,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才能得到合理的发展。
CPP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市场也将发生变化,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千万不要走双向拉伸的发展路子,以避免发生经济损失。
此外,目前全行业引进的CPP生产线已超过60台套,总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2003年实际产量为10万吨。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单层流延薄膜生产设备,幅宽1-1.5米,年生产能力为1000-1500吨;进入90年代,引进了多层共挤流延薄膜生产线,宽幅在2-2.5米,生产能力在3000-4000吨;2000年以来,引进了更为先进的生产线,宽幅为4-4.5米,年生产能力为5000-6000吨的三层共挤流延膜。
当前,CPP薄膜国内市场以复合包装用膜为主。
以2002年为例,占总产量64%(约2.1万吨),蒸煮膜占15%(约1.5万吨),而高阻隔膜和蒸煮袋膜还有部分进口。
选择先进的五层共挤流延薄膜,可生产高档的CPP,产品市场定位为高阻隔性能薄膜和高温蒸煮薄膜,在国内市场前景看好,但也面临着多层共挤吹塑薄膜的激烈竞争。
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PET或PA)在液体食品、牛奶、火腿肠、鲜肉包装、耐油食品、大输液袋等包装用途不断扩大,用量上升,与CPP五层共挤流延薄膜的竞争,值得引起重视。
这也是近两年部分CPP生产企业销售量减少,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发挥,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为此,要抢时间,尽快投产占领市场。
2.高阻隔性、多功能性菹正在向新的技术水平发展高阻隔性、多功能性软塑包装材料已成为近几年发展的热点。
多功能保鲜膜、无菌包装膜发展更快,原有的复合薄膜正在向更深层次发展,制袋、印刷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进入“彩色革命”时代。
全行业已有胶版、凹版、柔版彩色系统,促进了软塑包装材料向深度发展。
防伪包装膜正在日新月异发展,称为软塑包装的常开之花。
特别是防静电的包装膜开发成功意义重大。
电子产品、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及印刷线路板等,由于静电放电破坏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我国目前使用的防静电包装膜基本上由美国、日本进口,该产品由重庆兵器工业五九研究所、顺德望而诚信公司、中山市东升公司开发成功,并已投入生产。
干法复合薄膜技术水平的发展,离不开粘合剂和油墨的技术进步。
复合膜从单组份到双组份是一个进步,2003年使用双组份粘合剂已达到3万吨,但仍然存在着排放大量的溶剂而污染环境等问题。
另外,在复合过程,有微量溶剂残留物,会在包装物内产生异味,卫生性能差,这些问题长时间来,遇到环境保护的挑战。
当前,国外环保型粘合剂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有关粘合剂生产企业也积极进行开发。
无溶剂生产线已引进近30条,无溶剂用量开始逐步增加,但在技术上还达不到涂布、烘干过程的要求,成本也偏高。
因此,寻找一条符合行业发展,又能适应环境保护要求的新路子,是问题关键。
2003年市场上推出的快速固化粘合剂,改变过去复合后,熟化时间从48小时,缩短到4-8小时就可以进行分切。
复合印刷制袋(软包装)行业值得重视的是外资、合资企业几乎独揽销售额前十名。
天津顶新、惠州宝柏10亿元,北京商三5亿元,紫江彩印、昆山彩华、深圳奇妙、广州南方包装、安徽黄山永新、旺旺南京公司、宏铭集团都在3.5至5亿元,使软包装市场更富竞争性。
国内连云港中金医药包装公司、琼花集团、西安依莱斯食品包装公司都在崛起,对中小企业更是一个新的挑战。
3.多层共挤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功能性薄膜和容器的产品结构,适应了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用品包装、化妆品包装、食品包装、家用电器包装都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