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宽容的老师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去市区办事,天突然下起雨来。
我打着一把大伞,来到106国道旁等车。
正等车,我突然听到有人喊:“捞头!捞头!”我顿感意外,因为“捞头”是一些广东人对外地人的一种蔑称。
我是十多年前从内地调到广州郊区的,刚来被人叫“捞头”不太理解,后来才知道当地人以“捞头”称呼外省人,以显示自己是广东人的自豪。
我左右看看,左边是本校几个女学生,正在窃窃私语,当然不是她们喊的,右边几米处是两个男生,正在向我张望。
于是我举着伞向他们慢慢走过去,并对他们说:“不要在雨中,来我伞下避雨。
”他们有些迟疑,但我已把伞举到了他们头顶。
他们有些局促不安,想离开,我笑了:“外面的雨不小,被淋湿了,容易感冒。
”我问道:“为什么刚才喊我‘捞头’呢?”有一个学生狡辩:“我们不是喊你,我们是喊过路的外地司机。
”“那你们太不明智了,如果你们在这车水马龙的国道边挑衅司机,惹怒了他们,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我说。
他们低头不语,我接着说:“如果不是挑衅司机而挑衅老师的话,恰好碰到的老师脾气火暴,那么他要是使起性子来处罚你们,你们一害怕,跑上国道,这样是不是很危险呢?周末了,父母都盼着你们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回家,为什么要做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呢?”
“老师,刚才是我们多口了。
”其中一个孩子说道。
不一会儿,市区的班车来了。
“老师,请您先上车。
”他们礼让着。
宽容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对教师来说,宽容显得尤其重要。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生长的孩子。
孩子需要在尝试错误中学习,犯错是学生成长的权利。
如果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几乎就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权利。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惟有宽容的教师,其信仰才更真实。
最难得的是那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因为它以爱和宽容为基础。
尽管我们不求回报,但是美好的品质总会在最后显露它的价值,更让人感动。
责人不如帮人,倘若对别人的错处一味挑剔,呵责,只能更加令人反感,而且可能激起逆反心理一错再错。
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学生内心的冰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仁爱和善意。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学的艺术。
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
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学生的老师,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最后会不堪重负,导致身心交瘁。
对待学生的挑衅,我们老师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因为学生年龄尚小,不能明辨是非。
对待学生的挑衅,我们老师不但不能计较、不能报复,反而要原谅、宽容、帮助他们。
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原则下,诚恳而婉转地加以解释、劝导,鼓励他们改正错误,给他们反思和悔改的机会。
在这种情形下,挑衅的学生多半会十分感激,也因此会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