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专项练(二)读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温室内、外的气温( )A. 阴天时大致相同B. 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C. 晴天时相差不大D. 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2. 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 晴天B. 多云C. 阴天D. 无法确定【答案】1. B 2. C【解析】2. 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晴天最大。
选C正确。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为( )A. 气旋B. 季风环流C. 热力环流D. 反气旋4. 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B. 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C.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D. 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答案】3. C 4. B【解析】...............4.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低;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点睛】下图为某一高空等压面图,该图气压变化是由热力原因导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近地面水平大气由①点流向③点B. ③处比①处气温高C. ①点附近上空的空气做上升运动D. ②点的气压大于④点的气压【答案】5. C 6. C【解析】5. 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 ②=④,可以看出等压面②向上凸,说明②处气压高④处气压低,对应的地面是③是高压,①是低压;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所以四个点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是③ ①②④。
选C 正确。
6. 近地面③是高压,①是低压,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A错;③是高压是因为地面遇冷,①是低压是因为地面受热,①处比③处气温高,B错;①点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C正确;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 ②=④,D错。
选C正确。
【点晴】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地面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地面遇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地面是低气压的,等压面向地面凸,地面是高气压的,等压面向高处凸;高空是低气压的,等压面向低处凸。
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值。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 北京B. 台北C. 上海D. 首尔8. 5月7日2时,风力最小的城市是( )A. 北京B. 台北C. 上海D. 首尔【答案】7. A 8. B【解析】7. 北京6日在低压中心东侧吹东南风,7日在低压中心北侧,吹东北风;台北6日到7日在高压南侧吹东北风,7日在高压的西南侧吹偏东风;上海6日都在高气压西侧吹东南风,7日在高压西南吹偏南风;首尔6、7日都吹东南风。
选A正确。
8. 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5月7日2时,台北附近的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
选B正确。
【点晴】北半球气旋东侧东南风、西侧吹西北风、南侧吹西南风、北侧吹东北风;北半球反气旋东侧吹西北风、西侧吹东南风、南侧吹东北风、北侧吹西南风。
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A. B. C. D.10. 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 暖湿水汽充足B. 风力较弱C. 太阳辐射较弱D. 气温较低【答案】9. C 10. B【解析】9. 夜晚吹山风,冷气流沿两侧山坡吹下,谷地中心应是上升气流,A错;白天吹谷风,风应是从谷地沿两侧山坡吹的上升气流,B错;夜晚,谷底中心是上升气流,易遇冷凝结形成雾,C正确;白天,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温度升高不易水汽凝结形成雾,D错。
选C正确。
10. 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是有逆温现象,一是静风天气。
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水汽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原因;甲处山谷周围多山,地形封闭风力较弱,不能吹散雾,是浓雾持续几天的主要原因。
选B正确。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
下图为南北半球部分纬度风速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A. 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B. 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C. 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 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12. 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B. 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C. 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D. 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答案】11. B 12. D【解析】试题分析:11. 根据图中中纬度地区曲线的变化特征,风速变化南半球变化幅度大于北半球,说明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故A项正确,B项错误;最大风速的南半球风速变化小于北半球风速变化,说明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大,故C项错误;纬度变化,南半球跨度范围大于北半球跨度范围,说明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小,故D项错误。
12. 地砖偏向力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A项错误;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低,故B项错误;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故C项正确;北半球海面狭窄,冬季陆地为高压系统,海洋为低压系统,夏季,陆地为低压系统,海洋为高压系统,故D项错误。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气旋过境B. 反气旋过境C. 冷锋过境D. 暖锋过境14. 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 7日洪水水位最高B. 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C. 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D. 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答案】13. D 14. B【解析】13. 由图示可以看出,5日 -7、8日-10日,该地由晴转阴,出现阴雨天气,温差由大变小,温度由低到高;10号阴雨过后,天气转晴,温差变大,温度升高,可判断该地是暖锋过境。
选D正确。
14. 该地7、8日出现阴雨天气,此时云层厚,大气的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洪水一般出现在雨水过后,而不是下雨时段;图示该出由晴转阴再转晴,气温日较差由大到小再到大;空气湿度由小到大再变小。
选B正确。
【点晴】冷锋过境前是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大风、降水;冷锋过境后是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是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连续降水;暖锋过境后是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甲地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16.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B. 丙地地形平坦开阔C. 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D. 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答案】15. B 16. C【解析】15. 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
选B正确。
16. 乙是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A错;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º-60 º大陆西岸,并不一定都是地形平坦,B错;丙是全年温和多雨,冬季平均气温大于0℃,不可能有厚厚的积雪,D错。
选C正确。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7. 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18.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 1月B. 4月C. 8月D. 12月19. 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 大洋环流、海陆分布C. 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 大气环流、地形起伏【答案】17. B 18. B 19. A【解析】试题分析:17. 温室效应即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大气的逆辐射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因此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所以B正确。
18. 辐射差额大于0,大气收入热量大于支出热量,气温将升高;相反气温将降低,8月—次年4月,辐射差额小于0,大气支出热量大于收入热量,气温一直在降低,因此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4月份气温最低,所以B正确。
19. 该地年辐射差额是负值,说明通过大气收入的辐射热量小于支出的热量,而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由此证明大气从其他途径获得了热量,由于该地属沿海地区,获得热量的途径最有可能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所以A正确。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左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 ℃。
右图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海陆位置B. 纬度位置C. 地形D. 植被状况21. 图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A. ①②B. ②①C. ③①D. ②③【答案】20. A 21. B【解析】试题分析:20.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距海洋较远,升温和降温速度快,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乙地距海洋较近,升温和降温速度慢,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故A正确。
21. 根据图中海岸线轮廓和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
其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冬夏季分别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1月份前后),对应②曲线;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7月份前后),对应①曲线。
故B正确。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读我国某次大暴雨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