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公开课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公开课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感悟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揭题:夜莺的歌声。

2、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质疑: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2、讨论: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
3、板书梳理:“诱敌—传信—摆脱”
4、按照“诱敌—传信—摆脱”看看这些内容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1)诱敌:从开头到“就不再问了”。

讲了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给敌人带路。

(2)传信: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

写小男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3)摆脱:从“德国兵”到全文结束。

写小男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5、教师小结。

6、指名分部分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讲读第一段,体会孩子的机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质疑:文中的“黑色的碎片”、“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说明了什么?
3、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当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和敌人斗勇斗智,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4、学生反馈,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5、指导朗读课文。

(二)阅读第二段,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1、自由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口气。

2、质疑: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什么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3、交流: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5、指导朗读。

(三)读读议议,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3、指导朗读。

(四)读读想想,学习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
3、指导朗读。

三、总结
板书设计:13、夜莺的歌声
诱敌——传信——摆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