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间学校。
目前加强基础教育已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还未能达成统一,存在严重脱节、偏差、残缺的现象。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方法、观念、过程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
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往往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成熟的要求,以及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自身的教养水平等方面,决定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的偏差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目前突出存在的几种家教方式及其影响(一)专制型的家教。
专制型的父母表现为对孩子不尊重、不理解,往往是强制多于慈爱,冷酷多于温情。
这一类的父母所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的信条,在家里往往是企图利用对孩子的监护权来建立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权威,不准孩子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孩子去做其所做不到的事情,做不到则打,“不听话”则骂。
例如:我班一名女生蔡某,长得活泼可爱,能说会道。
升上二年级后,学习成绩不理想。
其父母就恨铁不成钢,整天在孩子面前埋怨、唠叨。
孩子听腻了,产生了忧虑、退缩的心理,怀疑自己,开始厌倦学习,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在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孩子也变得沉默寡言。
(二)溺爱型的家教。
溺爱型的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约束自我行为,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不予管教。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的欲望为满足。
在学习上表现出孩子的独立精神严重缺乏,有极强的依赖性。
父母在学习上往往是孩子的秘书:作业,家长陪着做。
作业完成不了,家长帮着抄。
往往是:功课好,自家孩子能力强!成绩差,老师没教好!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也无一定要求,放任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
使孩子的错误思想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引导,导致恶性发展。
在学习上表现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消极,很少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我班的一位男生潘某某,因生母病死,他父亲再婚。
他不听后母的话,再加上父母很少过问他的生活和学习,关系相当紧张。
由于生活无人照料,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该生经常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
有一天他缺课了,当我打电话到他家时,他父亲说:“我去看看,昨晚有没有进来睡觉。
”长期以来的放任,使孩子渐渐养成散漫的坏习惯。
二、成因分析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庭经济情况恶化、成员之间关系不和谐以及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的意向、修养、习惯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专制、或溺爱,都会导致产生上述家庭教育误区,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与伤害,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甚至人格。
笔者分析普遍是下几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一)父母忙于打理生意,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
也有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是老师的事,不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关爱与正确引导。
(二)父母无法对孩子给予物质的同时确保精神上的关爱。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了,父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的吃、穿、玩、学习条件基本上是前所未有地得到最大的满足。
但是,父母经常会忽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忽视对孩子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断层造成父母的素质修养普遍不高,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当地经济虽然发达,但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
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孩子的父母中学未毕业。
因此,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方法往往存在偏差。
(四)目前,社会对好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升学过程,很多父母认为学生的学习好坏,主要由考试的分数来决定的。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关注往往不是孩子独立性、自信心和探索精神,而是考试、作业、课堂的情况,很多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沟通缺乏,甚至没有。
(五)个别家庭经济和家庭成员情感关系不良客观存在。
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有些家庭生活还很贫困,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在无形中被削弱。
家庭成员之间的特别是父母关系出危机,造成对孩子心理影响。
可以说家长对的教育要求、教育期望和在教育方式上的偏差,家庭的亲子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受教育条件的不健全是导致家庭教偏差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研究由于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对于这些现象应该及时有效予以矫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一)更新家长的观念。
笔者在家访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的偏差主要是观念和方法上的错误,父母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是一致的。
这些父母之所以采取的专制或溺爱的家教方式,根本在于父母还没有认识到:孩子是一个已经有自我独立人格的个体,要给予以尊重,孩子有见解应让他们表达出来,应该给孩子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维系一条交流的通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学校、社会的教育,同时取决于父母的教养、为人、心态、和生活习性对孩子的教化,为人父母应该作孩子的表率。
前面所提到的女生蔡某在其父母过高期望下,心理负担重,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成绩滑坡。
笔者通过的家访,与其父母充分沟通,分析原因,让其父母对孩子的能力和爱好作一个全面了解,给予更多的关爱与信任。
经过家长的孩子的共同努力,该生的成绩很快回升,孩子的活泼天性也重新流露。
家长还根据其爱好,让其自行选择兴趣小组,该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还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
现在成为班上一名相当优秀的学生。
(二)提倡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
我们都明白,温馨、民主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到积极向上的学习需要。
在民主气氛浓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进取心、探求欲望和责任心。
其发现、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有着莫大的关系,家长也存在自我学习、教育的必要性。
在处理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更要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
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的民主气氛。
1、了解孩子是十分敏感的孩子的敏锐程度,可以知道你是否是出自于真心亦或是虚应了事,一个表情、赞美、或眼神,都可让孩子察觉出父母对他的看法,所以父母亲要注意,用真诚的爱来面对孩子。
2、孩子也有自尊孩子也是一个有灵魂、有思考的个体,当别人羞辱他、拿他取乐时,他是知道的,所以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不要在人前数落孩子的不是,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秘密时,父母也要作一位称职的倾听者及保护者,不要将孩子的秘密公开与人讨论,否则将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3、不要欺骗孩子父母常为要得到孩子的合作,许下一些不太可能实现的诺言,这会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不要一方面教孩子不要作放羊的孩子,一方面又大喊:‘狼来了!’4、家长要善于学习,提高自己为人父母者,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学习、改变。
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很多父母经常到处取经怎样教育孩子,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先垂范就是最好的教育。
5、不要作比较许多父母由于求好心切,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好让孩子懂得发奋图强,其实这只会造成反效果,使孩子承受极大的压力与打击。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可是世俗的标准却使许多孩子个别的特质遭到抹煞,就连亲生的父母亲也无法给予正面的影响与保护,这不是很可悲吗?相信您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现在的不如人并不代表他日后的成就也不如人。
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往往是只重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孩子性格及品质的培养。
能力培养固然很重要,但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更为重要,因为性格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并影响终生,而许多能力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我们的家长切不可抱着“树大自然直”“性格是天生遗传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思想,对孩子的不良性格采取听之任之,放纵不关的态度,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通过我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有以下的影响:支配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服从、无自发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性格。
过分照顾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懦弱的性格保护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缺乏社会性、思虑深沉、亲切、情绪稳定的性格娇宠型的父母——孩子多为任性、反抗性、幼稚、神经质的性格服从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无责任心、不顺从、攻击性强、蛮横的性格忽视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冷酷、冬季性强、情绪不稳定、富有创造性的性格拒绝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神经质、蛮横、恶作剧、冷淡的性格残酷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固执、冷酷、神经质、逃避、独立的性格民主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独立、直率、乐于助人、善于社交的性格****型的父母——孩子多为依赖性、反抗、以自我为中心、胆大性格在当代,许多的父母已有****型等转向民主型的父母,但仍存在着其他类型的父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的在生居中、工作中、社会中、感情中的负担和压力确实也很大,所谓人商不如意之事十直八九,家长很难始终保持一中平和、稳定的情绪,有的家长则把这些情绪带给孩子,拿孩子出气,给孩子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呢?人的性格不是天赋予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起着举组轻重的作用。
要培养孩子的健全性格,首先不要训斥、大骂孩子,即使孩子有了错误,或者能力较差,也应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因为拳打脚踢回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有时是难以弥补的。
对孩子不能过于溺爱,不能事事都替孩子去做,是孩子养成依赖。
溺爱播下的是甜蜜的种子,收获的却是苦涩的果实。
身教重与言教,家长要为孩子做出表率,如果父母热情好客,豪爽要强,乐于助人,工作积极努力,从不与碑额人吵架,这些性格也会传给孩子的!总之,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以下六句话: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2.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4.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5.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6.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出不同的图画,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古今中外,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会教的父母。
可见,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个细胞。
这一个个细胞各不相同。
在这一个个不同的家庭中,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家庭教育之路究竟在哪里?究竟该怎样走?我认为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践。
一、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