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佛教寺院简介

陕西省佛教寺院简介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 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

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

三门俱开,从那门入?从信门入。

凡夫圣贤人,平等无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证如反掌。

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青龙寺
青龙寺位於陕西西安(长安)城南八里许铁庙以北的乐游原上。

其前身是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年),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是在佛寺里降生的,并且由尼姑抚到十三岁。

由于隋文帝在尼寺里生活了十三年,受佛教的熏陶和影响很深。

在修建大兴城时,将城中的陵园(土冢)墓迁葬到郊野,为超度这些亡灵,特意在乐游原上修了寺院,取名为灵感寺。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寺废.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城阳公主患病,有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

病愈后,公主奏请,又立为观音寺。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改名为青龙寺.直到北宋哲宗元元年(1086年)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

大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南郊和平门外雁塔路,距城4公里。

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修建的。

唐时慈恩寺南与风光绮丽的曲江池、芙蓉苑杏园相接,是唐长安城内最吸引人的景区。

寺内游客如云,文人雅士吟诵唱和,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

唐末以后,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今日的慈恩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

初建时只有五层,后增为十层,经战火破坏,重修为七层。

在民间,大雁塔的来历和传说很多,有人说它是一群大雁落下来留下的;有的说它是经仙人点化而成的;也有的说,唐玄奘西域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得一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并完成取经伟业,为报大雁之恩,因而建造了此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分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到塔顶高64米。

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异常坚固。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供人凭栏远眺。

塔的底层四面都有石门,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据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兴教寺
兴教寺兴教寺塔又称玄奘灵塔。

位于长安区兴教寺慈恩塔院内,玄奘(602年-644年),唐代高僧,唯识宗创始人之一。

圆寂后初葬白鹿原,总章二年(669年)迁葬今址立塔,建立寺,肃宗赐额“兴教”。

陪葬其侧的有两弟子窥基和圆测灵塔。

玄奘塔为方形五层砖结构,通高约21米,底边长5.2米。

一层较高,面南辟龛室,内置玄奘塑像;二层以上实心壁面隐出倚柱,阑额,斗拱,叠涩檐下砌两排菱角牙子。

塔身收分适度,造型庄重,为早期楼阁式塔的典型作品。

两侧弟子灵塔均为方形三层,高7米左右。

其中“窥基塔”为唐永淳元年(682年)始建,大和三年(826年)重建;“园侧塔”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由终南山丰德迁来灵骨时所建。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它始建於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

隋文帝杨坚在兴建都会大兴城(今西安)时,敕令建造了大兴善寺作为国寺。

因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故取“大兴”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

本寺建立之初,即设有译经馆。

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彦琮等人曾先后于此主译,所出约占隋代译经总数半数以上。

至唐代,与慈恩寺、大荐福寺并为长安城内三大译经中心。

广仁寺
广仁寺位于西安市西北隅,又称喇嘛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为西安地区唯一之藏密黄教寺院。

寺前有六角攒尖御碑亭。


境有大殿、藏经殿、讲经堂等殿宇,东西两侧之配殿、厢房、跨院等皆相互对称。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于寺中举行黄教教祖宗喀巴大师成道日灯会,皆极具盛况。

昔时,西北、康藏地区之喇嘛进京,路过陕西时多住宿于此。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广仁寺创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至今只有二百多年历史,但它却是藏汉文化交流,民族结的见证。

寺内殿宇庄严,花木茂盛,虽居闹市之中,却十分幽静。

位于陜西西安市城内西北隅︰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供奉密宗诸佛,并作为民国初年,寺经整修,1931年被毁,后又修复。

现寺院占地十六亩,颇具规模。

大殿内供奉数尊鎏金铜佛像及木雕佛像,均为唐代作品。

殿前有巨形大理石莲花纹水缸,系乾隆四十七年(1782)所制,沿口环刻隶书铭文,雕琢精美。

净业寺
净业寺位於陕西省长安县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後岸山”上),距西安市约3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深幽。

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东对青华山,西临澧峪河,南面阔朗,可眺观音、九鼎诸峰,是净心清修的道场。

中国佛教律宗祖庭。

初建于隋,盛于唐。

道宣曾在此潜心著述,创宗立说。

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述,麟德二年(665),诏令道宣于此建石戒坛,依新法为岳渎沙门再受具足戒。

道宣曾从玄奘译经,亦曾应诏为西明寺上座,但仍常住净业寺。

因寺在南山,称其宗为南山律宗。

清真大寺
位于西安市鼓楼西北隅的化觉巷内,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

该寺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荣获西安市旅游十大景观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