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题目:科学精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嵌入式软件10-01科学精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应包括12个方面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2)创新、改革精神。

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4)理性精神。

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

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5)求实精神。

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6)求真精神。

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

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7)实证精神。

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

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9)协作精神。

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10)民主精神。

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开放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

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直到近代工业革命发生之后,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

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许多神话故事里神仙才有的本领,对人类来说已经变得轻而易举。

科学技术的另一作用,是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活动的时空。

宏观方面,人类已经登上月球,开始向宇宙深处探测。

微观方面,我们已经观测到纳米长度的细微世界。

通讯卫星、互联网,已经使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

科学技术还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和健康水平。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已经难以想象一旦离开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数码相机、手机、光碟播放机,生活怎么过?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二十多岁。

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被陆续攻克。

基因技术甚至让我们可以复制生命、克隆人体器官。

科技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一片光明,科学的负面作用阻挡不了人类理性的脚步,我们怎么能不崇尚科学呢?然而李洪志却无视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贡献,说什么“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的科学其实是一个错误”。

不仅如此,还肆无忌惮地编造谎言,断然否定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违背科学方法,背弃科学精神,充当反科学的先锋,其行为有违历史发展前进的潮流,实在荒谬反动至极!科学对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追求完美人生的人,必然要用科学态度去对待人生,让生活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去指引。

具体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学好科学技术,才能事业有成。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是,哪一行的状元都离不开对科学技术的钻研、掌握和运用。

无论是从事尖端科研的科学家,还是生产一线的劳动模范,无一不是知识型、创新型的人才。

只有掌握了科学技术,才能引领人们走向成功,实现梦想。

那些大肆宣扬鼓吹单凭跟着师傅修炼就能“得道”、“圆满”、得“正果”不劳而获的说法,不是痴人说梦,就是别有用心的歪理邪说。

二是科学养生保健,才能延年益寿。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追求长生之道。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用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养生,才能去病健身,益寿延年。

但邪教却提出了荒谬的“业力说”,说什么人生病的根源是过去做了坏事,生病就是偿还业债,得病不用就医、不必打针、不需吃药,仅靠修炼就能痊愈,这种与自然生命科学相悖的邪说,无异于教人自伤自残。

一些人却信以为真,便当真有病不医,结果白白葬送了性命。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决定人类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生活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

只要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的良好习惯,就是掌握了健康的钥匙。

三是科学处世待人,才能和谐安康。

在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指导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处世哲学。

只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拥抱快乐,拒绝忧伤,才能看得惯、想得开、放得下,才不至于偏信邪教的歪理邪说,受到邪教的精神控制和禁锢,去相信“圆满说”和“天国论”,抛弃现实世界的亲情、友情、生命,断亲情、断欲望,变得冷漠麻木、不通人情、与世隔绝,处于一种偏执狂的类精神错乱状态,成为听命邪教的木偶和傀儡。

四是具备科学素质,才有幸福人生。

科学对于人生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掌握科学呢?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具备科学素质。

具体是指: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古希腊一则格言说:“生命是自然的赏赐,但幸福的生活则是智慧的赏赐。

”一个愚昧无知、相信邪教、不懂科学的人,是不会有幸福人生的。

生活中,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它很有可能就从你的指间滑过了,能不能抓住它就要看你能不能发现它了。

生活中有很多事值得我们关注,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往往一件小事,它就能引起众多人的探索与思考有些甚至成为千古之谜。

所以说: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记得有一次我整理房间,翻出了小学时的作业本。

这些本子乱七八糟地堆在我的书桌上,我偶然发现这些本子上铅笔、钢笔、圆珠笔的字迹,蓝蓝黑黑的粗细不同,清晰程度也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我一下子心血来潮,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首先向大人们了解一下纸的构造。

原来纸的主要成分是微细的纤维。

我还了解了三种笔的笔芯和笔墨的成分:铅笔的笔芯由石墨与黏土搅拌烧制而成;钢笔的笔墨是一种染料;圆珠笔的笔墨是由油和某种特殊颜料调配得来的。

接着我找来三种纸:一种十分光滑、一种非常粗糙、一种是我们普通作业本的纸。

我用钢笔、铅笔、圆珠笔分别在三张纸上画了一条直线,结果发现:光滑的纸上画铅笔的直线比较模糊,其它两条都非常清晰。

我用手一抹,钢笔的字迹几乎消失,而圆珠笔基本维持原样。

粗糙的纸上,三条直线区别很大;铅笔直线像排列整齐的一排蚂蚁,断断续续:钢笔直线像一条毛毛虫,周围有毛边;而圆珠笔直线则连续圆润,光滑而没有毛边,普通作业本纸上的三条直线区别不大。

通过我的研究,后来我又去请教老师。

最后我发现,原来,用铅笔写字时,铅笔附在纸的表面上,粗糙的纸凹凸不平,铅粉只附在凸出的地方,而凹面就没有留下痕迹,因此字迹断断续续。

光滑的纸,铅粉不容易吸附,所以只留下一条模糊的痕迹。

钢笔和圆珠笔的笔墨能渗入纸的纤维,而圆珠笔的笔墨中含有油,吸附力较强,留下的痕迹也比较圆润。

但是由于这些油时间长了会渗透,影响字迹的清晰和书面的整洁。

这就是生活中的科学。

科学是发现出来的。

要知道,好多科学家就是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科学,再深入思考而得出结论的。

比如说牛顿,他就是从苹果成熟落在地上这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中,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么一个伟大的成果。

还有“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

这些都能说明科学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它。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科学精神曾经引导人类摆脱愚昧、迷信和教条。

倡导摆脱神权、迷信和专制的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于科学的理性精神。

科学精神所倡导的崇尚理性、注重实证和唯物主义在推动欧洲国家由封建社会向宪政社会过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

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

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

科学精神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自由,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精神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尊重已有认识,崇尚理性质疑。

科学精神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

科学精神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对任何人所作的研究、陈述、见解和论断进行实证和逻辑的检验。

科学精神强调客观验证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严谨的方法,科学理论必须经受实验、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检验。

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倡导追求真理,鼓励创新,崇尚理性质疑,恪守严谨缜密的方法,坚持平等自由探索的原则,强调科学技术要服务于国家民族和全人类的福祉。

科学是迷信的天敌。

倡导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封建统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整体国民素质较低的东方大国来说,尤为重要。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提出,要把反对封建迷信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这些年,封建迷信沉滓泛起,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活动猖獗,甚至发展到像法轮功这样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的全国性的邪教组织,对改革开放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这充分说明了反对封建迷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严重性。

值得深思的是,李洪志宣扬的那一套漏洞百出、极其谎谬的歪理邪说,如人类末日、地球毁灭、圣祖救世等,稍有科学常识的人就能识破,但它为什么就能蒙蔽那么多群众,甚至文化层次很高的人呢?这固然有很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对科学精神的宣传倡导不力所致。

科学精神,说到底是世界观的问题。

世界观的改造是长期的根本问题。

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在经受严峻考验。

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人都要改造。

不仅那些立场没有转过来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不断改造”。

在科学技术的物质成就充分彰显的今天,科学精神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

注重创新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崇尚理性已成为广为认同的文化理念,追求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

在当代中国,富含科学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成为我国人民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武器。

处处留心皆学问。

就像前面说的纸张、笔墨等这些文具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也因其普通而被人忽视。

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它,研究它,我们就能从中得出可贵的结果。

愿我们都从平凡小事的细致观察中做起。

朋友们,让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