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救助服务,改善救助方式,提升救助水平,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切实发挥医疗救助在医保体系中的底线作用,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X 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医疗救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三)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机构有效衔接;(四)依托X省社会救助监控系统,全面拓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五)分类施救,以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救助为重点,对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的救助为补充;(六)公开、公平、公正、简便。
第二章救助对象第三条医疗救助对象包括:(一)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二)低保对象;(三)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四)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7—10级旧伤复发残疾军人);(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凡享受公费医疗保险的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享受医疗救助,若遭遇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按照相关政策及相应程序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救助。
第三章救助方式与标准第四条医疗救助采取住院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资助参合(参保)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一)住院医疗救助:分为基本医疗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三种方式。
1.基本医疗住院救助:是指救助对象因病住院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不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分类分档核算给予救助。
(1)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给予全额救助;(2)低保对象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暂按70%比例救助,年度累计封顶线暂定为1.5万元人民币;即:低保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合规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70%≤1.5万元(3)低收入对象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暂按50%比例救助,年度累计封顶线为1.2万元。
即:低收入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合规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50%≤1.2万元(4)特定救助对象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暂按50%比例救助,年度累计封顶线为1.2万元。
即: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合规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50%≤1.2万元2.重特大疾病医疗住院救助:是指救助对象因病住院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经居民大病保险报销后的费用,分类分档核算给予救助。
(1)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给予全额救助;(2)低保对象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暂按70%比例救助,年度累计封顶线为3万元人民币;即:低保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合规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当地大病保险报销费用)×70%≤3万(3)低收入对象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暂按50%比例救助,年度累计封顶线暂定为2万元。
即:低收入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合规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当地大病保险报销费用)×50%≤2万元(3)特定救助对象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暂按50%比例救助,年度累计封顶线暂定为2万元。
即: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合规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当地大病保险报销费用)×50%≤2万元救助对象享受过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之后,再次就医符合基本医疗救助条件的,年度救助封顶线按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封顶线来计算,但累计救助金额不得超过封顶线。
对年度多次就医的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费用累计达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对象,分别核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费用报销基数。
大病保险报销基数核算方式:大病保险应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超过起付线上的费用结算报销基数,不得扣减相关部门已支付的医疗救助费用。
医疗救助费用报销基数核算方式:医疗救助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的多次累计个人自负合规费用为救助基数对照救助起付线和封顶线,分类分档核算救助额度,并扣减在一个报销年度内已按次支付的医疗救助费用。
3.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是指低保对象、低收入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住院医疗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后,个人自付部分超过当地上年度人均住院医疗费用的,给予一次性X元的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
(个人自付部分=住院总费用-合疗(X民医疗)报销费用-当地大病保险报销费用-基本医疗住院救助费用-重特大疾病医疗住院救助费用)救助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年度累计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经居民大病保险支付后,按照以上标准扣除当年基本医疗救助和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金额后给予救助。
对卫计部门已经明确诊疗路径、能够通过门诊治疗的病种,可以采取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开展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住院医疗救助年度累计额度不得超过封顶线,0-14周岁(含)的未成年人救助比例可以上浮10%。
(二)门诊医疗救助:分为患慢性病日常门诊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门诊医疗救助两种方式。
1.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重点是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
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后的二类病种对象(新农合或城镇居民慢性病救助对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分类分档核算给予救助。
(1)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给予全额救助;(2)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在年度限额以内按5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即:低保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二类对象门诊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50%≤1000元(3)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在年度限额以内按2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300元;即: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二类对象门诊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20%≤300元(4)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享受门诊救助。
2.重特大疾病门诊医疗救助:是指救助对象因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对象,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后的一类病种对象(新农合或城镇居民慢性病救助对象),门诊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分类分档核算给予救助。
(1)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给予全额救助;(2)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在年度限额以内按5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5000元;即:低保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一类对象门诊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50%≤5000元(3)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在年度限额以内按2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即: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自付部分(合疗<居民医疗>一类对象门诊总费用-合疗<居民医疗>报销费用)×20%≤1000元(4)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享受门诊医疗救助。
当年门诊救助金额已经超出年度封顶线,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可将门诊和住院医疗救助封顶线合并计算给予救助,但当年累计救助金额不得超过门诊加住院救助封顶线之和。
(三)资助参合(参保)救助:1.特困人员自愿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2.低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给予每人每年50元定额资助;农村低保对象中的A、B、C三类每人每年分别给予50、40、30元定额资助。
第四章申请、审批程序第五条住院救助申请、审批程序:(一)“一站式”救助。
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低收入对象患病后,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供养证(优抚证)、合疗本(医保证)、低收入证明等相关证件及当年缴费票据,并填写《X县“一站式”医疗救助备案表》,在定点医院救助窗口进行申请,通过救助系统网络平台实行“一站式”救助,救助资金由定点医院与县民政局进行定期结算,县财政可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额度的预付资金,方便救助对象就医;在定点医院未申请“一站式”救助或在非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特困人员转外就医的,需另行填写《X县特困人员转外就医备案表》),参照医后救助程序申请救助。
(二)医后救助。
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低收入对象住院后,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住院诊断证明(复印件须加盖公章)、病历首页、医疗费用结算票据、合疗(医保)报销凭证、大病保险报销清单、“一折通”账号等相关资料,填写《X县居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向户籍所在地镇办人民政府申请,经审核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民政局,并通过救助系统网络平台予以救助。
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县民政局每季度集中审批一次,对上报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入户抽查。
审批结果应通过镇办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符合条件的,发放救助金;不符合条件的,填注原因并退回所在镇办政府。
救助对象住院治疗期间,丧失救助对象身份的,当次住院按原医疗救助对象类别享受医疗费用补助政策;在住院治疗期间取得医疗救助对象身份的,当次住院起即可按相应医疗救助对象类别享受医疗费用补助政策。
第六条门诊(日常)救助申请、审批程序:救助对象向户口所在地镇办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上报县民政局,每年集中审批一次,并张榜公示。
符合条件的,发放救助金;不符合条件的,填注原因并退回户口所在地镇人民政府。
第七条资助参合(参保)申请、审批程序:资助对象向户口所在地镇办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上报县民政局集中审批。
符合条件的,将资金直接拨入合疗或医保基金账户;不符合条件的,填注原因并退回户口所在地镇办政府。
第五章资金筹集与管理第八条资金筹集:(一)上级补助资金;(二)县级财政预算资金;(三)社会捐赠资金;(四)医疗救助专户利息收入。
第九条资金管理: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县财政局在社保基金专户中设立专账,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和拨付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