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1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历史背景、有关故事)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二、学情调查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

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2、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3、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

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⑵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

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

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

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以读引说,迁移运用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布置作业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2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学课文,思考:(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

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五、作业。

板书设计:夜莺的歌声起因:引敌发现主动接近,巧答盘问,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机智勇敢,巧妙报告敌情,热爱爱国。

结果:全歼敌人夜莺又叫。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3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学习、运用练习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二战时期小英雄任务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介绍时代背景。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

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苏联从此开始了炮火连天的生活。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借助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

3、师:课文比较长,咱们的检查就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吧!在朗读的时候,我要求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从课文的自然段之间你会有什么特别发现?4、领悟方法:课文读完了,文章最后的泡泡中有个问题……这个关系是什么呢?自由读读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

(首尾呼应)5、刚才给大家的任务还记得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意义段空行,表示独立讲了一个意思。

)6、请快速地浏览第一部分,用自己最简洁又最明白的语言表达这部分内容。

7、检查交流,根据回答板书词语(诱敌上勾)。

继续检查第二部分的朗读与内容,根据回答继续板书。

(密报敌情)你发现老师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概括……(都用四个字)。

三、四部分学老师试试。

(消灭敌人、继续候敌)8、认识小标题,整理内容。

师:这四个词语表示了我们对文章四个部分的理解,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小标题”。

下面,看谁能根据这四个小标题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9、通过预习,请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10、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夜莺的歌声出现了几次?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2、昔日热闹的村庄在战火中变得荒凉寂静,这时候什么吸引了德国兵的注意力?3、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到小男孩学夜莺唱歌?4、从两处描写夜莺歌声的地方,你读出了什么?结合上下文自己反复读一读这两处,也可以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1)为什么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说明什么?(2)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结合第二部分谈一谈你对小男孩这种行为的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