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颤 病情说明指导书

房颤 病情说明指导书

房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房颤概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又称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心房颤动极易引起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

英文名称:atrial fibrillation,AF其它名称:心房颤动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心脏常见症状: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黑蒙主要病因:器质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超声、心脏磁共振成像等重要提醒:持续性房颤可引起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血栓栓塞致残或者致死。

临床分类:1、按照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1)阵发性房颤:发作后7天内自行或干预终止的房颤。

(2)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3)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房颤。

(4)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大于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的房颤。

2、按照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类(1)器质性心脏病后房颤。

(2)局灶性房颤。

(3)多基因房颤。

(4)外科术后房颤。

(5)瓣膜病房颤。

(6)运动员房颤。

(7)单基因房颤。

3、特殊类型(1)首诊房颤: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其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并发症等。

(2)非瓣膜病房颤:指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等情况下发生的房颤。

(3)孤立性房颤:原指无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年轻房颤患者。

但该定义过于宽泛,目前较少应用。

(4)沉默性房颤:又称无症状性房颤,指没有临床症状的房颤。

二、房颤的发病特点三、房颤的病因病因总述:房颤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以及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基础疾病。

此外,还有部分房颤原因不明,可在情绪激动、外科手术、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

基本病因:1、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脏本身有基础疾病)(1)冠心病:有冠状动脉狭窄、急性心肌梗死等基础病的患者常发生房颤。

(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房颤的常见原因,尤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3)肺源性心脏病:肺内反复感染、长期缺氧等可致房颤。

(4)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常发生房颤。

(5)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均可以发生房颤,以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为主。

(6)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机会很高,一般认为心室预激的房颤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在儿童患者很少发生,而高龄患者合并房颤发生率较高。

2、其他基础疾病(1)高血压:高血压在房颤原因中的比率较高,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

由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心室顺应性减退,心房压升高及左心房增大,加上心肌缺血,从而诱发房性电生理紊乱而导致房颤。

(2)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甲亢可能存在心肌的器质性损害,易发生慢性房颤。

危险因素:1、高龄。

2、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3、肥胖体型。

诱发因素:1、过度饮酒。

2、饮用咖啡、茶、功能饮料。

3、药物滥用。

4、电击。

5、创伤。

6、感染。

7、发热。

8、低氧。

9、电解质紊乱。

10、外科手术(特别是心胸外科手术)。

四、房颤的症状症状总述:房颤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以及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基础疾病。

此外,还有部分房颤原因不明,可在情绪激动、外科手术、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

典型症状:大多数患者感觉有心慌、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和黑蒙(突然眼前一黑)等症状。

伴随症状:1、部分患者还有多尿表现。

2、运动耐量下降(不能耐受长时间和重体力活动)。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

并发症:1、血栓栓塞房颤患者可并发血栓栓塞,心房失去收缩力、血流淤滞形成血栓,发生栓塞。

2、晕厥窦房结障碍及房室传导功能异常,或者房颤转律过程中血栓形成后脱落可引起晕厥。

3、心力衰竭房颤若控制不及时,可能造成心脏的血液流通障碍,从而引发心力衰竭。

五、房颤的检查预计检查:患者出现心慌、呼吸困难、胸痛、疲乏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

之后可能建议患者进行抽血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X 线胸片、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脏磁共振成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等,心音强弱不等,有脉搏短绌现象。

实验室检查:1、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甲亢。

2、血清 BNP(脑尿钠肽)血清 BNP 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无心衰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可见 BNP 升高。

但并非所有的房颤都会出现BNP 升高,因而其不是预测房颤的独立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1、经胸超声心动图医生使用超声探照头在前胸心脏部位检查心脏内的血流及压力,评价心功能。

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医生将带有传感器的软管从患者喉咙导入食道,传感器会将心脏内部血运情况传导出来,排除心脏内血栓。

3、心腔内超声医生在给患者麻醉后,在肩膀、颈部或者腹股沟处将长而细的探头穿过血管到达心脏,通过发射超声波来探测心脏形态学改变。

4、X 线胸片 X 线胸片用于评估心影大小和形态、心功能及肺部疾病等,有助于发现可能与房颤相关的心、肺疾病。

5、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观察整体心脏结构的相关性。

6、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详细评估左心房的形态和功能。

病理检查:暂无资料。

其他检查:1、心电图显示 P 波消失,出现一系列细小而形态与振幅均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 波),频率为350~600次/分,且心室率极不规则。

2、动态心电图有助于发现短阵房颤及无症状性房颤,同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效果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3、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诱因,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旁路相关的房室折返或房性早搏诱发的房颤。

六、房颤的诊断诊断原则:医生通常会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相关症状以及严重程度后,一般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结合心电图多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为了明确致病因素,预防卒中,可进行心脏超声、CT 及磁共振成像检查。

诊断依据:暂无资料。

鉴别诊断:房颤需与房室交接区性心律进行鉴别,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常与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需要与室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心电图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七、房颤的治疗治疗原则:心房颤动治疗强调长期综合管理,即在治疗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的基础上,积极预防血栓栓塞、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医生会根据病因、临床症状不同等给予药物、手术或者射频消融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因治疗:尽量寻找引起房颤的基本病因并加以治疗:1、若患者有原发性心脏病,则须治疗原发性心脏病,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肌缺血。

2、若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病史,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及甲状腺功能。

3、若患者是肥胖体型,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心脏负担,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对症治疗:暂无资料。

急性期治疗:暂无资料。

放化疗:暂无资料。

物理治疗:暂无资料。

心理治疗:暂无资料。

中医治疗:中医药对房颤的主要干预手段有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等,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

治疗过程中,应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守方治疗。

1、辨证论治(1)心虚胆怯证:予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主方用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予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用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予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主方用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证:予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主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证:予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主方用苓桂术甘汤。

(6)瘀阻心脉证:予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主方用桃仁红花煎。

(7)痰火扰心证:予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主方用黄连温胆汤。

2、常用中成药(1)参附注射液: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用于心阳不振所造成的心慌不安、胸闷气短。

(2)参麦注射液: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用于心阴亏虚所造成的心慌易受惊吓、烦躁失眠、燥热、口渴、夜间盗汗。

(3)滋心阴口服液: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用于心阴不足所造成的心慌易受惊吓、烦躁失眠、燥热、口渴、夜间盗汗。

(4)补心气口服液: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用于心气不足所造成的心慌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有助于缓解房颤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温针配合艾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可取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膻中等穴位。

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针灸。

其他治疗:1、同步直流电复律(1)手术原理:通过电除颤复律器,瞬间给予心脏以强大电能,使心房肌细胞在短时间内同时除极,消除颤动波,从而重建窦性心律。

(2)适用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

(3)优点:安全、迅速、成功率高。

电复律成功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症状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2、射频消融治疗(1)手术原理:医生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在心肌的特定部位造成微小的疤痕,从而扰乱或消除心脏中不稳定的电信号,恢复正常的心律。

(2)适用症:射频消融主要应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房颤、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心室率不易控制的持续房颤。

(3)优点:多数患者术后可不需永久起搏治疗。

3、冷冻消融治疗(1)手术原理: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能源消融治疗方法之一,医生通过导管将冷冻能量引入心脏,在心肌的特定部位造成微小的疤痕,从而扰乱或消除心脏中不稳定的电信号,恢复正常的心律。

(2)适用症:阵发性房颤。

(3)优点: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一般治疗:暂无资料。

药物治疗:1、药物复律(1)适用症持续性房颤小于半年,或经超声检查证实心房内无血栓;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或发作间歇期均可以治疗;电复律后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常用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多菲利特、索他洛尔、伊布利特等。

(3)使用注意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禁止静脉注射胺碘酮。

2、控制心室率(1)适用症对于已不适合药物转复或药物及电复律转复失败的老年患者,治疗目的则是控制心室率。

(2)常用药物目前常用药物有洋地黄、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断药、胺碘酮等。

(3)使用注意①洋地黄类药物一般需与受体阻滞剂合用,但当房颤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时,可单独应用。

并且,使用此类药物前应注意排除低钾血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