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浆施工方案

注浆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施工准备四、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五、施工设备、材料与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六、质量保证措施七、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桐庐供水二期工程地基注浆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桐庐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5000万吨/日,建设地址位于桐庐县新城区桐君街道金山村,项目业主为桐庐县富春供水有限公司。

施工内容包括新建建(构)筑物共计9个子项,分别为: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汽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排泥水调节池、回用水调节池、重力浓缩池、集泥池、脱水机房,改建子项为送水泵房、变配电房和加药间。

根据设计要求,新建混合絮凝池及平流沉淀池,汽水反冲洗滤池、脱水机房需做地基处理。

新建混合絮凝池及平流沉淀池各一个,两池通过沉降缝连接,池两边各设一条排泥槽。

以上构筑物拟采用浅基础。

混合絮凝池长18.85米、宽18.9米(含两侧排泥槽宽度),垫层底标高13.7米(黄海高程,下同);平流沉淀池长99.6米、宽18.9米(含两侧排泥槽宽度),垫层底标高13.7米;排泥槽的板底标高为13.53米。

基础结构为:底板为厚450的钢筋砼结构,下设150厚C15素砼垫层,再下为300碎石褥垫层。

基础板顶标高为黄海高程14.60米。

汽水反冲洗滤池一个,长28.8米,宽26.8米,±0.000=13.60米(黄海高程,下同)基础结构为:底板为400厚钢筋砼结构,下设100后C15素砼垫层。

脱水机房,长21米,宽15米,±0.000=15.35米(黄海高程)。

工程名称:浙江省桐庐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单位:桐庐富春供水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杭州诚信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质量目标: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文明施工:争创杭州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化工地。

二、编制依据及设计要求(一)、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桐庐供水二期工程施工图纸。

3、桐庐水厂二期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4、公司ISO9001、ISO14001与ISO18001综合体系标准,《环境/安全管理手册》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5、公司CIS形象设计标准6、公司企业标准《绿色工地标准》7、本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8、省、市有关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规定。

(二)、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必须达到的要求:f ak≥120kPa Es=5.1MPa三、施工准备1、熟悉和了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纸设计思路。

2、收集工程施工记录及掌握孔底注浆室的埋设情况。

3、注浆前检查所有注浆管和排污管的埋设数量及管头封堵情况。

4、注浆所用材料必须经二次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5、注浆设备须经检修且状态良好。

四、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1、场地工程地质简况根据桐庐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07年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拟建水池场地在20米勘察深度内地层主要有四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素填土灰黄色,松散,由粘性土、粉土混杂部分角砾、碎石回填而成,局部含少量块石。

最大堆填厚度5.6米。

②-1 粉质粘土灰色,可塑,仅局部分布,厚度2.0-3.3米。

f ak=100kPa Es=4.1MPa②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

厚度1.8-9.9米。

f ak=120kPa Es=5.1MPa③卵石灰黄色,中密。

f ak=280kPa②层粉质粘土性质较好,层厚较大,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③层卵石是良好的下卧层。

2、场地水文地质简况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位标高在9.24-11.90米之间,①层素填土、②层粉质粘土中的地下水为潜水或上层滞水,③层卵石中的地下水为承压水。

该水位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五、施工设备、材料与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一)、施工设备、材料及工期(1)、施工设备灌浆设备主要是压浆泵,其选用原则是:能满足灌浆压力的要求,一般为灌浆实际压力的1.2-1.5倍;应满足土质吸浆量要求;压力稳定、能保证安全可靠地运转;机身轻便,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拆卸、搬运。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选择了如下的机械设备:1)、高压压浆泵 4台2)、搅浆罐两个,贮量1.2m3。

3)、贮浆罐两个,贮量2.5m3。

4)、搅拌机 2台5)、注浆管200m,额定压力16Mpa。

6)、平板振动机 2台XY-1型钻机 4台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设备。

(2)、材料要求及配合比1)、水泥地基处理预计消耗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3500吨(由于本工程该部需注浆处理地基属回填土,孔隙率比较大,故按每立方米150公斤),要求水泥新鲜无结块。

2)、水玻璃地基处理时在纯水泥浆中掺入3%Ⅲ型水玻璃,预计耗量100吨。

3)、水采用一般饮用水,注浆水灰比0.6~0.75。

4)、加固地基体积混合絮凝池及平流沉淀池约14800立方米,累计注浆约6572延米,反冲洗滤池约5000立方米,累计注浆约2800延米,脱水机房约2900立方米,延长米约500米,浓缩池约2500立米,累计注浆2500延米。

(3)工期要求由于本工程是市政形象工程,工期要求比较紧,为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故地基处理工期预计为30天。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1)施工流程钻孔→下注浆管、套管→填砂→拔套管→封口→边注浆边拔注浆管→封孔(2)施工技术参数A、下行式单管分节注浆,节距0.5米~1米;B、注浆水灰比为0.6~0.75;C、注浆压力:0.3~1.0Mpa,上部采用小压力,向下逐步加大;D、流量:20~25L/min.E、浆液配比:采用纯水泥浆,掺入3%Ⅲ型水玻璃。

(3)施工方法1)、加固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勘察工作,查明填土层的性质及分布,为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可在注浆成孔时采用引孔用的XY-1型岩芯钻机现场取样判定。

2)、开挖基坑至设计垫层底标高以上0.5米(绝对标高14.2米);已超挖的区域回填至该标高。

应注意回填土尽量选用粗颗粒土,避免淤泥质土及生活垃圾填入基坑;回填时采用挖斗边填边压实,以减小孔隙,减少注浆时的水泥用量。

排泥槽底板标高较低,但区域较小,为减少施工难度,统一按14.2米标高进行施工。

3)、注浆施工施工前先在场地四周挖设排水沟,场地四角挖设排水井,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重视排水问题,避免出现表层弹簧土;注浆成孔采用XY-1型岩芯钻机岩芯大锤内丝钻杆敲入,浅部地层可采用平板振动机振动贯入;注浆采管钻进或N120用活塞式注浆泵泵送;4)、注浆孔的布置根据工程经验及注浆扩散半径的估算,注浆孔间距采用1.5米,锯齿形交叉布置;考虑应力扩散效应,在基础外缘布置三排注浆孔。

具体布置详见注浆孔平面布置图。

5)、注浆深度注浆加固深度应穿过①层素填土及②-1层粉质粘土,进入②层粉质粘土层0.5米。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估算,平均注浆深度为4.0米。

6)、注浆效果检测(载荷板承载力测试);7)、清除表层0.5米浮土,人工或小挖机开挖至设计垫层底面标高;8)、基础施工。

(4)、施工遵循规范及主要的施工工艺1)、施工遵循规范工程施工除满足设计要求外,同时执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91)和《注浆技术规程》(YGJ 211-92、YBJ 44-92)。

2)、主要的施工工艺针对场地地层,为更好地达到注浆效果,应采取以下措施:A、“隔二打一”:注浆时,孔与孔、排与排之间采用“隔二打一”的施工措施,防止孔与孔之间窜浆,以保证浆液的均匀及饱满。

工艺如下图所示:。

1 。

2 。

4 。

3 。

注:按1、2、3、4依次注浆。

B、“先围后注”:先注外围孔,再注内部孔,防止浆液向外扩散,造成材料浪费;同时,能保证最佳的压密效果。

C、“先顶后底”由于上部地层围压小,先注下部土层时浆液必然上冒,造成下部土层吃浆不足,影响注浆效果,因此,采用下行式分节注浆。

施工开始时,先对场地表层1米深度范围进行封浆,完成后方允许对下层土进行注浆施工。

D、“少量多遍”填土中孔隙较大,盲目增大注浆压力及增加注浆量,浆液往往向一个方向渗透,不能保证复合加固土体的均匀性。

因此,采用复注工艺。

一般要求复注间隔时间不少于24小时。

E、“动态施工”:注浆工程不同于一般的打桩或土建工程,其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较大。

在执行相关规范的前提下,施工过程中的注浆压力、流速、注入量、浆液配比、水灰比、节距、孔距等均应根据实际压浆情况及时修正,做到信息化施工。

六、质量保证措施针对注浆的特殊工艺要求,施工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好五关,即材料进场关、工程放样关、施工操作关、制浆注浆关和质量自检关,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1、材料进场关本工程材料由现场施工负责人负责验收和接收,工程所用水泥及水玻璃进场需附有合格证、质保单。

2、工程放样关注浆孔定位由技术人员放样并自检一次,技术负责人检验复核,保证放样的准确性后才准施工。

施工中应根据施工勘察成果,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填土厚度及性质精心编制该区域的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操作关本工程应严格抓好造孔关,保证注浆孔的深度。

随时观察压浆情况,防止浆液外溢。

4、制浆注浆关制浆由专人负责,材料准确计量,水灰比按现场要求及时在规定范围内调整,每桶浆搅拌时间大于3分钟,送入贮浆桶时用12目钢丝网过滤;注浆过程中及时调整泵压,保证送浆的连续、正常;注浆时,派专人负责观察压浆情况,发现冒浆及时通知送浆人员关泵。

5、质量自检关由现场施工负责、质安员、施工员和班组长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检查成孔注浆后的注浆压力情况;做好各类报表、记录、掌握浆液配比及压浆情况,及时提醒施工操作人员重视质量问题。

七、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1、施工前应检查有关技术文件(注浆点位置、浆液配比、注浆施工技术参数,检查要求),对有关浆液组成材料的性能及注浆设备也应进行检查。

2、施工中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合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的顺序、注浆过程中的压力控制。

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注浆强度、承载力等。

检查孔数为总量的2%~5%,不合格率大于或等于20%时应进行2次注浆。

4、水泥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八、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一)安全生产管理措施1、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本项目设立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设立专职安全员,各施工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贯彻上级有关劳动法令、制度、研究讨论和处理一些重大的安全工作问题。

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教育、安全监督、安全检查、安全奖罚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

2、进行安全教育每个班组进场之后,项目安全员要对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书面交底,班组在每个工序开工之前施工员也要进行安全交底。

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

主要内容有: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有关安全措施及操作方法。

3、组织安全检查项目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班组每天进行自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