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宽容”的班主任
担任班主任,总希望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事。
因此我们总爱编织情网,想要网住我们希望网住的人或事,可往往事与愿违。
但其实学生不需要我们的这张情网,他们不需要我们声色俱厉的威严,不需要我们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和宽容,而我们的宽容之法自然而然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接收一(8)班已经有四个多月了,从学期初接收班级时的不安,到逐渐了解学生的内心,我一直用一颗宽容的心面对每个学生。
一、相亲相爱一家人
周三集体备课结束后,我回到了办公室。
同办的李老师便走过来告知我说我们班朱和刘在打架。
这个消息着实让我有些吃惊:半个学期过去了,班级里从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而且这两个学生可都是班级里的优秀者。
然而男生和女生的吵架总为了那么点鸡毛蒜皮的事。
下课后,正准备去教室了解情况时,发现一大群人早已走出教室,朝着我幸灾乐祸地笑着。
我走进教室,把朱叫到了办公室。
“是她先把我的书掀到地上,我才扔她的书的。
”朱走进办公室抛出了第一句话。
“你们俩平时关系好吗?”我看着他问。
朱点了点头。
“那你写写她的优点吧。
”
等朱写完,我什么也没说,拿着这个就回到了教室,找到了那位女生刘。
刘噘着嘴,似乎想要表达她受了很大的委屈。
希望我能帮
忙找回公道。
在问了刘一些事情细节后,结合班长和李老师给我的细节,我大致了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我于是拿出了朱写的东西,刘看了,脸一下子红了起来,知道自己不该为此等小事而相互吵架。
最后一节课正是作业整理课,我走进了教室,教室里很安静,我知道每个人都在等候我最后的判决。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抽,标出了1-6几个数字,并写下1+6=,2+5=,3+4=。
学生一看,都暗自发笑,很弱智的题目嘛,都异口同声地回答:“7。
”
于是,我在每个数字上再加了一个根号。
问他们此时三个等式哪个更大。
这时,学生们开始讨论开了,有的开始按计算器。
从这个,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纷纷发现两数字靠得越近,他们之和越大。
这正是我想说的道理:“对于一个班也一样,这些数字就好像是我们同学,只要咱们大伙够团结,心望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相信,我们的班级绝不会出现打架的情况。
每个人都会热爱班级,热爱你的同学。
”
此时,朱回头看了看刘,两人相视而笑了。
二、用我的贡献来弥补过错
每一个班主任都很在意自己班级的五项红旗竞赛,我也不例外。
就是在那一天的中午,我吃完饭走进教室,看到班长已经将前一日的班级扣分情况写在了黑板上,我傻眼了,单边走边吃扣5分。
心
中的怒火不由地冒了上来。
以前一个星期才扣个5分,如今……况且我在教室早已三令五申,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吃零食。
我把单叫到了教室门口,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不敢说任何话。
看着他稚气的脸,我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的怒火似乎渐渐地熄灭了。
“安老师,要不我写一份检讨书?”
“不需要。
你给班级带来了这么大的损害,你觉得一份检讨书能给班级改变什么?”我有点冷冷地说。
单不说话了,我们俩沉默了一会。
接着,我说:“单,犯这么大的错,总要为班级做点贡献来弥补吧?”
单点了点头,之后我们俩商量着该做些什么。
回到班级里,我说到:“单已经认识到他的过错,也知道很对不起大家和这个班级,我很欣赏这种敢于承认错误的学生。
他愿意为班级做以下的事情。
一、作为单周生活区的监管者,他将在双周也主动监管,争取接下去的三周不扣分;二、包干区的卫生一直是我们的弱项,他愿意在上午和下午的课间时间里为班级各自查一次;
三、我们的教室还是很干净,但是他认为我们桌子下面经常不拖,有点污垢,他愿意承担这份工作,为每位同学的桌下地面拖一拖;
四、开学初的班级誓言没有牢记于心,他愿意面对大家,向班级再宣誓一次;五、班级现在需要垃圾袋,而班级的垃圾袋是靠那些可乐瓶换取的,他愿意在接下去的2周内,收集到50个可乐瓶。
”
听完后,学生一阵哄笑,我喜欢这样的笑,没有压力,没有恐惧,
也没有任何的愤怒,但我相信,在那一阵笑之后,他们会牢记这一刻,也永不会再犯这个错。
分析:
一见到学生出现了某个问题,班主任往往气就呼的上来,接着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发泄式的臭骂,对于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特别厉害,这往往收到的效果甚微,而学生表面上服从,但心底里还是种下了与老师不解的矛盾。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我教育,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
所以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
对学生的宽容并非姑息迁就和袒护,而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作为班主任,应该学会沉着、冷静,决不能因学生有错就拍案而起,更不可认为他们“无药可救了”。
学生有错应该批评,但要严中有爱,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批评中善于发现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妥善引导,让其闪光点得到放大的机会,促其朝着自己的兴趣方向良性发展。
我相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倾注满腔热情,真诚热爱学生,用宽容之心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