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摘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

要引导和带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提高运用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人文素养在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有诸多价值取向,许多物理知识是从观察和实验得来的,观察和实验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因此,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我国基础领域中的变革,就是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应试人才,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多层次和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培养他们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的人。

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针对物理教学的特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创造生活条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在引导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注意培养以下几种能力:1.使用前先看说明书,掌握仪器性能的注意事项,特别是电学仪器,要明确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等参数。

2.自行设计的实验的能力。

3.动手操作的能力。

4.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5.减小实验误差的能力。

6.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7.
归纳、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设计参与环境,让学生设计实验。

现在学生求知欲很强,已不满足于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和观察,而是进一步要求亲自参与设计实验,渴望以自己的实验活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加深理解。

例如,对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学生实验,我先在小黑板上列出教学目标和注意事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规划整个过程、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行数据处理。

通过这些自由度大,自主力强的实验,学生能学到许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以其趣味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反复修正,这些过程本身能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体现科学人文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三、让学生自制仪器进行实验。

可以让学生配置小实验箱,箱内配置直尺、弹簧、电池、小灯泡、平面镜、小磁铁、缝衣针、导线、纸筒、旧老花镜片等,可以做各种力学、电学、声学等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小发明和小创造中,拓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物理成绩。

四、启发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要获得物理知识,必须是在
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即把观察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出来建立概念和规律,这些都需要教师必要的指导。

对于刚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容易把过去学习语文的方法用到物理学习中来,这就给物理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注重启发思考,运用实验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物理现象和过程,并学会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提高学习物理的素养。

例如:1.甲、乙两只灯泡分别标有“12v3w”和“12v6w”字样,把它们串联后接在12v的电源上,哪个灯泡更亮?2.若把甲灯短路,甲、乙两灯的亮度又如何变化?对于例题中这些问题,不必急于要求学生下结论,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结果,然后再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之所在,通过使用不同的实验手段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实验中观察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实验教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素养,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比较观察法:比较就是在观察中区分客体,确定客体的异同,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总有可比之处。

如观察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比较两表的构造、最小刻度及实验异同点。

2.顺序观察法:即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按顺序观察,一
般的观察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就按照一定排列顺序进行观察。

3.分析观察法: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所制定的观察计划,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仔细观察。

4.整体观察法:它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眼、耳、手、鼻、舌等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不遗漏重要的“细节”;在观察对象的各个部分时注意跟对象整体联系,在整体观点指点下,观察各个部分时,重点观察主要部分,但又不放弃次要部分的观察,如发电机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实验等。

5.重点观察法:即抓住事物本质的核心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

6.归纳观察法:归纳是在获得许多个别事物的知识的基础上,概括事物的一般原理的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

这个方法也可以运用到物理实验观察中,即从一个个的现象观察中,先得出一个个结论,然后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将物理的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性作出概括性归纳,从而产生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兴趣,即创造动机,或者说是一种物理科学人文素养,进而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物理世界,其学习自然成为更加自觉和持久的行为。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
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

要引导和带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提高运用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资料:
[1] 实验装备与技术:《湖北省中小学实验室》;
[2] 《实验教学与研究》;
[3] 《教师科学人文化素养研究》;
[4]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马延伟,马云鹏),《教学研究》2004年第三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