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件
人教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件
颐和园的长廊被称为廊中之冠,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珍品, 以曲折多变,建筑精美而著称于世,远望如一条彩带,蜿蜒于万寿山 与昆明湖之间。长728米,彩绘14000多幅(2秒钟一幅,需8小时),
随万寿山的高低,昆明湖的曲折而起伏变化.
颐和园长廊彩绘
园林与故宫的建筑风格各有怎样的特点?
总结提高:
第8段至第16段是第三部分,举例论 证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 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拓展伸
我们现在来欣赏了中国古代的建筑, 它们确实是建筑艺术中的极品。有人 认为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建筑不尽人意,你认为呢?
联系我们生活的新环境谈谈你的想法。
人民大会堂
故宫鸟瞰
欣赏领悟
1.本文是一篇科技论文。
2. “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 “千变万化”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千篇一 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 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 复与变化。
本文中“通感”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 通的艺术规律,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 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
第1段是理解全文的“纲”, 提出了论题和论点 。
说明艺术作品中的“持续性” 包括三种:
一种是时间的持续; 一种是空间的持续; 一种是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
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
第2段指出“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 续的艺术创作”,创作者通过乐句、乐 段的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梁思成
艺术欣赏就像 登山观海, 走一步 有一步的风景.欣 赏的过程就是一 个发挥想象与创 造的过程.
熠熠闪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巍峨庄严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
梁思成(1901--1972)广东人,梁启超之子. 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24年—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27—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建筑教育 的开拓者之一. 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 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的设计领导者之一.
街市:城内街市交错纵横,房屋鳞次栉比,酒楼店铺百肆杂陈, 招牌幡幔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
重复的是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城郊、街市、汴河这三段景物又不 尽相同,这三段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 体现了12世纪我国的都市生活面貌.
1.通过对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的欣赏.说说什么是音 乐、绘画、建筑中的通感?
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共同特点和相通的创作手法,在欣赏者的认识上的一
致反映.音乐.绘画.建筑的之间的通感,就是音乐.绘画.建筑都追求在时间持
续或时间和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
2、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音乐
重复与
绘画
变化和
建筑
谐统一
布置作业:
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的布局是一种艺术美。中国古人在建筑 中就很讲究这一点,例如园林建设。现在,我们的家乡正在兴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风。你能否运用本课所学知识,为我 们家乡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呢?
注:遵循艺术创作的原则,有创意。画图或图文并茂。
作业
课文中对音乐、舞台艺术和绘画 中的重复与变化做了细致的描述,请 用表格形式整理作者关于音乐、舞台 艺术和绘画艺术特点的说明,并思考 课文中音乐、绘画、建筑三者之间的 关系。
阅读课文,回答:
“千篇一律”“千变万化”各指什么,二者是怎样的 关“千系篇? 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千变万化”指艺 术创作中的变化.它们是辨证统一的。
梁思成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的 研究工作,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 奠基者,主持并参加调查过2000多 处古代建筑的实例,积累了大量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对中国 古代建筑、古代艺术的发展、 特征和成就进行过系统和深入
汴河:河面宽阔,水势清缓,几十艘货船散布其间,或沿岸停泊,或驶于中 流。一座巨型的木拱桥横跨河上,将两岸街市相连,有人称它为“虹桥”。
街市:城内街市交错纵横,房屋鳞次栉比,酒楼店铺百肆杂陈, 招牌幡幔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
重复的是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城郊、街市、汴河这三段景物又不 尽相同,这三段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 体现了12世纪我国的都市生活面貌.
清明上河图(全图) 张择端(宋)
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 市俗人事从总体来看,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
在《清明上河图》中,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
《 清明上河图》 (局部)
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疏林薄雾掩映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 田亩井然。行人往来于途,或乘骑闲览,赏春踏青,或驱牲赶路。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 通感”,即音乐、绘画、建筑创 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 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1段是第一部分,指出在有持续性的 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特别重要。
第2段至第7段是第二部分,举例论述 音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都 是通过重复与变化来突出某一种艺术效果。
临韦偃放牧图卷 李公麟 北宋
清明上河图(全图) 张择端(宋)
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 市俗人事从总体来看,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
在《清明上河图》中,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
《 清明上河图》 (局部)
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疏林薄雾掩映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 田亩井然。行人往来于途,或乘骑闲览,赏春踏青,或驱牲赶路。
的研究;积极参加首都北京的 城市规划和北京十大建筑的设 计工作;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 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 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 面贡献突出。
主要著作有
《清式营造则》 《中国建筑史》 《营造法式注》 《中国雕塑史》 等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课文题目中的“千篇一律”和 “千变万化”各是什么意思?副标题 中的“通感”又应当怎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