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片时间】第1483期: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铁钙质沉着症
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铁钙质沉着症
(一)简要病史
男性,14岁。
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僵直反复发作3年。
实验室检查:全段甲状旁腺素升高(iPTH 80.4pg/ml),钙减低(1.40mmol/L )。
(二)影像所见
头颅CT平扫示:双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丘脑及小脑齿状核见多发对称性的高密度钙化灶。
诊断:考虑Fahr病(家族性特发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
(三)解读思路
1.有无病变:根据CT表现病变明确。
2. 定位诊断:本例病变弥漫对称分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实质。
3.定性诊断:双侧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区、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及皮质下中枢见多发对称性钙化,结合临床病史,考虑Fahr 病(家族性特发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
4.鉴别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查,行家族调查大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但需与下列几种疾病鉴别: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其CT表现与本病相似,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与低血钙有关,大多发生在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后。
②结节性硬化:多表现为室管膜下多发结节状钙化,皮质下亦可结节状钙化。
临床表现多有癫痫、皮脂腺瘤、智力迟钝。
③维生素D中毒、铅中毒及放疗后钙化:根据特殊的检验指标及明确的病史可鉴别。
④科克因综合征:CT表现广泛对称性的脑内钙化,主要位于基底节区,以苍白球和尾状核头部为主,影像学表现相似,但本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常于出生后6〜12个月发病,临床表现以光敏性皮炎及智力低下为主,结合发病年龄及典型的临床表现等可以鉴别。
⑤颅内感染性疾病:可出现钙化或痊愈后表现为钙化,以及苍白球和小脑齿状核等生理性钙化,也要作出相应鉴别。
(四)述评
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铁耗质沉着症(idiopathic familial cerebral calcinosis of iron),最早由Fahr于1930年首先报道,故又称Fahr 综合征,发病年龄跨度大,各年龄段均有发生,部分有家族史。
表现及其多样,因脑内钙化的部位和程度而异,一般呈进行性发展。
常有缓慢进行性精神异常、智力减退、记忆力丧失,甚至痴呆;有语言障碍,有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舞蹈症或偏身舞蹈症,空间定位能力差,以及各种神经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正常,主要影像表现为脑内多发对称性钙化,以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大脑灰白质交界处较为常见,有时也见于小脑皮层、脑干及双侧半卵圆区深部。
脑内左右两侧钙化部位大致对称,钙化程度部分病例可表现不一致。
随着病程进展,钙化部位和程度相应增多和提高。
CT是发现颅内钙化的最佳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