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该树
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与发展,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人们在网上可以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视野,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当然,信息垃圾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意识有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将互联网是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
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 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再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既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最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
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活动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
人们经常会因为当初的一点点的暂时诱惑而忘掉自己的初衷,现今的互联网就是这样的一个充斥着各种诱惑的空间。
在接触互联网时,首先至少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对腐朽、堕落思想习惯的免疫力,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人生
观,把握好自己的目标,知道了在互联网上对于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或者是明白什么是长远永恒的,自己真正需要的,避免那些暂时的,虚幻的,通过不断的反省,认识,以达到掌握在互联网中进行探索的正确反方向。
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我们应该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坚持社会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障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在两者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
不要受网络迷惑而去侵犯他人的利益,影响社会的和谐。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每年输入社会的有生力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
我们应该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用心和用力学好,做好每一件事。
做一个有目标,有理想,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