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姓名:高旭阳
学号:1601637
工商管理学院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生态文明的建设显得越发刻不容缓。
我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政策性的报告,是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
工业文明的发展,虽然在许多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但是,想要迅速发展本国的经济,必须要以破坏本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
英国、美国、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也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破坏生态环境不仅威胁人们的生活,还需要后期的治理,后期投入治理的费用也是相当巨大。
我国也正是吸取了这种教训,在环境破坏还没有相当严重的时候,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让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然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困境:
1.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口号
很早就提出,但是公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够深刻。
政府、企
业,决策的理论依据是GDP,是经济效益,忽略的环境效益。
家庭、个人由于受到生态文明的教育不足,不注意自身的行为
规范,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
在不断积累中,导致对
环境的巨大破坏。
2.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
虽然,我国近些年
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对空气、水、
土地等都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但是,许多企业打法律的“擦边
球”,抓住法律的空隙,依然破坏生态环境。
3.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管机制不完善。
我国近期对企业造成的环境
污染,大多是事后进行处罚,而且处罚的力度不大。
而且,监
管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度不够,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以及公民检举
制度的不健全,都导致生态文明建设脚步的放缓。
针对以上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困境,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加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
1.通过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在人们的
生活中,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给人们带来的切身利益,提升
道德规范。
通过媒体宣传、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生
态文明意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走进企业进行生态文明的科
普,让企业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环境污染对子孙后代的
严重影响。
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相关法律。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
目的是“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协调个体行
为,以实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
”为此,不仅要从源头上通过
科学规划实现资源环境的保护,也要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通过
具体制度调节企业及个人的行为,实现生态价值的补偿,这对
于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系统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法律是强制个
人行为的方式,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做好法律细节,就能在
根本上限制企业及个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惩。
3.完善监管制度,提升政府的打击力度。
政府要设定长期而有效
的监管制度,对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严惩,并进行公
示,警示其他企业及个人。
做好预警机制,对一切可能造成环
境危害的企业做到提前调查,降低破坏环境的可能性。
对检举
的企业及个人进行奖励,并予以公示。
让全社会形成打击破坏
生态环境企业的决心。
总而言之,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和相关法律的基础上,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养成一种积极的态度,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