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游览路线:汉寿西洞庭湖简介------青纱帐------绿岛仙草-----黑杨林------杨幺水寨------杨幺点将台--------洞庭烟云---------鸳鸯绿岛-------码头汉寿、西洞庭湖简介:汉寿历史源远流长,建县1800年来,县名屡改,区域也有伸缩。
春秋战国属荆楚之地,秦代属黔中郡,西汉为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改名为汉寿县。
“汉”指汉王朝,“寿”是指长久之意。
汉寿地理位置优越,处洞庭湖南岸,东近省会长沙,西靠常德市区。
古为“西楚唇齿、云贵门户”。
如今,来汉寿交通也十分方便,319国道和1851省道及长张高速横贯县境,县境内有“太子庙”和“军山铺”两个高速出入口;石长铁路连接枝柳与京广两线在境内设站;水道接沅澧两水入洞庭湖通江达海;离县城60公里的常德机场能为八方宾客提供便捷的空中服务。
汉寿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
除汉族以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
总人口78万。
汉寿同时也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鱼米之乡。
有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甲鱼之乡”、“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珍珠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合云梦、三湘、青草、七泽,湖面辽阔,跨湖南湖北二省,自唐称八百里洞庭。
湖域面积有4350平方公里。
洞庭湖因水而闻名天下。
它接纳湖南省湘、资、沅、澧和长江流域松滋、太平、藕池之水。
是吞吐长江洪峰的湖泊,也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
洞庭之名起始于春秋战国,因湖泊中有洞庭山而得名。
又因其名应用最盛而沿用至今。
洞庭之名取之为神仙居住的洞府之意。
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由于自然变迁,现在的洞庭湖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
我们现在游览的是位于汉寿县境内东部的西洞庭湖。
主要特点是“水涨为湖,水落为洲”。
这里物产丰富,湿地自然风光优美,处处是景,景景成诗,是游山玩水、开展生态旅游的最好去处。
远古时期,屈原、李白、杜甫、刘禹锡等都曾在此游历,留下了许多歌咏西洞庭湖的不朽诗篇。
近代以来,郁达夫、易君左、孙轶青,也曾在此写出了吟唱西洞庭湖的传世佳作。
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彭德怀、华国锋、李鹏、朱镕基、曾庆红等在此游历后,对西洞庭湖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赞不绝口。
西洞庭湖在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而且不久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568万公顷,湿地面积为2.696万公顷,核心景区目平湖仅0.7万公顷。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正式命名为“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今天我们游览的西洞庭湖,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
区内有湿地植物416种,鸟类217种,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等10种;二级保护鸟类有天鹅、鸿雁、游隼、白琵鹭等20多种。
鱼类118种,有大到长两丈、高六尺的中华鲟,小到细如银针的短吻银鱼,贵有能防冶癌症的中华鳖,奇有额上一点朱砂的状元鲫,美有如红胭脂的火烧鳊,威有状似白鲨的大鳡鱼,猛有冒雨顶雾飞离水面的乌鳢(俗称“豺鱼”),憨有紧贴泥沙、静如处子的沙鳢……其中中华鲟、白鲟均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鱼类。
或许大家早已被李琼的一首《八百里洞庭我的家》牵了魂去,八百里洞庭“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的景象早为世人所憧憬。
其实,西洞庭湖的美不仅仅在于她的自然风光,还在于她厚重的文化底蕴。
关于西洞庭湖文化底蕴我想从以下三方面介绍给我们的贵宾朋友。
一、西洞庭湖的历史文化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这里有全世界最早的古稻田;有三闾大夫屈原行吟的足迹;有范蠡与西施归隐的仙踪;有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醉歌。
他在《游西洞庭湖》中写道:“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棕,不知霜露入秋衣。
”南朝陈阴铿《渡青草湖》诗云:“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芳香。
”诗中一个“色”字和一个“香”字,就把西洞庭湖滨春汛“桃花水”的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那波光粼粼的沅水就象灿然若仙的桃花,色彩斑斓;那徐徐而来的湘水,宛若杜鹃花开,暗香浮动。
这里还有闻名于世的屈原故里之沧港,张旭洗笔之墨池,关羽封亭侯之汉寿,李衡望桔之宝台,轩辕黄帝铸鼎的火炉——看灶山,杨幺领导农民起义时建立的杨幺水寨等。
这些都成为了西洞庭湖区的骄傲。
广博苍茫的西洞庭湖,亦是楚文化的孕育地,所以,西洞庭湖不止是湖南的西洞庭湖,她还是中国的西洞庭湖,世界的西洞庭湖。
二、湿地文化和湿地公园文化“湿地”和“湿地公园”,对于大家来说或许会感到陌生,因为它们的概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被提出来,直到现在也没有很确切的概念。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被誉为“生命之源”、“地球之肾”、“城市之肺”。
那什么是湿地,什么是湿地公园?它为什么会有如此美誉呢?在这里先给大家卖个关子,等咱们游览完整个景点之后再给大家一一解答,届时,各位贵宾朋友会感触至深的。
三、渔家文化物华天宝的洞庭湖水域面积曾达4000 多平方公里,辽阔的水域,丰富的物产,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渔家文化。
渔家文化又分为两种:一是渔猎文化,即捕鱼文化。
湖湘先民早在远古就以渔猎为生,洞庭湖的鱼有很多种,大到二、三百公斤的鲟鱼,小到盈寸的银鱼,千奇百怪,应有尽有。
猎鱼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如投钓、扳罾、撒网等,在这里给各位贵宾朋友简单地介绍两种:撒网捕鱼:网一般用麻绳和铁条一起编制,编好后在猪血里浸泡一段时间,取出来后,等完全晾干,就可以使用了。
根据鱼的大小不同,使用的网也不同,打小鱼得用细线编织格子密的网,这样编织出来的网阻力小,下沉也快;编织捕大鱼的网则反之。
用这种方法捕鱼,夏天最好在深水区域捕,冬天在相对浅水区域捕。
而洞庭湖上最传统、最好玩的捕鱼方法便是鸬鹚捕鱼啦。
在这碧亮碧亮的湖面上,您偶尔会看到轻轻荡漾的小渔船,船舷左右两侧蹲着两排貌似山鹰的鸟,这便是鸬鹚了。
鸬鹚又名鱼鹰。
它们黑黑的羽毛,细细的曲颈,长长的嘴喙,一副十分机警的模样。
别看它们平时笨笨拙拙,懒懒洋洋地趴在船上,但只要渔人一声吆喝,长篙一点,它们便应声展翅,一个鹞子翻身潜入水中。
不一会,湖上水花直冒,鸬鹚们陆续露出水面,嘴里叼着一尾活蹦乱扭的鱼儿。
鸬鹚下水前渔夫会在鸬鹚颈部系一根绳子,系绳子的作用有两种,一是防止鸬鹚捕大鱼;二是防止它把捕到的小鱼吞下去。
渔人驯养鸬鹚可不像农家喂养鸡鸭那样简单,这可是个非常精细的技术活儿。
渔人中流传着一段口诀:伢儿喂奶,鸭儿把食,脱层皮肉养鸬鹚;船儿要跑,鸬鹚要带,训个鹰头笑醒来。
那么这鹰头又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可以观察到鸬鹚船上左右趴满鸬鹚,唯有一只最大、最强壮的独立船头,这就是鹰头。
那大家知道这个鹰头的职责是什么吗?鹰头的职责就是听候渔人号令,统领部下奋力捕鱼,若是哪个消极怠慢,或趴在船边不动,或浮在水面不潜,它便毫不容情地啄其入水。
在它的指挥下,鸬鹚们不敢怠慢,积极劳作,直到一场场收获之后,它又回到指挥的位置上,昂首挺胸,摆着一副惟我独尊的骄傲姿态。
渔家有句俗话:船上立只好鹰头,一世吃穿不用愁。
这鹰头对渔家人的重要可见一斑了。
人们都说“吃鱼不如捉鱼味”,如果大家想捕鱼的话也可以到我们的杨幺水寨亲身体验一下。
二是渔家民俗文化洞庭湖的渔民一般没有固定的住所。
他们通常以渔船为家。
现在渔民们还保留着数百年的渔家风俗以及在船上举行祭祀、办婚丧喜事的民风民俗。
敬神是船民习俗中的主要代表。
旧时在洞庭湖行船,人们都有行船规矩,即传承习俗:开船敬菩萨,上船绕船头,说话避禁忌,睡觉分高低。
而且,从造船到开船,不管是平时还是庙会时,人们都要敬神灵。
洞庭湖渔民崇拜的神灵当然是水神、湖神。
其中特别崇拜禹王,禹王即是史书记载治水有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传说禹王也是主管洞庭湖及湖中动物的神灵,洞庭湖依托了禹王的神力才能风平浪静。
这自然是渔民们把自己的安危寄为托于冥冥之中的神灵保佑。
渔家的婚俗也特别地有意思。
因为没有固定的住所,渔民们都以船为家。
父母认为女儿到了该出嫁的时候,便会在自家船头放一束鲜花来暗示未婚渔家阿哥,有意的未婚渔家阿哥便会在自家船头放一双草鞋,来表达对渔家阿妹的爱慕之意。
那么咱们船上各位未婚的先生们,你们是否也有意娶一位水样温柔的洞庭之女为妻呢?如果有意,得先准备一条渔船,编双草鞋,就可以碰碰运气罗!渔歌也是渔家特有的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艺术。
旧时洞庭湖渔民,长年累月漂泊在湖上捕鱼,不管烈日炎炎,或者冰天雪地,总是忙个不停。
有时还要忍饥受气,甚至挨打遭骂。
在贫苦窘迫年复一年的打捞生活中,渔歌是他们忠实的伴侣,是解忧散愁的良剂。
有关渔家的传说也很多,在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三月十五鱼龙会。
汉寿县流传的民间传说《状元鱼》中讲述。
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看见洞庭湖里的鱼越来越少,便吩咐军师贴出“皇榜”,按照湖乡渔俗,要在“三月十五鱼龙会,单点鱼类状元郎”。
到了三月十五那天,洞庭湖边七洲十九县都选派技艺高超的渔民,带上最好的鱼鳖虾蟹,来到龙阳州的淤洲总寨,也就是我们待会要游览的杨幺水寨,参加鱼龙大会。
总寨前会用芦苇搭起长棚,棚里摆满各种各样活蹦乱跳的鱼鳖虾蟹,真是应有尽有。
结果,围堤湖的鲫鱼被点为“状元”。
当时,杨幺根据大家的意见,从水桶里提起一条鲫鱼,举起朱笔,大声说道:“洞庭乃鱼米之乡,寨寨捕鱼又种粮,今日鱼龙大盛会,单点鲫鱼状元郎。
”说罢,朱笔一挥,一颗朱红圆点正正当当点在鲫鱼头顶上。
从此以后围堤湖的鲫鱼头上都长了一颗红点,人们把这种鱼称作“状元鱼”,也有人叫它“朱砂蛮”。
这就是我们这里有名的状元鲫。
渔家的民俗文化与美丽的传说是异彩纷呈的,一两句也说不完。
小妹呢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
各位贵宾朋友,我们现在到达了第一个景点:万亩青纱帐。
请大家带好您随身贵重物品请跟随我一起下船游览。
众所周知,中国最好的芦苇在湖南,湖南最好的芦苇在汉寿,汉寿最好的芦苇就在大家眼前了。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万亩芦苇便是全国最大的一片芦苇群了,这里芦苇面积有5.4万亩。
这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
它在1991年通过国家轻工业部造纸司检验认可为最好的造纸原料。
它材质好,且出浆率非常高。
芦苇全身都是宝。
除了造纸,它还是西洞庭湖的主要高杆植被,巩固河堤,改良盐碱土。
通过芦苇湿地可以把上游被污染的河水进行处理,芦苇湿地能够有效地降解、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也可用于编织或铺建房屋。
芦苇叶片营养丰富,可作饲料。
芦根在中医学上可入药,清胃火、除肺热。
不同的季节来观赏芦苇,都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春天,它破土而出,露出红嫩的笋尖,如遇气候适宜,红嫩的笋尖在一夜之间便可以漫布整个芦苇地。