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目录1.总述1. 1 XX区人民医院位于XX市XX区,属国家全民所有制非赢利性二级甲等医院,是全区预防、医疗、康复、科研、教学及基层指导中心;医院现规划占地面积平方米;2医院现规划占地面积平方米约亩;地理位置优秀,净用地为平方米约亩. 其中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5%,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0%,景观面积约占3~5%,绿化面积约占30~35%左右.新建建筑物含一期新建门诊楼一栋,住院楼一栋等,共平方米,一期另建建筑面积平方米,二期拟建住院楼一栋,生活办公用房及其他附属用房等,共平方米;建筑小品主要包括入口处的大门主广场、假山喷泉、花架、还有小游园的亭子、主楼边的广场与喷泉、主楼后花园中的亭子以及雕塑,设计中还包括了一部分小品设计;本次设计主要是对一期建筑的方案设计,及总平面规划;1、主体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项目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自力更生、社会帮扶、勤俭节约的方针;新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服务对象的原则;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是一所特殊服务机构,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所服务人群的特点,并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在总平面布局上,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结合原有地形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病人提良好的就医环境;本着合理安排资源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合理布局;门诊楼及住院主体呈东西向布置,左侧临近城市干道的门诊和住院楼方便了人们的医疗服务;食堂位于基地南侧,在考虑了为住院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就餐方便外同时好考虑了来医院就医的人群使用;二期及附属工程位于基地的西侧及北侧;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医疗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医护人员及病人通行,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时代精神:通过建筑、小品等现代材料的应用,建筑造型等的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就医治疗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2.道路设计主干道设计宽度为8米,次要道路设计路宽为4~6米,路边人行道的宽度为米,园路的宽度为米-2米;整个医院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整、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在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主要道路的设计为线形规整式道路,而所有园路均采用了自然式,园路的线型设计以方便游人游览整个游区为主,同时也满足病人们休息时的使用;道路绿化以遮荫为主,行道树主要选用国槐、椿树等;3.分区景观规划设计根据整体景观布局以及局部景观设计的要求,先整体后局部,逐步设计,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入口区医院出入口是院区绿化的重点,在主道结合口两侧,种植绿篱、花、灌木及树姿优美的常绿乔木,使入口主道四季常青,也可种植开花美丽的大乔木,间植常绿灌木;医院主入口区位于院区的东部,面临着城市主要干道;主要包括主大门、入口广场、主景花坛、门诊楼、住院楼停车场等;因此处是医院向外界展示自我风采的窗口,所以整体绿化采用规整式布局,体现医院庄严的救死扶伤风格;两排雪松并排栽种,体现宽阔庄严的气氛,进门的层叠式花坛给予人们鸟语花香的意境,过后便是一片空旷的广场;医疗区医疗区的设计因考虑到此处为病人的主要休闲,休息场所,所以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假山叠水的小广场与一座单排花架,不仅满足了病人们的休息,也可以使他们在闲暇之际,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山水的结合,前面加上植物的种植,给园区一种学而不累的景致;住院楼侧的景观设计是采用了中国古典自然式的布局形式,宽阔的广场为的是病人们在医疗之后可供医护人员和病人们休息、娱乐、聊天等;林区规划设计林区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树种的组合,三座亭子的搭配布局,是林区的主要景观,微地型的设计与亭子其结合,让亭子的位置提高,边上的绿化设计上主要是采取了乔灌木的结合,整个小林区的规划设计通过路分成了不同的景区,分别有丁香园、柳园等;各个游园有机相融,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4.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约亩其中:代征地面积:约亩净用地面积:约亩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室其中:一期拟建建筑:平方米其中:门诊楼:平方米住院楼:平方米一期另建:平方米门卫室2间:平方米感染门诊:平方米锅炉房:平方米医疗废物回收站:平方米消防水泵房:平方米-1F二期拟建建筑:平方米其中:住院楼: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含平方米的人防地下室及地下车库等办公楼:平方米培训中心:平方米食堂:平方米生活辅助用房等:平方米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容积率:绿地面积:绿地率:%建筑密度:%停车位:200个含二期地下室车位1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600个5.建筑设计说明概况XX区人民医院灾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含地下室. 新建建筑物含一期新建门诊楼一栋,住院楼一栋等,共平方米;一期另建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二期拟建住院楼,生活办公用房等,共平方米;设计依据及设计条件本工程设计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一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他相关国家、部、省市现行规范规程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设计建议和合理的要求门诊楼设计新建门诊楼为医院主体建筑,规划设计为5层;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高度为米;在建筑布局上采用三合院布局的设计手法,门诊楼每层设有公共卫生间,医梯两部及疏散楼梯四部;门诊大楼一层布置有大厅,门诊中西药房,急诊及发热门诊等;床位3床;门诊大楼二-四层为门诊区,布置有大堂及门诊用房,门诊大楼五层为办公;住院楼设计住院楼主体6层,床位数151张;平面成一字形,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高度为米;住院楼设有医梯两部,污物梯一部及疏散楼梯两部;住院大楼一层为出入院处,住院部药房等,二-五层为病房区;六层为手术部及ICU,床位数10张;一期待建项目:1门卫室设于出入口的大门旁,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高度为米2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高度为米3,锅炉房: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层数一层,结构形式为框架;4,医疗废物回收站: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一层,结构形式为框架;5,感染门诊楼,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一层,结构形式为框架;6,污水处理设施有专业负责设计施工,处理量为50立方米每小时;二期项目建设1 住院楼设计住院楼位于地块南侧,是一个相对安静和舒适的医疗环境,建筑层数为地上1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高度为米;地下室含1000平方米的人防地下室,地下车库及其他设备用房平方米;3办公楼设计办公楼位于地块西北,建筑层数为4层,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高度为米;4培训中心设计培训楼位于地块西北,建筑层数为5层,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高度为米;4其他附属工程设计:食堂位于地块南侧,建筑高度米,层数位2层;洗衣房,太平间建筑层数为1层;立面设计整个建筑在立面造型设计中同样采用了现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同时追求传统文化的神韵,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利用传统的建筑语言,采用现代的表现手法色彩、材料、造型……,通过几何雕塑感的塑造,表达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气息和谐统一;2人性化地考虑空调机摆放,使其成为整个建筑的一部分;3在造型上强调多元与统一,在变化中寻求协调;4将生态绿化融于其中,以增加其生动性;6.结构设计说明:概况XX区人民医院灾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含地下室. 新建建筑物含一期新建门诊楼一栋,住院楼一栋等,共平方米;一期另建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二期拟建住院楼,生活办公用房等,共平方米;设计依据及设计条件1本工程设计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一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1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拟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3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本工程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故本工程水平地震作用按本地设防烈度6度计算,抗震构造措施按设防烈度7度考虑;4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5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本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上部结构方案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结合建筑高度.平面布置以及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主体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楼板为现浇梁—板体系;基础选型:因无地质报告;根据结构体系,基础形式暂定为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埋深暂定为 2.0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待地质勘察报告正式提交后,再对基础形式进行调整或确认;主要结构材料选用1混凝土强度等级:a.梁、板、柱、楼梯:C30-C40;b.基础:C30;基础垫层:C10;2钢筋:HPB235、 HRB335、 HRB400;冷轧带肋钢筋CRB550:用于现浇板受力筋3焊条:E43、E50、E60;4钢材:Q235、Q345;5轻质隔墙:用于本工程的轻质隔墙均为页岩空心砖,厚200、240;7.给排水工程编制依据1有关项目批文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2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项目范围:项目区域内给水包括热水、排水及消防工程;项目概况XX区人民医院灾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含地下室. 新建建筑物含一期新建门诊楼一栋,住院楼一栋等,共平方米;一期另建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二期拟建住院楼,生活办公用房等,共平方米;基本参数1给水水质:该项目工程由市政给水网供给,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供水压力:市政给水网供水压力;3给水设计用水量:门诊楼:用水定额Q=30L/人.d,设计使用人数1000人,最高日用水量h,小时变化系数Kh=;住院楼:用水定额Q=40L/人.d,设计使用人数600人,最高日用水量h,小时变化系数Kh=;食堂:用水定额Q=40L/人.d,设计使用人数500人,最高日用水量h,小时变化系数Kh=;道路、绿化:用水定额Q=2L/,设计使用面积40000m2,最高日用水量8m3/h,小时变化系数Kh=1;未预见用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0%计算;本期工程设计最大日总用水量为d;4排水量:按给水量扣除绿化及道路洒水后排水量的85%计算为d;5雨水量:参考广元地区暴雨强度公式,雨水设计重现期P=5;6消防水量不计入日常用水量: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2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次;室外设置消防水池200m3和消防车取水口,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消防水池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室内消防用水量及水压均可以由市政给水管道直接提供;7灭火器配置:火灾种类为A、E类火灾,火灾危险等级:食堂其他附属用房为中危险级,门诊楼、住院楼为严重危险级;灭火器配置建筑面积约18000㎡,灭火器总配置级别严重危险级为3A,中危险级为2A;总配置量为: 门诊楼、住院楼248A,其他建筑总共206A;选用灭火器均为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给水工程方案1水源及给水外网:项目由东向干道市政供水网引入两根DN150管道考虑消防要求,并在项目内形成环状,设置两个DN150总水表计量;2建筑给水:建筑给水接项目内环状管网,生活和消防共用室外管网;建筑内给水系统由外网直供;3热水供应:收养住宿设集中供热热水系统,热水由锅炉房及循环泵供应;4给水管材:室外给水管采用PE管,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开水供应采用不锈钢管,丝接;排水工程方案1排水方式及排水体: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学校污水排放标准及建设、环保部门要求,室外排水采用分流制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网,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网;2生活排水系统;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东向市政排水管网;3雨水系统:室外雨水由道路边雨水口收集汇入室外雨水网;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立管接入室外雨水沟后排入雨水网;室外雨水网由项目南边排入市政雨水网;4空调凝结水系统:空调凝结水有组织排放;设凝结水管接入室外雨水沟;5排水管材:①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室外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室外雨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②室外排水管径DN300~DN500,室外雨水管径DN300-DN500;消防工程方案1消防方式:该中心属苍溪县消防大队消防范围,由当地消防站提供消防能力,项目内设火灾初期消防设施;2室内消防①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消火栓水源和水压均可由市政管网直接提供,室内消火栓系统为湿式常高压系统、环状布置,室外地面设消防水池200m3,室内设计消防水量为15L/S;②建筑内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分为严重危险级和中轻危险级;3室外消防: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在该项目环状给水网上设9个室外消火栓SS100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室外消防水量25L/S;8.强电设计说明项目概况XX区人民医院灾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含地下室. 新建建筑物含一期新建门诊楼一栋,住院楼一栋等,共平方米;一期另建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二期拟建住院楼,生活办公用房等,共平方米;设计依据本专业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有: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03负荷级别本中心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供电电源本工程供电正常电源引自中心箱式变压器;项目年电能消耗量约为500万kwh;配电方式该工程配电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电源进线采用YJV22型电缆埋地引至该工程底层总配电箱,各层设分配电箱,由分配电箱再用绝缘导线穿保护管接设引至各路用电负荷;照明设计1本建筑物一般场所设置正常工作照明;疏散照明主要包括:在各层的楼梯口及疏散出口处设置安全出口灯;在疏散走道内设置疏散标志灯;在疏散走道、楼梯间设置一般疏散照明;防雷接地接地装置为防雷接地,强,弱电接地共用,其联合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欧;接地型式为TN—S,在电源进线处底层总配电箱附近作总等电位联结;设浴室的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9.弱电设计说明有线电视系统在各房间内设置有线电视出线口,出口电平值不低于64+4dB,图像清晰度不低于4级;综合布线系统由市政电信引来电缆,引至综合布线机房处,在机房预留出服务器、配线架、主机等设备位置条件;在进出建筑物处,预留出光缆通道,所有支线均采用超五类线;信息点的设置:在各个办公室、各值班室、会议室等处按需要设置信息出口,在校区内设置公共;消防2在疏散楼梯、走道、门厅、消防泵房、配电室等场所设置备用照明;3在走道、楼梯间出入口、门厅及通往室外的出入口和走道出入口设置疏散照明;疏散照明灯具内自带蓄电池,连续供电时间大于45分钟;10.暖通工程编制依据1有关项目批文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2国家现行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当地实际情况及建设方要求:项目所在地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内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等设空调设施;4建筑专业设计方案总平面图及设计方案说明;5暖通工程范围:项目内建筑通风、空调及防排烟工程;工程概况:1一般概况:参见给排水工程项目概况2建筑空调面积约10000㎡楼梯、走道、辅助用房不设空调;建筑房间内均设有可开启外窗基本参数1室外参数参考成都地区选取:海拔352—1369米,年平均气温16.7℃,昼夜温差3--7℃,全年日照7小时,无霜期288天,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陆面蒸发量1405.7毫米,相对湿度74%;2室内参数:夏季空调温度26°C,相对温度55%;冬季采暖温度18-20°C;、通风及排烟工程方案1除卫生间外,项目内建筑均采用自然通风及自然防排烟建筑设可开启外窗满足自然通风及防排烟要求;2卫生间设换气扇排风机械通风;空调工程方案1项目地处夏热冬冷地区,根据甲方要求:办公房间内设分体式空调机冷暖型用于夏季和冬季的空气调节;2卫生间、走道及辅助房间不设空调设施;节能及环保1建筑围护结构由建筑设计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2通风及空调设备均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及噪声标准要求;3空调设备性能系数COP及能效比EER应符合节能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