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RPC专家共识最新版本

CRPC专家共识最新版本

CRPC专家共识一.CRPC的定义和治疗手段(一)CRPC的定义随着人们对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理解的不断加深,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也逐渐取代雄激素不敏感前列腺癌(androgen-in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AIPC)和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ormone-resist prostate cancer, HRPC),成为目前最为广泛认可的概念。

CRPC的定义是:经过初次持续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疾病依然进展的前列腺癌。

应同时具备以下2个条件:(1)血清睾酮的去势水平(<50ng/dl或<1.7nmol/L)。

(2)生化进展:间隔一周,连续三次PSA上升,较最低值升高50% 以上,且>2ng/ml;或影像学进展:骨扫描发现2个或2个以上的新病灶或符合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的软组织病灶增大。

目前认为,仅有症状上的进展并不足以诊断为CRPC。

根据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仅有1/3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为局限性病变,明显高于欧美国家[1],而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虽然内分泌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但在经过中位时间18-24个月的缓解期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CRPC[2]。

进展为CRPC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15-30个月,随着近年来新的治疗理念与治疗方法的介入,这一时间有所延长[3-5]。

除了PSA以外,CRPC患者的预后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患者体力状态、是否存在内脏转移、是否存在骨痛、骨扫描呈现出的疾病程度、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等。

骨转移存在于90%的CRPC患者,可以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包括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髓衰竭。

副瘤综合症亦相当常见,包括贫血、体重下降、易疲劳、血液高凝状态、易感染等。

(二)目前CRPC的治疗手段:1. 雄激素受体靶向治疗药物(1)醋酸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醋酸阿比特龙是阿比特龙在体内的药物前体。

阿比特龙是一种高效、选择性、不可逆的CYP17酶抑制剂。

阿比特龙能够在睾丸及肾上腺组织中阻止孕烯醇酮向脱氢表雄(甾)酮(DHEA)及孕激素向雄烯二酮的转换。

在人前列腺癌异种移植模型中,缺乏睾丸和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情况下,阿比特龙仍旧可以抑制CRPC的进展,这一点证明了阿比特龙在前列腺肿瘤中也表现出对雄激素从头合成的抑制作用。

不同于其他非特异性CYP17抑制剂(如酮康唑),阿比特龙被认为不会损害盐皮质激素的合成,临床上患者更能耐受[6]。

使用醋酸阿比特龙/强的松最常见的不良反应(>5%) 是疲劳(39%);背部或关节不适(28%-32%);外周性水肿(28%);腹泻、恶心或便秘(22%);低血钾(17%);低血磷(24%);房颤(4%);肌肉不适(14%);潮热(22%);尿路感染;咳嗽;高血压(22%,4%出现严重高血压);尿频和夜尿;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

导致停药的最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谷草转氨酶和/或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11%-12%)或心脏疾病(19%,6%为非常严重)。

(2)恩杂鲁胺(Enzalutamide)恩杂鲁胺(即MDV3100)是一种雄激素受体信号传导抑制剂,它的研发主要是基于对高表达雄激素受体的前列腺癌模型的研究。

恩杂鲁胺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抗雄激素药物不同,主要在于它能够抑制雄激素受体核易位、DNA结合及辅助活化因子的募集。

它对受体有较大的亲和力,导致前列腺癌异种移植模型的肿瘤缩小,并且不存在已知的激动作用[7]。

对于未经化疗的患者,这种药物最常见的临床相关不良事件是疲劳和高血压。

对于既往接受过多西他赛化疗的患者,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别,并且在恩杂鲁胺组3-4级副作用的发生率更低。

恩杂鲁胺组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0.6%,主要发生于既往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2. 细胞毒性药物(1)多西他赛(Docetaxel)多西他赛,即多西紫杉醇,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种实体肿瘤的紫杉烷,被认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双重机制:(1)抑制微管解聚;(2)减弱bcl-2和bcl-xL的基因表达。

紫杉烷诱导的微管稳定化使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2)M期,同时诱导bcl-2的磷酸化,从而导致细胞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多西他赛[8]的副作用主要包括:骨髓抑制,疲劳,脱发,腹泻,神经病变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2)卡巴他赛(Cabazitaxel)卡巴他赛(XRP6258; TXD258; RPR116258A),是一种同多西他赛一样有效的与微管蛋白结合的紫杉烷类药物。

此外,该药在紫杉醇及多西紫杉醇抵抗的模型中亦表现出抗肿瘤活性。

对P-糖蛋白(P-gp)的高底物亲和性限制了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药物有效性,而P-gp是一种三磷酸腺苷(ATP)依赖性的药物外排泵,它能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从而保护细胞。

卡巴他赛之所以能够被选定用于临床开发,是由于其对P-gp的低亲和性,以及在临床前模型中表现出优于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血脑屏障渗透能力[9]。

卡巴他赛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7.5%),严重腹泻(6%)、疲劳(5%)、恶心/呕吐(2%)、贫血(11%) 以及血小板减少(4%)。

(3)米托蒽醌(Mitoxantrone)米托蒽醌是一种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干扰癌细胞DNA的复制、转录与修复。

米托蒽醌同时通过氢键作用嵌入DNA的碱基之间,从而导致DNA 交联及断裂。

米托蒽醌与其他蒽环类药物一样,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脱发、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其中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为延迟性作用。

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不可逆的心肌病,并可能引起心衰[10]。

(4)雌莫司汀(Estramustine)雌莫司汀,即雌二醇氮芥磷酸盐,是雌二醇17-β-磷酸氮芥衍生物。

这种药物在前列腺癌中一方面发挥雌激素的激素作用,同时通过抑制微管解聚并结合到核基质发挥其细胞毒作用。

虽然雌莫司汀单药在CRPC患者中活性有限,但其与其他抗微管类药物联用能够表现出协同效应,如长春碱、紫杉醇和多西他赛。

雌莫司汀临床上可能会有胃肠道毒性(包括恶心和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乳房胀痛或男子女性型乳房,下肢水肿,血栓形成,和心血管死亡,发生率更高,程度也更为严重。

但其中性粒细胞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则有所下降[11]。

3. 免疫治疗Sipuleucel-T自体癌症―疫苗的制作过程是:采集每一位患者的含有抗原呈递细胞的一小部分白细胞,将这些细胞暴露于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AP-GM-CSF重组融合蛋白),然后将这些细胞重新回输。

常见并发症包括轻度到中度畏寒(54.1%)、发热(29.3%)和头疼(16.0%),这些并发症通常都是暂时性的[12]。

4. 骨骼病变相关药物(1)镭-223(Radium-223)这种放射性试剂通过静脉注射,于骨转移部位选择性地结合新生骨基质,诱导肿瘤细胞的双链DNA断裂。

不同于发射β射线的姑息放射性药物,镭-223能够发射高能α粒子。

α粒子的作用距离短,因此其对相邻组织的毒性作用可达到最小化。

镭-223的耐受性良好,3/4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低(3%中性粒细胞减少,6%血小板减少症,和13%贫血)[13]。

(2)地诺单抗(Denosumab)在骨的微环境中,由肿瘤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诱导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表达RANKL,RANKL 则是破骨细胞形成,发挥功能并且存活的重要中介。

在前列腺癌的临床前模型中,抑制破骨细胞可以防止骨转移的发生。

地诺单抗是一种完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RANKL并使其失活发挥作用。

其发生低钙血症(13%)以及下颌骨坏死(ONJ)的概率较高(2.3%)[14]。

(3)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唑来膦酸是一种抗骨吸收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从而阻断病理性骨吸收。

二膦酸盐疗法可以打破骨溶解与肿瘤生长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保持骨骼健康,并可能延缓骨骼病变的进展。

然而,疾病整体进展、总生存期或生活质量并无明显改善。

不良反应包括贫血,发热,肌肉痛及颌骨坏死(ONJ)[15]。

对于有骨转移的CRPC患者,应用地诺单抗或唑来膦酸的最佳持续时间尚未达成共识,但下颌骨坏死的风险与骨相关治疗时间有关。

因此,建议使用地诺单抗或唑来膦酸持续超过两年者应特别注意。

二.CRPC分组处理策略(一)不伴转移的CRPC(M0-CRPC)1. 影像学分期及随访策略(1)对于正在进行雄激素剥夺治疗且没有远处转移证据的患者,推荐行骨扫描以筛查骨转移灶。

同时,应随访胸、腹、盆部CT检查,以监测淋巴结及内脏的转移/进展情况。

(2)PSA倍增时间较快(<8个月)的患者更易发生远处转移,因此应每3-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

对于PSA倍增时间较慢的患者(>12个月),应每6-12个月行影像学检查。

2. 治疗手段(1)对于M0-CRPC患者,推荐在定期评估的基础上调整内分泌治疗。

(2)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第一代抗雄药物(氟他胺、比卡鲁胺)、雌二醇氮介、类固醇激素治疗或抗雄撤退治疗。

(3)对于部分患者,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可考虑实施局部治疗手段,如前列腺癌根治术[16]或放疗[17]。

(二)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转移性CRPC(M1-CRPC)1. 症状评估轻微症状定义为:可被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的疼痛。

2. 治疗手段(1)加用或换用第一代抗雄药物,或是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均可使30%的患者出现一过性的PSA下降(证据级别3C)。

(2)行全雄阻断的患者应暂停服用抗雄激素药物,以检测抗雄治疗撤药反应。

(3)阿比特龙1000mg qd+泼尼松5mg bid(证据级别1A)III期临床试验提示:对于不伴有内脏转移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M1-CPRC患者,阿比特龙可显著延长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16.5月vs.8.3月;HR 0.53;95%CI 0.45-0.62;P<0.001)。

此外,阿比特龙能显著减缓疼痛的进展,推迟化疗和鸦片类药物的首次应用,同时也能推迟ECOG评分的恶化。

研究最终提示阿比特龙能够显著延长总体生存时间4.4个月(HR 0.81, P=0.0033)[5]。

(4)恩杂鲁胺160mg qd(证据级别1A)III期临床试验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恩杂鲁胺能降低81%的影像学进展风险(HR 0.19;95%CI 0.15-0.23;P<0.001),以及29%的死亡风险(HR 0.71;95%CI 0.60-0.84;P<0.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