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古今贤文△
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修身养性、规范言行举止的。
2.学会本课的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养成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1.体会贤文的句子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上下文体会贤文的内容。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具教学课件
◎跟我学课文
修身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①“朱”和“赤”是指什么?]梅贵高洁,人贵自知。
[②这句话是说明了什么道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③“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如何理解?]段导读:本段写人要有自知之明,学会借鉴别人,多听劝告,多结交好的人做朋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④“孰”字如何理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⑤“加勉”如何理解?][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有错就改的道理。
]见微者著,防微杜渐。
[⑥这句话如何理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⑦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要善于听取忠言,分辨好赖话。
][⑧“逆耳”是什么意思?]
段导读:是说应该知错就改,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听忠言,利于行。
知识点详解:
①“朱”指朱砂,“赤”指红色。
②这句话是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
③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④“孰”是“谁”的意思。
⑤“加勉”就是用来鼓励自己的意思。
⑥知微见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洞悉大的影响或结果,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防微杜渐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和坏毛病刚冒头时,就加以防制、杜绝,不让发展下去。
所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⑦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没有不说的,说的就会全部说出,说的人没有责任,但是听的人要引以为戒。
⑧“逆耳”指不动听的语言,但是有利于我们行动,把事情做好。
保健篇
食不语,寝不言。
[①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春捂秋晾,春天要多穿点,秋天少穿点。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②有节”、“有常”指的什么?]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饮食有节制,不可过量。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要经常通风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段导读:写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的行为规范。
治病不如防病,防病重在锻炼。
若要健,日日练。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④“三九”、“三伏”是指什么?]坐如钟,卧如弓,站如松,走如风。
[⑤这是告诉我们些什么?] 段导读:多运动,注意养生保健,勤奋练功,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
知识点详解:
①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这是规范人的言行的话。
②“有节”是指有节制,“有常”指起居要有常规,不能混乱。
③这句话是说“长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练功非常勤奋。
⑤这句话是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今贤文》,了解古人是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修身养性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墨(mò) 戒(jiè) 逆(nì) 寝(qǐn) 锻(duàn) 炼(liàn) 腐(fǔ)
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寝锻练”。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1)“朱孰加勉枢蠹”等词语由教师讲解。
(2)学生互帮互学,理解部分词语。
3.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修身篇》讲了如何修身养性?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修身篇》告诉我们要多结交好的朋友,要有自知之明,要学会借鉴别人,有错就改,多听忠言劝告。
4.《保健篇》主要讲了如何保健身体?
《保健篇》告诉我们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经常锻炼身体,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修身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怎么理解这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师生小结:
“朱、赤”都是指红色,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说明了什么道理?
(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的是非成败,自己可以反思借鉴。
)
(3)这一自然段,说明了几个意思?
(说明了三个意思:①多多结交好人做朋友。
②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优缺点。
③学习借鉴别人,有利于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是什么意思?
是说人都会犯错误的,关键是有错就改。
(2)“见微者著,防微杜渐。
”是说什么?
是说要善于发现错误的苗头,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是说明什么道理?
让我们多听进一些不动听,但是有利于我们的话。
(二)学习《保健篇》
1.“食不语,寝不言。
”是什么意思?
是说吃饭和睡觉都不要说话,这在规范自己的行为。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在说什么的重要性?
这是打比方说明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四回顾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文章通过介绍《修身篇》和《保健篇》,告诉我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今后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变得更美好!
24 古今贤文
近贤人
有自知之明
修身以人为镜
防微杜渐
听忠言
饮食有节制
保健重在锻炼
规范举止行为
1.先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再坚持自学,指导字词掌握情况,然后再读课文,初读感知。
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戒(jiè√ jèi ) 寝(pǐn qǐn√) 炼(liàn √niàn)
逆(nì√ lì) 锻(duàn √dàn ) 腐(fǔ√ tǔ)
2.用下面的字组词,再用词语写一句话。
戒(戒掉)我劝告爸爸戒掉吸烟的不良习惯。
锻(锻炼)多多运动,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梅贵高洁,人贵自知。
(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古今贤文
《增广贤文》。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2.对偶句
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
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最为普遍。
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
人们所熟悉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
根据意义的不同,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
比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满招损,谦受益。
(反对--意义相反,互相映照。
《尚书·大禹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等关系。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再如本文中“食不语,寝不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就属于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