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注浆配合比设计及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推荐】注浆配合比设计及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推荐】注浆配合比设计及注浆施工组织设计注浆配合比设计及注浆施工组织设计注浆施工技术汇总1、注浆配合比设计注浆配合比,必须考虑合理的岩溶地基处理相关参数和施工工艺,使用材料、施工机具等加以决定。

根据设计要求中的规定,岩溶注浆的技术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浆液水灰比为 0。

8:1-1:1.2、注浆水泥采用 PO42.5R 水泥.3、双液注浆采用水玻璃 38—43Be,,模数 2。

4-3。

0.4、拌合水:中铁二十三局生活用水。

1。

1 配合比设计1m3 水泥浆(绝对体积)需要的材料按下式计算:1000WPW—CPCPiPP式中 W——水的重量(kg),C——水泥重量(kg),Pi—-缓凝剂重量(kg),P-—各种材料比重则:1000WPW—CPC设 PW1。

0,PC3。

12 则:1000W0.32C由 W/C1。

0 得10001。

0C0。

32CC757.6(kg)W757.6(kg)Pi757.6×0。

00957。

20(kg)水泥浆:水玻璃1:0。

5(体积比),水玻璃密度为 1。

38(g/cm3)。

根据此配合设计双液浆体稠度为 8。

4s,水泥浆比重为 1。

52(g/cm3),满足施工要求。

2 施工工艺2。

1 岩溶注浆要遵循“探灌结合”原则,封闭土石界面,形成隔水帷幕。

要求:岩溶注浆孔要求注浆厚度不小于 8m,入基岩 5m 注浆孔按设计要求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孔间5.0×5。

0m;路堤地段加固范围至路堤坡脚外约 5m,路堑地段加固距 7。

0×7.0m 或范围至侧沟平台外边缘。

另外,施工中如遇溶洞孔深至溶洞底板下 1m.2.1。

1 施工准备?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防止钻孔伤及地下管线和当地水井,防止污染水源;?将试验场地平整,设置必要的排水坡,防止地表水下渗; ?完成工艺试验段全部孔位放样,并测量、记录孔口地面高程;?接通施工用水、电,钻机试运行,确保准备灌浆用的水泥、砂、水玻璃等,并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设备能正常开钻; ??检测所有注浆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培训。

2。

1。

2 钻孔?注浆孔钻进:土层、岩层均采用泥浆护壁钻进。

土层钻孔:首先启动水泵,开动钻机钻进,当第一根钻杆钻进后接长钻杆继续钻进直到钻至土石界限;土层钻孔过程中若遇流塑土层及时用φ108 导管护孔防止塌孔。

岩层钻孔:土层钻孔结束后,清孔。

然后采用φ91 钻头钻进直到钻至设计深度。

?钻孔过程中邀请监理工程师旁站记录地质变化情况所有芯样摆放整齐.当遇岩溶时应详细记录岩溶深度、填充情况等。

2.1。

3 注浆方案本试验段采取了两种注浆方式,方案一为分层分段注浆,方案二为一次性注浆:?分层分段注浆工艺:分层分段注浆采用纯压注浆,自下而上进行对土层帷幕注浆完毕后再对岩层或溶洞孔进行注浆。

A、土层帷幕注浆钻孔至土石界面后,在土层帷幕分界线 3.5m 上安装止水栓塞,进行压浆;当灌浆压力达到 0。

5MPa 以上且注浆压力呈直线上升或吸浆量不大于 40L/min,持续 10,30min方可提塞清孔,清孔完毕后进入岩层钻孔.B、岩层注浆先完成土层帷幕注浆,钻机重新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提钻清孔,清孔完毕后视钻孔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溶洞大小,下注浆管,封闭孔口,最后加压注入纯水泥浆,直到达到注浆结束条件为止。

?一次性注浆工艺:钻孔一次性成孔到设计深度,提钻清孔,下入注浆导管至孔底或溶洞底板上部 1.0m 处,采用水泥砂浆封闭孔口,封闭深度进入原生黏土层 0.5m 以上,待水泥砂浆凝固后,接通注浆管至注浆机,在 0。

1,0。

5MPa 压力下自下而上进行注浆,直至达到注浆终止条件后结束注浆。

以上两种注浆方式均切实可行,通过试验检测,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方便施工的原则,建议采用从下往上,一次性灌注的方式.注浆加固及嵌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钻机、注浆泵、搅拌机、挖掘机等。

2.2、岩溶注浆施工要点2。

2.1 定孔位:按注浆工艺试验布孔图,现场测放注浆孔点。

注浆钻孔孔位偏差不宜超过50c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开钻前必须保证机身平稳。

场地平整并确保排水通畅,准确测量钻孔前原始地面高程。

2.2。

2 钻进:将钻杆对准所标孔位(孔位偏差不超过 0。

5m),用φ110 钻头开孔钻进,保证开孔直径?110mm。

注浆孔终孔直径?91mm。

开孔时轻加压、慢速、大水量钻进,防止将孔开斜。

钻进至一定深度,采用套管护壁。

直至进入岩土界面以下 3-5m,基岩裸露地段保证注浆深度不小于 8m。

遇溶洞,加固深度为至溶洞底板下1.0m.基岩面下孔深 5m 范围内未遇见溶洞,即可结束钻进。

2。

2。

3 注浆加固施工?试泵:开泵前先将三通转芯阀调到回浆位置,待泵吸水正常时,将三通回浆口慢慢调小,泵压徐徐上升,当泵压达到预定注浆压力时,持续二、三分钟不出故障,即可结束.?安装注浆管和止浆塞:钻孔完毕,清孔检查,在确认没有坍孔和探头石的情况下,下注浆管。

否则,采用钻机扫孔。

确定注浆管内无阻塞物后,安装注浆管。

为减少拔管时的阻力,在注浆管上可上防水板。

用沾有 CS 胶泥的麻丝绳绕成不小于钻孔直径的纺锤形柱塞,把管子插入孔内,然后在麻丝与孔口空余部分,填充 CS 塑胶—40cm,以便连接孔口阀门和管泥,使注浆管和止浆塞固定.注浆管外露长度30路。

注浆管安放好后,在注浆管管口加上孔口盖,以防止杂物进入.?压水试验:对注浆管路压水检查密封性,压力由小逐渐增大到预定注浆压力,并持续15min。

?浆液配制施工控制分以下三种:A(水灰比固定,水玻璃浓度不变,变换双浆比例。

当水玻璃溶液所占比例由小到大,凝胶时间则由长到短,初、终凝由慢到快。

B(水玻璃浓度不变,双液比例固定,变换水灰比.当水灰比由小到大,凝胶时间由短到长,初、终凝由快到慢。

C(水灰比不变,双液比固定,变换水玻璃浓度。

当水玻璃浓度由高到低,凝胶时间由短到长,初、终凝由快到慢。

?注浆: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双液浆的配合比,一般在注浆量较大,注浆压力较低时,浆液的浓度应调高,胶凝时间应缩短,以控制浆液扩散范围和注浆量;在注浆量较小,注浆压力高的场合,浆液的浓度应适当降低,胶凝时间也应适当延长,这样才能使浆液得到充分地扩散,保证注浆质量。

发生漏浆时,通过调整浆液配合比使其浓度加大,胶凝时间缩短,并采取间隔注入的方法,便可有效地将其控制住。

?注浆压力控制:灰岩中为 0。

1,0.3MPa,岩土界面附近逐步加大到 0。

3,0.5MPa。

?结束注浆条件当注浆达到下列标准之一时,孔道停止注浆:A、注浆孔口压力维持在 0。

2MPa 左右,吸浆量不大于 40L/min,维持 30min。

B、注浆钻孔基岩完整,或多次注浆,孔口压力超过 1.5Mpa 时。

C、冒浆点已出注浆范围外 3,5m 时。

D、单孔注浆量达到平均注浆量的 1。

5,2.0 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未达结束条件处理:经检查达不到上述标准时,清孔后再次注浆。

?注浆完成后立即拔管,以防浆液在注浆管中凝固.每次上拔高度为 50cm。

拔出管后,及时刷洗注浆管,保持清洁、通畅。

拔出管后留下的孔洞,及时用 C15 混凝土封孔.3、监测与测试3.1 监测为了对岩溶路基压浆施工的质量进行宏观控制,避免施工造成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安排专人进行质量、环境的监测。

施工前,调查每段工地的周边环境特征,依据设计注浆孔的布置,影响半径及范围设立监测点、控制点,注浆过程加强地面观测记录.每个压浆工班的孔口压浆工负责当班的地表观察,一旦有异常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并调整压浆工艺。

调查施工区的井、泉、坍坑以及民居的生活水源分布,定期或日常进行水量、水质的观测、访问,确保生活用水的质量,农田用水无污染3。

2 测试3。

2.1 试验对压浆中出现异常的压浆孔,采用注水试验,或水位传递、指示剂、气体传递等方法确定岩溶通道连通性和压浆质量.3。

2.1 工程效果测试?注水试验在注水试验前,量测孔内稳定水位后,进行孔内定量注水,观测单位长度吸水量变化幅度,压浆后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压浆前吸水量的 3,5,即可判定达到压浆效果。

?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 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判断注浆效果。

?综合物探测试压浆完工后进行物探检测对比,物探检测按设计要求为工后物探,可以考虑用地质雷达或高密度电法进行检测。

4、总结通过地面注浆加固,止水施工取得了圆满成功,起到了结构外部填充加固及止水帷幕的作用。

路基注浆后密实情况经探测表明,注浆加固前地基土松散,构造不均匀。

注浆加固后处理地段地基土体密实,结构均匀,使路基周围土体粘结强度大大增强,达到了预期效果,是今后客专路基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施工技术和方法。

2、注浆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某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 5000 万吨/日,建设地址位于某县某区某街道某村,项目业主为某县某供水有限公司。

施工内容包括新建建(构)筑物共计 9 个子项,分别为: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汽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排泥水调节池、回用水调节池、重力浓缩池、集泥池、脱水机房,改建子项为送水泵房、变配电房和加药间。

根据设计要求,新建混合絮凝池及平流沉淀池,汽水反冲洗滤池、脱水机房需做地基处理.新建混合絮凝池及平流沉淀池各一个,两池通过沉降缝连接,池两边各设一条排泥槽。

以上构筑物拟采用浅基础.混合絮凝池长 18。

85 米、宽18.9 米(含两侧排泥槽宽度),垫层底标高 13.7 米(黄海高程,下同);平流沉淀池长 99。

6 米、宽 18。

9 米(含两侧排泥槽宽度),垫层底标高 13。

7 米;排泥槽的板底标高为 13.53 米.基础结构为:底板为厚450 的钢筋砼结构,下设 150 厚 C15 素砼垫层,再下为 300 碎石褥垫层。

基础板顶标高为黄海高程 14。

60 米。

汽水反冲洗滤池一个,长 28。

8 米,宽 26.8 米,?0.00013。

60 米(黄海高程,下同)基础结构为:底板为 400 厚钢筋砼结构,下设 100 后 C15 素砼垫层。

脱水机房,长 21 米,宽 15 米,?0.00015。

35 米(黄海高程)。

工程名称:浙江省桐庐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单位:某供水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某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质量目标: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文明施工:争创杭州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化工地。

二、编制依据及设计要求(一)、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某工程施工图纸。

3、某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4、公司 ISO9001、ISO14001与 ISO18001 综合体系标准,《环境/安全管理手册》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