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电涡流传感器
第二节
电涡流传感器结构及特性
电涡流探头外形及 调理电路前置器
交变磁场
电涡流探头内部结构
1-电涡流线圈 2-探头壳体 3-壳体上的位置调节螺纹 4—印制线路板 5—夹持螺母 6—电源指示 7—阈值指示灯 8—输出屏蔽电缆线 9—电缆插头
YD9800系列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特性
线圈 直径
φ/mm
壳体 螺纹 /mm
偏心和振动检测
电涡流探头
测量金属薄膜、板材厚度电涡流测厚仪
导向辊
测量冷轧板厚度
测量封口机工作间隙
电涡流探头
间隙越大, 电涡流越小
测量注塑机开合模的间隙
间距
三、转速测量
若转轴上开z 个槽(或齿),频率计的读数 为f(单位为Hz),则转轴的转速n(单位为 r/min)的计算公式为 f
n 60
根据等效电路,可列出电路方程组为 j L I R1 I 1 1 1 j MI 2 U1 R2 I 2 j L2 I 2 j MI1 0 解此方程组可得电涡流传感器的等效阻抗为 2 2 2 2 U M M Z 1 R1 R2 2 j[ L1 L2 2 ] 2 2 2 2 I1 R2 L2 R2 L2 电涡流传感器的等效阻抗可表示为 Z R j L 等效电阻 等效电感
式中 R、L——电涡流线圈靠近被测导体时的等效电 阻和等效电感。 当被测物与电涡流线圈的间距δ减小时,电涡流线圈 与被测金属的互感量M增大,等效电感L减小,等效电 阻R增大,品质因数Q值降低:
Q=ω L/R 等效电阻上消耗的有功功率P 增大: P=I 2R
影响电涡流线圈等效阻抗的因数
电涡流线圈受电涡流影响时的等效阻抗 Z由两部分构 成,即等效电感L和等效电阻R串联而成: Z=R+jωL=f(f、μ、σ、r、δ ) 上式中的μ、σ为金属导体的磁导率和电导率,r为表 面因子,包括粗糙度、沟痕、裂纹等。 如果控制上式中的f、μ、σ、r不变,电涡流线圈的阻 抗Z 就成为线圈与被测金属体的间距δ的单值函数,属 于非接触式测量。
调频法
传感器线圈作为组成LC 振荡器的电感元件,当传感 器的等效电感L发生变化时, 引起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 该频率可直接由数字频率计 测得,或通过频率/电压转换 后用数字电压表测量出对应 的电压。 调频电路原理图
二、调频(FM)式电路
当电涡流线圈与被测体的距离x 变小时,电涡流线 圈的电感量L 也随之变小(非磁性金属),同时引起 LC 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变高。如果希望用模拟仪表进行 显示或记录时,使用“鉴频器”,可以将 f 转换为电 压Uo 。
当被测物与电涡流线圈的间距δ减小时,电涡流线圈 与被测金属的互感量M增大,等效电感L减小,等效电 阻R增大,Q值降低。由于线圈的感抗XL的减小比R的 增大大得多,故此时流过电涡流线圈的电流i1增大。
电涡流用于其他非电量的测量
如果控制间距 δ不变,就可以用来检测与表面 电导率 σ 有关的表面温度、表面裂纹等参数, 或者用来检测与材料磁导率μ有关的磁性特性、 表面硬度等参数。 表面温度升高,电导率σ 降低; 表面有裂纹时,电涡流减小。 检测深度的控制:电涡流线圈的激励频率一 般设定在100kHz~1MHz。频率越低,有效测量 距离越大,能够检测被测金属体内部参数的深 度也越深。
z
10T
转速传感器与齿轮的相对位置
齿轮转速测量的计算
例: 设齿数z =48,测得频率 f=120Hz, 求:该齿轮的转速n 。 解:n =60f / z=60×120÷48=7200÷48 =150r/min
1-电涡流线圈 2-被测物
传感器线圈
被测导体
工作过程:被测导体变化 电涡流变化 线圈等效阻抗变化
感应磁场变化
电涡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磁炉
干净、 高效的 电磁炉
铁磁材料制作的锅具底部既有较大的磁滞损 耗,又能产生较大的电涡流,才能产生较大的热量
锅具与励磁线圈的距离增大时,电涡流减小, 产生报警信号,停止励磁。
电磁炉内部的励磁线圈
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 1 f 2π LC0
设电涡流线圈的初始电感量L=0.8mH,微调 电容C 0 =200pF, (1pF=10-12F) 求:探头中的振荡器的初始频率f 0 。 (一般将振荡器的频率控制在几百千赫兹) 解:
f 1 2π 0.8 10 100 10
-3 -12
=560kHz
鉴频器特性曲线
设鉴频器电路的初始频率f0=1MHz, 该鉴频器的初始输出电压为多少伏?当有铝 质金属板靠近时,输出电压如何变化?
第四节
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一、位移测量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为模拟量,例如: 0~5V。当金属物体接近探头的感应面时,金属 表面吸取电涡流探头中的高频振荡能量,使振 荡器的输出幅度衰减或频率变化,单片机根据 ΔUo或Δf,可以计算出与被检测物体的距离、振 动频率等参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属于非接触 测量器件,工作时不受灰尘、油污等因素的影 响。
M8×1 M14×1.5 M16×1.5 M30×2
线性 范围 /mm
1 4 8 25
最佳安装 距离
最小 被测面
分辨力
/mm 0.5 2 4 12
/mm 15 35 70 100
/μm 1 4 8 10
5 11 25 50
探头的直径与测量范围及分辨力之间有何关系?
电涡流线圈的直径越大,探测范围就越 大——电涡流探雷器
齐平式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应用
电涡流探头线圈的阻抗受诸多因素影响,例 如金属材料的厚度、尺寸、形状、电导率、磁 导率、表面因素、距离等,因此电涡流传感器 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也同时带来许多不确 定因素,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微小变化就足以影 响测量结果。所以电涡流传感器多用于定性测 量。 在用作定量测量时,必须采用逐点标定、 计算机线性纠正、温度补偿等措施。
调幅法
jL u 0 i0 z 0 i0 1 2 LC
调幅法测量电路 当传感器接近被测金属导体时,线圈电感L发生变化,谐振回路 的等效阻抗Z将随着L的变化而变化,相应的输出电压也变化。
一、调幅(AM)式电路
石英振荡器产生稳频、稳幅高频振荡电压 (100kHz~2MHz)用于激励电涡流线圈。金属 材料在高频磁场中产生电涡流,引起电涡流线圈 两端电压的衰减,输出电压Uo反映了金属体与电 涡流线圈的间距。
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再逆变 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HZ)电压,接到 中频炉的中频绕组两端,在绕组中产生高密度 的交变磁力线,耐高温容器里盛放的金属原料 内部产生很大的电涡流,使金属的温度升高, 甚至融化。中频炉广 泛用于有色金属的 熔炼、淬火或锻压。
中频 功率源
趋肤效应(集肤效应)
位移传感器的分类
位移测量仪
位移测量包含:
偏心、间隙、位置、 倾斜、弯曲、变形、 移动、圆度、冲击、 偏心率、冲程、宽度 等。
数显位移测量仪 探头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用于轴向位移的监测
1—旋转设备(汽轮机) 2—主轴 3—联轴器 4—电涡流探头 5—夹紧螺母 6—发电机 7—基座
位移的标定方法
使用千分尺,逐一对照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 及数显表读数,列出对照表,存入计算机,从而 达到线性化和曲线拟合的目的。
贯穿深度:
1 f
圆形导线中的电缆电流趋肤效应示意图
a)直流电流时的均匀分布 b)中频电流时中心部位电密度减小 c)高频电流时,电流线趋向表面分布
二、电涡流线圈等效阻抗分析
设电涡流线圈在高频时的等效电阻为 R1(大于直流电阻), 电感为L1。当有被测导体靠近电涡流线圈时,则被测导体等效为 一个短路环,电涡流线圈L1与导体之间存在一个互感M。互感随 线圈与导体之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2M 2 R R1 R2 2 R2 2 L2 2
2M 2 L L1 L2 2 R2 2 L2 2
电涡流线圈的等效阻抗
2 2 2 2 U1 M M Z [ R1 R2 2 ] j[ L1 L2 2 ] R j L 2 2 I R L R L 1 2 2 2 2
第四章
电涡流传感器
本章介绍电涡流效应、趋肤效应、电涡流
传感器的原理、电涡流探头结构、特性、调
幅、调频转换电路,电涡流线性位移传感器、
安检门、裂纹检测等的应用,介绍接近开关
的概念、分类、特性、结构、工作原理、特
性参数及其应用。
第一节
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电涡流效应演示
当电涡流线 圈与金属板的 距离x 减小时, 电涡流线圈的 等效电感L 减小, 等效电阻R 增 大,Q值降低, 流过电涡流线 圈的电流 i1 增 大。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标定设备
1—探头夹具 2—电涡流探头 3—标准圆片状试件 4—千分尺测杆 5—千分尺套筒 6—套筒定螺钉 7—千分尺 8—底座 9—水平调节垫脚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在标定区域里,共设置多个测量点。首先调节千分 尺的读数为0.000mm。旋松探头夹具的调节螺母,使 探头与试件刚好接触,计算机测得探头绝对零位的输 出电压。然后旋动千分尺,使试件缓慢离开探头,每 隔设定的位移(例如0.8mm),测量电涡流传感器的 输出电压。
部分常用材料对振荡器振幅的衰减系数
人的手、泥土或装满水的玻璃杯能对振荡器 的振幅产生明显的衰减吗?
定频调幅式电路的幅频曲线
0-探头与被测物间距很远时 1-非磁性金属、间距较大时 2-非磁性金属、间距较小时(Q值降低) 3-磁性金属、间距较小时(铁磁损耗较大,Q值大幅降低)
4根曲线与f0的交点决定调幅电路的输出电压
谐振电路
这种电路是把传感器线圈与电容并联组成LC并联谐振回路。
谐振频率:
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