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6701120301
学分:2
总学时:32
课程开设院(系):美术系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
前期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加强理论基础。
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以课堂面授为主,并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
五、考核方法
本课程期末采用命题论文或开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40%。
六、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了解工艺美术基本含义与本质属性;
2、掌握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的造型、装饰特点。
教学内容:
1、石器工艺及其他工艺
2、陶器工艺
教学重点:
原始社会不同时期的彩陶工艺的器型和纹饰特征。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要求:
1、了解奴隶社会青铜器、陶器、染织、服装工艺。
2、掌握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青铜工艺
2、陶器工艺
3、染织服装和其他工艺
教学重点:
奴隶社会青铜器的造型、装饰纹样及象征意义。
第三章秦汉工艺美术
教学要求:
1、了解秦汉时期的金属、漆器、染织、服装、陶瓷及建筑装饰工艺;
2、掌握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金属工艺
2、漆器工艺
3、染织服装工艺
4、陶瓷工艺
5、建筑装饰工艺
秦汉时期的金属、漆器、染织、陶瓷及其艺术风格。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教学要求: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染织、服装、金属、漆器工艺;
2、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陶瓷工艺
2、染织服装和其他工艺
教学重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染织工艺及其艺术风格。
第五章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教学要求:
1、了解元代的陶瓷、染织、服装、金属、漆器工艺;
2、掌握明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陶瓷工艺
2、染织服装工艺
3、金属工艺
4、漆器及其他工艺
教学重点:
唐代陶瓷、染织、金属、漆器工艺及其艺术风格。
第六章宋元(辽金)的工艺美术
教学要求:
1、了解宋元的陶瓷、染织、服装、金属、漆器工艺;
2、掌握宋元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2、染织服装工艺
3、金属、漆器及其他工艺
教学重点:
宋元陶瓷、染织工艺及其艺术风格。
第七章明清的工艺美术
教学要求:
1、了解明清的陶瓷、染织、服装、漆器、金属及家具工艺;
2、掌握明清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陶瓷工艺
2、染织服装工艺
3、漆器及金属工艺
4、家具工艺
教学重点:
明清的陶瓷、染织、家具工艺及其艺术风格。
七、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
项目一参观博物馆
教学要求:
1、欣赏中国古代杰出的工艺美术作品;
2、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3、彩陶
4、丝麻织品
5、青铜器及漆器
教学重点:
彩陶、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特点
项目二摹绘传统纹样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纹样的演变
2、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纹样的特点
教学内容:
1、原始彩陶纹样
2、汉代纹样
3、唐代纹样
4、明清纹样
教学重点:
各个历史时期纹样的特点
八、课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陈鸿俊《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南大学出版社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卞宗舜等《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